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輔導

花東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尤其原住民文化是花東的重要資源,他們是天生打造出來,讓都市人可以謙卑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與生活的最佳老師。在這個自然、生態、原住民文化豐富的地方,許多年輕人卻為了工作不得不離開家鄉,於是,公益平台努力耕耘的是,為離家遊子「保留一條回家的路」。

2010年起進入部落輔導時,我們發現部落有非常嚴重的中空現象,青壯年為尋求就業機會,往往須離鄉背井到城市發展,部落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形成隔代教養的普遍現象。為結構性改善這個問題,我們深入部落核心,蹲下來,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需求,在適當的時間提供必要的資源,一路伴護學習及面對課題。透過部落輔導、民宿管家培訓、部落旅遊整合及國際人才培訓等面向,以「給予釣竿、教導釣魚,並將魚群引來」,創造在地就業機會,讓部落及個人找到自信與尊嚴,為離鄉或在鄉的青年找到一條永續生存的「回家之路」,從棉麻屋、比西里岸、鸞山、巴歌浪到真柄,我們協助具有發展潛質的在地產業打造一個可以發光的舞台。

走過上述的單一店家輔導,2017年底起,公益平台連結台東長濱和花蓮豐濱(雙濱)地區的業者,整合資源,促成彼此合作,並於2022年正式以「雙濱共好」的品牌,推動永續旅遊。

嚴長壽董事長一直認為原住民的文化體驗,不應該只侷限在一群人穿著傳統服飾,和聲一起跳著傳統舞蹈,更可以帶著旅客上山、下海,體驗不同的原住民的山林智慧,以一種分享自己的文化,生態與生活,訴說自己的故事的方式接待所有的旅客。透過結合在地青年的力量,讓台東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慢慢發展。愈來愈多的花東青年,為自己,也為將來的部落下一代,找到一條回鄉的路,以及留鄉的理由。

雙濱共好

公益平台向來推動的「慢遊」觀念,即是一種永續旅遊形式,其中的示範點便是雙濱地區。2022年5位雙濱夥伴發起「雙濱共好」的倡議:一為在地人環境與文化永續的行動;二為宣導旅客愛護環境。

島活共學團

東部地型狹長,店家即使耳聞彼此但可能未曾謀面,透過計畫性交流,形成共好平台。  

棉麻屋

2010年公益平台帶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幾位老師到花東慢遊,偶然發現這間位於東河鄉隆昌村的個性小店。自此它成為公益平台貴賓慢遊必訪的景點,日益興隆的生意提供了部落媽媽更多編織的工作機會。

余水知歡民宿

公益平台自2012年起嘗試以台東長濱余水知歡為培訓地,透過民宿管家培訓,為在地青年打造學習經營的機會,再造部落生機。經過近十年的耕耘,2021年完成階段性任務。

部落換工假期志工計劃

隨著各界對原住民文化的日益關注,2012年公益平台甄選大專青年到花東部落擔任志工,透過換工假期,感受部落的傳統文化、與原住民深刻交流,也進一步體驗花東藝術人文與自然山水。

向陽薪傳木工坊空間改造計畫

多良具有美麗的火車站及寬廣的太平洋海岸線,2012年漂流木工作營希望能建構部落永續旅遊,讓遊客不但可在木工坊體會在地技藝與感動,亦可探訪部落生活與文化特性,藉以活化多良部落創造生機。

台東特色小吃店服務及空間改造工作營

2011年,當早點大王遇上了高雄餐旅學院,當大老二碰上了實踐大學建築系,當服務訓練加上了空間場域改造,您能想像改妝變造後的台東小吃,會呈現何等舒適宜人的新面容嗎?  

漂流木傢俱工作營

透過巧手與妙思,被丟棄的物品也可以重新尋回生命與價值。漂流木暨多媒材藝術家許偉斌2011年帶領部落朋友學習專業傢俱的創作與概念。

比西里岸培力計畫

引介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阿棋老師為孩子進行鼓樂訓練、凝聚成改變部落的催化力量。隨著部落文化中心的成立,以及勞委會培力計畫的進駐,部落自發性投入改造,重建了整個社區的產業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