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 to Heart志工團隊 — 以愛與學習連結彼此的心

「My name is Joe.我從台東池上來,今年要升國二,我姐姐(Fish)跟我說一定要來。這幾天的營隊生活,我覺得害羞內向的我變得比較大方。我最喜歡自然課,因為很好玩,我們會做降落傘和細菌的生長實驗。剩下的幾天,我想要用更多的英文與H2H的大哥哥大姊姊講話,活動結束後,我會嘗試在生活中使用更多的英文。」~英語營學員 童揚

每一位來到「台東均一中小學」參加由公益平台與「Heart to Heart International Service Group」(以下簡稱 H2H志工團隊或H2H)所舉辦的「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的學員,都有著不一樣的因緣與理由;但相同的是,這些孩子們大多數一開始會不太適應、想家、有時也會哭,但到了營隊結束的前一天,他們還是會哭,只是哭的原因已經變成捨不得與H2H志工老師以及來自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隊輔們分離所留下的珍珠淚滴!

孩子們會有這樣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其實是因為H2H志工老師和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隊輔們就像大哥哥大姊姊一樣,對孩子們付出包容的愛並耐心陪伴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一種「Heart to Heart」的連結感與親密感,就是這種「Heart to Heart」的感覺,連結了所有人的情感與榮譽,也讓擔任隊輔的學生志工夥伴忍不住驕傲地宣稱:「Yes!我參加過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

「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至今已舉辦了四屆,今年也是H2H與公益平台第三度合作。H2H是由八位來自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Nick Ackert, Brian Bui, Kevin Bui, Steve Fan, Sanders McMillan, Eddie Painter, Adrian Town, Sebatian Town)和他們的家長在2010年共同發起的團隊。
 

在台北出生、於日本和美國長大的Charlotte是H2H的團隊負責人,也是發起人之一Nick的母親。一向樂好公益活動的她,認為透過幫助他人,可以讓人看到不同的世界,見解會變得比較圓融成熟,同時也能體會到人與人情感豐富的交流,而這樣的交流,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生命禮物。為了讓Nick有機會能接觸台灣文化,她在2009年舉家回台灣住了一年。2010年4月,她看到報紙上報導台灣的偏鄉孩童暑假期間苦無營養午餐而餓肚子的消息,於是與兒子Nick商議以「Heart to Heart」的名義,下鄉去幫助這些孩子們,除了提供營養午餐外,也增進他們接觸英文的機會。 

由於同為發起人之一的Steve,其祖父在台南成立有基金會,在他們的協助下,同年暑假,「H2H志工團隊」便於台南縣的新嘉、樹人與土庫國小舉辦夏令營隊,活潑有趣的課程開啟了小朋友對學習英文的興趣,但為期三天的營隊時間,正值成員之間的熟識感才剛要建立起來,轉眼卻要說再見了,這使得許多課程教案無法深入落實安排,也因此H2H開始尋求在下一次的營隊服務能進行調整改變的可能性。


在一次旅行台東的經驗中,讓Charlotte對台東人事物的純樸與真實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並為之嚮往,因此她下定決心希望有一天能帶著「H2H志工團隊」到台東來服務。後來得知公益平台為了讓花東偏鄉學子藉由多元學習與國際接軌而舉辦營隊的消息,在彼此理念的認同下,於是建立起日後雙方共同合作英語營的契機。

2011年,H2H在「台東均一中小學」與公益平台首次共同舉辦第一屆住宿型的營隊活動「花東小學生英語生活營」,由H2H負責課程的設計、教學與教材、公益平台負責全台大專院校志工的招募培訓及整體組織架構,雙方在良好的合作默契下,又繼續合作2012年及2013年的「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而營隊舉辦期間也調整為十一天十夜,讓營隊學員能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可以適應環境、認識新朋友並投入英語的學習。


