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 才有前進的動力 —「傾聽者計劃」之自我覺察與安頓

大眾對於老師及第一線助人工作者有很高的期待,彷彿「態度溫和」、「隨時保持正向」、「有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必然的。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面臨無法解決問題、情緒低潮、甚至發脾氣。然而,就像卸不下的偶像包袱,老師常壓抑情緒、不敢說出內心真實感受。久而久之,當累積下來的壓力和挫折排山倒海來時,可能傷害了自己與他人。如同一條緊繃著的橡皮筋,很快就彈性疲乏或斷裂,必須適時鬆綁才能持續保有彈力。

2021年8月27日上線、以老師與家長為主要對象的「傾聽者計劃」,為了讓大家了解第一線老師面臨的壓力,特別與TFT(Teach for Taiwan)合作錄製podcast〈身為老師,可以脆弱嗎?〉,透過新手老師的現身說法,探討自我覺察與安頓的重要。在podcast裡,已經完成TFT兩年服務的李佳欣回憶起擔任新手老師的日子,「辦公室永遠有堆積如山的作業待批改、進教室常看到上一堂課的板書竟然還沒擦掉、回到辦公室手機上又是家長來電……日常生活就是不斷在裡面翻滾,不知不覺變得焦躁」;而受邀對談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過去曾是彰化高的輔導主任,他曾在上課情緒暴走,事後陷入後悔,自責自己怎麼可以?他看過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大人情緒失控講出具有傷害性話語,甚至動粗,對孩子造成陰影,乃至長大後出現創傷反應……。無論是新手或資深老師,每一天、每一個教學現場都是修煉場,因為巨大壓力下所出現的挫折、無力與自我懷疑,都需要先透過自我覺察,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夠好,而後才能打破挫敗的經驗迴圈,找到安頓自己情緒的方法。

新手老師的挫折感與自我懷疑

志恆老師:回想過去那一段日子,你現在內心浮現了什麼情緒感受呢?

佳欣:焦慮、焦躁、還有……想哭……就很沮喪,因為在過程中不斷有挫折感。

志恆老師:你的這些情緒,是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是嗎?

佳欣:是,就是覺得我不夠好,一直急急忙忙的,那一個孩子怎麼了?我沒有做到什麼嗎?我沒有照顧好嗎?

志恆老師:你會覺得自己好像不夠資格、本身沒有小孩、又是新手老師,憑什麼他們要聽我的?

佳欣:對,我的班是從二年級接手,家長看到我的反應是,老師怎麼這麼年輕?會不會教啊?我感受到家長的質疑與不安,更想要去回應他們。

志恆老師:遇到這樣的狀況,你想要表現更多來證明自己嗎?

佳欣:對,我想要去回應他們,我可以的、把孩子放心交給我、沒有問題的……

志恆老師:聽起來你想要證明,我辦得到、我是個牢靠的老師。可是當夜深人靜自己想一想的時候,你真的相信自己是個可靠的老師嗎?

佳欣:其實,我對自己開始懷疑了!

志恆老師:我也曾是新手老師,其實無論初任老師或是新手助人者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很想對別人證明我有能力做到,所以對自己有高標準;可是內心又有聲音說,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好,我可能做不到,一切都是誤會,會有一種冒牌者的感覺。

佳欣:的確是這樣子。一方面一直跟自己講說我可以,因為我的確是想要帶給孩子們更多不一樣的可能,不用再去害怕數學英文,字也可以寫得很好,就是對自己有些期待。可是很多意料之外的事發生,譬如家長認為我們班以前很乖,被我帶之後就變了樣。於是我也就把遇到的種種問題不斷歸因在我身上。

志恆老師:這表示你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這是你當老師之後才如此?還是你本來就這樣?

佳欣:我應該從小到大就是這樣,我希望讓身旁的人滿意,尤其是重要的人,可能我害怕我如果不這麼做,我會不被愛……

"24/52. Emotion" by danielito311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 2.0

情緒沒有對錯 好好體驗就是

志恆老師:佳欣,你的分享非常可貴。你剛剛哽咽了,身體出現了情緒反應,好像胸口有什麼東西壓住、喉嚨卡住、沒辦法繼續講。其實大部分人面對不舒服的情緒反應時,會習慣性地想壓抑它、或對抗趕走它,所以就告訴自己,不可以難過、不能失控,並利用轉移話題來忽略它,認為轉移掉就沒事了。要不然就是顯露情緒之後很自責,我剛剛怎麼可以失控呢……我太失態了。但是情緒安頓很重要的是覺察到了就該好好體驗它。剛剛佳欣情緒湧現,你可以選擇把它壓下去,你也可選擇讓眼淚落下來,好好的去體驗它,讓它走完,透過這個方式,事實上你就已經安頓自己了。佳欣你之前有跟我分享你看了我的第一本書《此人進廠維修中!》,你最有印象是哪一個句子?

