尊重多元文化 ─ 打造部落的夢想藍圖

「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自成立以來已走過五個年頭,樂團的成立,一開始源自於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女士發現部落裡隔代教養問題嚴重,擔心部落裡的青少年們長期缺少家人陪伴與看護,因此想有個地方,能讓孩子們平日放學之後及周末閒暇時可以做做功課,也希望透過音樂的學習,讓他們發洩過剩的體力,不要成天亂跑,於是,她找到了范志明老師教孩子們就地取材,利用漁村廢棄的定置漁網浮筒,創造出全球獨一無二的環保打擊樂器「pawpaw鼓」,孩子開始學習打鼓,因為有趣好玩,就一個帶著一個有模有樣的開始學打鼓,原住民孩子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讓大夥兒打得起勁,人數一多,鼓隊因此成立。

嚴董事長在2010年3月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朱宗慶校長及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老師來到部落聽孩子打鼓後,朱校長當下承諾於5月份起由何鴻棋老師擔任「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的藝術總監,隔周就到部落教孩子打鼓,這樣的課程已持續一年多的時間,今年暑假,pawpaw鼓樂團開始有固定的表演場次,每一位前往部落觀賞pawpaw鼓樂團表演的朋友,在鼓聲的撼動下,無不感動莫名,來自各界所投注的關懷與迴響,帶領這群孩子及部落,更自信地走向一個不同的可能性與未來。 

每一個部落都有它的故事,對於比西里岸這個鄰近三仙台的阿美族部落,我們看到的是,受到現今生活的改變,許多部落族人必須外出求生存,部落裡的壯年人變少了,留下的只有老人與小孩,且說政府為了防止一年之中只有幾天的颱風災難,於是在海邊安置堆放有如小山的消波塊,卻形成了部落永無止盡的災難,因為在這裡生活的都是討海人,消波塊的存在將人海相隔,讓住在海邊的人下海不方便,也讓討海人一早看不到海相,無法研判何時該出海捕魚, 種種無奈的外在條件,導致部落呈現中空狀態、部落文化無法傳承,許多建築物成為廢墟,孩子們也因為較未受部落傳統倫理的約束,經常處於矛盾的灰色地帶,整個部落嚴重缺乏生機。

一年多來,pawpaw鼓樂團的成長過程,首先被感動的是部落裡的大人們,我們發現一開始不認同學員打鼓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鼓打得那麼好、舞跳得那麼棒、歌唱得那麼讚時,他們也漸漸成為pawpaw鼓樂團表演時觀眾席中的一員,也跟著鼓掌、跟著掉淚。pawpaw鼓的存在,讓孩子們有事情做、有精神寄託,讓孩子做他們有興趣的事,而且是有意義的事,還可以藉由演出賺取一些費用,回饋給自己的父母親及養育的長輩,甚至自己也有零用金可以支出或是在部落消費。

但除了學員鼓樂的學習外,嚴董事長更企盼藉由pawpaw鼓孩子們的力量,帶動他們的父母長輩站起來,並推動部落的整體發展,於是從2011年起,嚴董事長找來了實踐大學設計工作營隊、不老部落經營者Wilang及駐會藝術家林邁共同為比西里岸文化中心進行各種軟、硬體空間改造,希望在原住民的質樸與具設計品味的質感中找到平衡,並做出完美的詮釋。2011年2月開始,Wilang帶著部落族人將比西里岸文化中心一樓營造成為pawpaw鼓樂團的表演空間,二樓則規劃開放為讓社區婦女展現編織及手工藝品等文化創意商品的空間,藉此尋找部落原有的文化資源,並讓這些精緻的部落文化能夠傳承下來,也期望未來能串連三仙台風景區的觀光資源,打造比西里岸部落成為體驗原住民漁村文化的所在。

為了讓樂團有新的曲目,今年暑假,何鴻棋老師也為pawpaw鼓樂團進行兩個階段的暑期訓練,除了安排中正高中的舞蹈老師范瀞文及舞台劇演員黃智涵老師來教導肢體律動與聲音表情外,更精心排練新曲目「三仙台之浪」,帶領成員利用各種鼓技、石頭敲擊及人體發聲來表現三仙台海浪在一天之中不同時段的起伏變化,以及飛魚躍起穿出水面與降落時拍擊水面的聲音,嚴董事長在觀賞這首曲目首度發表後,欣慰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的表演已經從技術的層面漸漸走向藝術的境界了!」

在陪伴這群孩子成長的同時,基金會也有不同的領悟與省思。我們曾經因為這群部落的孩子跑去刺青、跑去染髮而感到擔憂、害怕,我們害怕因為我們的輔佐與協助,反而讓他們被西部的流行文化影響,失去原住民孩子的純真本性。但最後我們的學習是,不要因為孩子的改變不如我們所預期就立刻否定他,反而應該先以接納的態度,了解改變的行為背後所含藏的動機與心態;我們也發現這樣的改變,原本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探索過程,只要大人藉由身教及價值觀的溝通,這些不如預期都是可以改進的,透過適當的引導與帶領,而後定然可以造成改變。

很多的原住民朋友常會說「請不要將您的愛,變成改變原住民文化的負擔」,對於這麼一群特別的原住民部落孩子,我們更理解到,應該用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方式,他們的熱情,更重要的是,由他們的需求來從旁協助。學習、傾聽、謙卑,給予多元文化多一些包容與尊重。這是我們最大的學習與收穫,同時我們也相信,基金會所投注的有機養分,會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大量地發酵、蓬勃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