H2H成員大多來自美國紐約及賓州等城市的高中生,年齡大約在14-18歲不等,由於他們和英語營學員年紀相近,熟識後多半能打成一片,玩在一起。 

同時體驗過美式教育與台灣教育極大差別的Charlotte認為,「H2H志工團隊」可以和台灣偏鄉的小朋友分享美式活潑靈活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運用探討與偵索的方式,更能加強學員們主動提問、尋找答案以及吸收應用新知識的能力,而H2H也可以學習台灣的語言、文化、習俗,並領會台灣人情的可貴。

對教學擁有濃厚興趣與熱情的Nick也表示,營隊是一種互相學習的場域,不只是志工們透過美術、體育等遊戲來教導孩童學習英語,他們也期盼能向小朋友討教中文,甚至交流彼此的文化,共同成長。

  
「我叫Tony,我之所以來到這個營隊,是因為教會老師說要學習英文。我最喜歡美術和體育課,我們今天在染衣服。我喜歡在營隊認識許多新朋友以及志工老師們。今天的自然課很有趣,把曼陀珠放到可樂裡面,汽水就噴出來了。我在這次營隊中想要認識全部的老師,我每天都很開心!」 — 英語營學員 傅宗傑 

為了讓花東孩子們有一個歡樂精彩的英語學習環境,並從中學習如何做一位稱職的觀光小尖兵,向外國朋友介紹花東豐富的文化與自然環境,H2H在課程設計方面,特別以「How to be a Taitung Host」為主軸,添加更多主題性的互動課程。在情境活動下帶入單字、句型,從單字到句子的組成再逐漸增加一點困難度,就像金字塔一樣,先打好基礎,再進行延伸。負責English Class的H2H成員都認為,今年的學員們都很活潑、吸收程度也很高,為了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上台講話而新加入的public speaking (Taitung Project),小朋友的表現遠比他們所想像得還要勇敢,這樣的進步讓他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除了英語本身的學習課程外,營隊也從生活中融入英語的學習,透過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及自然科學等不同的學習觸媒與窗口,增加學員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負責Art Class的H2H成員表示,他們強烈感受到學員對美術課參與的熱忱,不但做出令人驚艷的作品,在課程中還幾乎全部使用英文。今年的美術課還融入在美國相當普遍的Piñata及tie dye shirt的製作,不但可以讓學員有自由揮灑的空間,還可做為永久的紀念,他們覺得這是一種很棒也很有價值的文化交流。

「我原本不是很想來,但來到這邊以後,覺得很好玩,完全不想離開。來這邊不是只有英文課,我們最喜歡體育課的籃球課程。來到這個營隊,希望自己能有所改變,也改變自己的未來。」 — 英語營學員 吳志源
 

了解「英語」是能讓自己跑得更遠、飛得更高的重要溝通工具,更是為自己打開世界之門的一把關鍵鑰匙。就像Nick一開始對學員所說:「你們能夠來到這裡,就已經踏出你們人生的一大步了!如果你們能學好英語,未來會有許多額外的機會之門為你們開啟。你們回家後也可以教家人英語,不但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也能讓英語語更佳流利喔!」

而每一次的英語營隊裡,我們也總能夠看到孩子們在這些來自國內外的大哥哥大姊姊的陪伴學習下,產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原本不敢講英語的孩子,最後居然可以用英語表演話劇,用英語訴說自己的家鄉故事,甚至興起將來要以就讀哈佛大學為目標而展開資料蒐集與了解的行動。今年營隊一結束,也有四位女學員利用等火車的空檔,主動向在火車站的外國人介紹自己的姓名、家鄉、參加了什麼活動以及感想等等,想到孩子們在營隊的洗禮下,是這般的充滿自信與膽量,實在讓人感到為之振奮。

舉辦營隊最可貴的一點是,所有的收穫與學習都是雙向受惠的,H2H志工團隊背後的台北美國學校家長會以「捐人」、「捐錢」、「捐經驗」,跟孩子們一同經營並分享學習的喜悅;而有些年輕志工也許一開始表現不盡完美,但是營隊提供了他們走過稚嫩的學習過程,成為他們日後蛻變成長的豐厚養分,難怪領受到這一點的志工們要說:We want to thank all the campers. This is really a good experience for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