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縱容孩子,是對他的未來不公平 — 嚴長壽新書訪談

(原文出自《未來Family》、上圖​來源 | 遠見攝影)

「如今網路教育已經凌駕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上了,但網路就像沒有規範的高速公路,如果我們沒教孩子如何善用,問題會很嚴重,」長期關心教育議題的嚴長壽說,這甚至可能是人類的災難。

有愈來愈多孩子,從小就沉迷在網路世界中,嚴長壽看了總很心痛。特別是前陣子的一條新聞:國外有位爸爸,看到孩子沉溺在手機中,屢勸不聽,一時氣下把孩子的手機搶過來就往外丟,結果孩子接著就跳樓了,因為對孩子來說,這已是他無法分割的世界。看到這則新聞,讓嚴長壽特別傷感。

他感慨的原因有二,第一,網路世界是不設防的,上面雖然有許多新知,但也有很多「齷齪」的資訊,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第二,原本這些孩子正在依戀父母、依戀家庭的年歲,曾幾何時手機竟成為他們最主要的依戀?

他強調,這解方,就在家庭。「在孩子還小時,父母要多陪伴,讓孩子依戀你、而不是依戀手機;孩子大一點了,則要教孩子善用網路,有獨立思考、辨別真假的能力。」他形容,網路就像高速公路,若沒教孩子交通規則,就放孩子上路,會造成大災難。

世界正翻天覆地,家庭教育更顯關鍵

已到了從心之年的嚴長壽,近日推出新書《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裡面有個章節聚焦於教育。在這失序的年代,無論是疫病的衝擊、民主的倒退、族群的撕裂等等,嚴長壽認為,根本的解方,都在於教育,唯有教育能正本清源,而這教育,不只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扮演關鍵角色。
 
曾見證並參與台灣經濟起飛,嚴長壽總以「躬逢其盛」來形容自己的輝煌成績,這些年看到台灣的種種停滯、世界的翻天覆地,他當然心情焦急,但他還是相信,透過教育,是能帶來新局的;而且,相對於學校教育有其系統性、結構性的問題,家庭教育能從個人開始、即刻改變。
 
孩子還小時,嚴長壽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多陪伴,創造正向的依附關係。「我孩子在小時候,最喜歡抱一條毛毯,睡覺一定要抓著捏著、聞味道,也最愛大人的擁抱,父母要讓孩子對這個家有依戀的感覺,這要從小就開始。」
 
他提醒大家,當孩子最需要依靠父母時,父母如果因為忙、因為懶,疏於陪伴,以後孩子也真的就不理你了!特別是小學六年級之後,開始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因為賀爾蒙而劇變,也開始比較重視同儕、朋友、網路上的意見領袖…「記得在孩子還小時,就為親子關係打下好基礎,而且還要一直維繫下去。」

創造好的親子關係,教孩子學會規矩與自律

但親子間情感深厚,不代表就得寵孩子,他強調,設立規矩、讓孩子學會自律,也是要緊事兒,「比方說,很多台灣父母在孩子挑食時,便讓步,改準備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久而久之孩子就更偏食了;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就讓孩子知道,家中今天已經準備這些食物,明天可以調整,但今天就是這些了。」
 
又比方說,許多孩子會用哭來要脅父母,「大人可以把孩子帶到單獨的房間,在旁邊陪著他,讓他發洩情緒;但等他哭夠了,發洩完了,最後得讓他知道,有什麼事情,還是得用商量的。」他強調,父母要拉出規矩的界線,別被孩子駕馭了,孩子要學會規矩、學會自律,也要學會尊重別人。過程中,慢慢能讓孩子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
 
孩子年紀再長一點,就得開始教孩子有思辨的能力。比方說,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假新聞、假帳號,孩子得學會獨立思考、不被各種訊息牽著走,也要有正義感、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學會「如何學習」、「持續學習」,也很關鍵,嚴長壽以自身為例,他每天在網路上看的是各大學的線上課程、各種專家演講,乃至於座談會等,從欣賞蘇東坡的文學之美、到思考雙語教育的利與弊,充實萬分。「網路很方便,但拿來做什麼,是問題所在;網路上有很多好的東西,但也有很多齷齪的東西,我們得教孩子善用。」
 