佳欣:我印象最深的是

接納不代表認同,而是允許存在

志恆老師:是的,對於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我們不用去認同它是對或錯;就是我不舒服、生氣、焦躁,我不需要批評或責怪自己,它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這就是自我接納,就是在學習放過自己。佳欣從小對自己要求很高,不想讓別人失望,長久下來習慣把責任扛在身上,所以才會把教育現場遇到的挫敗全歸於自己。但客觀來說,老師本來就會遇到這些問題。我自己當老師時也在學生面前暴走、怒吼,也曾自我懷疑。可是當我們把問題攬在自己身上,覺得都是我們的問題,把自己逼得很緊,更多情緒困擾就跑出來了。

佳欣:真的,不斷惡性循環了一個學期。我每天都哭,每當要走出房門去學校之前,我都要先深呼吸一口氣,當時狀態不好,那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高難度挑戰。每次打開門之前,告訴自己可以,但其實相當勉強。後來我跟同校夥伴聊、也去做心理諮商,我每談必哭,後來我知道,當我流淚把這些受傷跟挫折講出來,其實是一種治療與幫助自己的行為。

"Have you hugged yourself today?" by Iced Teas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2.0

打破迴圈:接納挫折 放過自己

志恆老師:佳欣,我們沒必要逞強或不能示弱,事實上就是做不到啊!不斷去敘說心裡的故事,從自我批判到心疼自己,這個轉折很重要,當你會心疼自己,療癒就開始發生了

佳欣:您的意思是說,我得先接受我現在不是有效教學的老師,但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是,這樣才有辦法往前,不然就會在原地打轉。

志恆老師:

是的,「接受」是自我覺察跟自我安頓的第一步。容許自己可以做得不夠好、接受失敗時,就逐漸變成「彈性思考」,就是我希望做得很好,有時也做的還不錯,但我同時接受自己也有做不好的時候,做不好沒關係,透過學習跟經驗累積,我會持續進步。彈性思考時就會發現,我好像不再逼自己了,情緒自然安頓下來了,效能就會發揮出來了。

佳欣:沒錯,我開始會善待自己,好好讚美自己、抱抱自己、跟自己講話、邊寫日記邊哭,或是畫畫、聽歌、寫一些文字,有了自我獨處的空間,不斷跟自己講話,告訴自己我是安全的。後來發現,自我安頓之後我帶的班級也漸漸穩定,孩子們的對話也比較有愛,我眼見之處都是可愛的。

志恆老師:我遇到的很多老師常想我是學生的模範,怎麼可以失敗呢?更不能在同事面前說自己不夠好,於是就更封閉自己,可能僅就教學專業方面交流,不會去談自己內在感受,於是學校就變成一個有偶像包袱的地方,其實這樣很不健康,長期下來孩子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幫助。

"love yourself" by crafty_dame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ND 2.0

先愛自己:我們給不出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

佳欣:我常聽人家這麼說「一個快樂的老師,才會帶出快樂的班。」同樣的,當我今天比較穩定,那麼我帶出的班級也會是穩定的,以前可能我會怒斥,後來我就發現不需要這麼用力,因為過去那麼用力其實沒有效,我現在輕輕講話他們反而聽得進去

還有一句話「教育無他,惟愛與榜樣」。身在教育現場,我就是孩子立即會看見的榜樣。當我在遇到挫折時的行為模式是去勉強、逞強、不愛自己,那麼這樣子的行為模式也會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那我希望把這樣的行為模式教給我的孩子們嗎?當然不,我得先從我自己開始,我在助人前,我得先去幫助自己,我才有能量去幫助我的對象。

志恆老師:是的,如果我們不愛自己,我們怎麼把愛給孩子呢?又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呢?讓他覺得值得被愛?我自己面對三歲女兒,也常需要自我安頓。每當覺察快要發火了,我會告訴自己先緩下來,暫停、抽離一會兒,甚至離開現場深呼吸一下,問問自己現在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很焦慮、不安、擔心很多事情?可是焦慮怎麼影響我呢?現在我對孩子怒吼,有效嗎?怎麼做會是更好的?當我平靜下來,我比較能理性思考,比較知道可以用什麼策略來對應孩子。我打孩子真的有效嗎?我要的是暫時的效果?還是會付出長遠的代價?

很多人想說打一下就好,結果變成毒打一頓,尤其當失去理智時,更無法控制好情緒。這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你不知道可能在原生家庭成長經驗裡面就已經有了,你更會去合理化,以前我被打,難道我現在不能打孩子嗎?我們把上一代對待我們的方式再丟給下一代,那到底我們是把傷害留給孩子?還是把愛留給孩子?

能量管理:自我覺察與安頓

佳欣:是呀,我要把自己想像成一顆電池,為什麼我的耗電會這麼快?是不是我把能量都用在自責與自我否定上?我要去感覺哪些事情會耗電、哪些事情會充電、哪些事情我很累、哪些事情我很有活力。我也覺得不去比較很重要,永遠要把眼光放回自己身上,今天的我比上個月的我在某些方面進步一些,我就覺得很棒了。和別人比較沒有意義,只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裡,所以如果能先自我覺察,對我來說的確很有幫助。

志恆老師:妳這個具象化的能量描述真是太棒了。自我覺察是一個開始,如果願意接納自己、好好去感受情緒,承認我可能沒有那麼好就能放過自己。其實不完美並不代表什麼,自我懷疑並不是一個壞事,自我懷疑可以幫助生命勇往直前,再透過學習就會進步成長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面,都是準時的。我們都需要去做這個覺察的功夫,才有可能再進一步安頓自己,將力量正向聚焦在自己,充飽能量再次出發。(整理撰文/楊妙珍。照片來源/CC授權網站、李佳欣、TFT)

▍收聽完整內容 podcast〈身為老師,可以脆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