他形容,網路世界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在上面固然能奔馳,但當我們還沒教會孩子交通規則、教會孩子駕駛技巧,就放孩子上路,無疑是一場大災難;而且他已經預見到,讓網路教育不設限、無邊際地凌駕在所有教育之上,是全人類的危機。

避免「身為器役」,先學會做人、再學會生活和做事
 
嚴長壽總主張先學會做人、再學會生活,同時還得學會做事,在AI時代,這特別關鍵,「我們唯有學會了做人與生活,有生而為人的素養,才能與機器人有所不同,否則,陶淵明說『心為形役』,我說,未來很多人會被機器人駕馭、『身為器役』。」


 
這正是他一手支持的台東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強調跨領域教學的主因,那裡的孩子學舞蹈、戲劇、美術、綠能建築、國際餐旅等等,「你說這有什麼用?試想,如果今天你因為防疫被封鎖在家好幾個月,不會燒飯,你的日子會變成怎樣?又比方說,朋友生日,你自己烘個蛋糕送過去,感覺總不一樣;公司今天要開PARTY,你很擅長策畫,也是件好事。」
 
嚴長壽還分享,自己有位好友曾任APPLE公司的副總裁,他在面談新人時,總問對方「你有什麼嗜好?你喜歡音樂、那是喜歡哪種?喜歡戲劇、那最喜歡哪幾齣戲?你認為這些音樂、戲劇,為何那麼好?…」就是因為美學、文化等底蘊,對個人創造力影響深遠。
 
又比如說,賈伯斯在過世前,特別為員工開了APPLE大學,請來頂尖名校的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來開設藝術、美學、文學課程,專門給蘋果主管來進修,以增加跨領域素養。
 
嚴長壽強調,大人別忘了,AI時代早已來臨,機器人的腦容量、比人類大,機器人的反應、比人更快,當愈來愈多事情靠機器人做時,人還剩下什麼呢?生而為人的素養,正是人類跳脫「身為器役」困境的解方。
 
一般孩子即便讀體制內學校,父母也還是能著力的,「跟孩子好好過著傳統節慶、理解其中的歷史文化意涵;跟孩子好好去趟鄉鎮小旅行、深刻感受當地獨有的風土人文…」增進孩子的素養,是能多面向進行、多管齊下的,端看父母有沒有心。

現在縱容孩子,是對孩子的未來不公平
 
嚴長壽坦言,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父母的生活壓力也很大,但還是要穩定好自己的內在,好好的教孩子,畢竟,現在的縱容或輕忽,就是對孩子未來的不公平。
 
比方說,他認識某位孩子,曾在台灣讀了兩年大學,覺得很浪費時間,就轉去美國讀社區大學了,有一次,這位孩子在學校課堂中,手機鬧鐘響了,他要關、卻一時關不住,一時情急,便抓著手機跑到教室外,沒想到,當他關好鬧鐘、準備回教室時,卻發現教授把門鎖起來了!
 
下課後,教授出來,跟他說:「如果你覺得用手機比聽我的課還重要,那就不必再來了。」這位孩子向教授解釋半天,說明是手機鬧鐘之後,才得以重回課堂。
 
嚴長壽直言,在台灣若發生此事,教授敢這樣嗎?「教授如果兇一點,說不定就被投訴了,這就是在台灣的『討好』亂象,政治人物討好選民、學校討好學生、家長討好孩子;但我們別忘了,今天我們縱容孩子,未來他到職場上、到國際上,還能被這樣縱容嗎?」
 
現在的父母,其實也很辛苦,面對社會的變動、面對生活的壓力,但嚴長壽鼓勵所有的父母,永遠別忘記,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也是最重要的典範,只要有心、願意開始,就能看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