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 ─ 在台東真柄部落打造一條回家的路

早期,很多台東的年輕人為了生計,離開故鄉遠赴都會工作,最近幾年漸漸地,有些台東長濱的真柄部落族人,用在外地學得的技能,回鄉結合部落的文化知識,打造部落成為一個美麗的故鄉。

居住外地多年的巧雲,回鄉擔任余水知歡民宿管家後,從學習一個稱職部落民宿管家為基礎,再從民宿往外推展,期望實踐部落發展;廚藝精湛的真柄壹號倉老闆吳鳳美,2018年一趟夏威夷的考察之旅,就此打開了視野,接受到不同文化的衝擊,她也毅然決定尋找突破現有部落產業發展之框架,跟部落夥伴們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巧雲和鳳美都是公益平台長期陪伴的好夥伴,初期雖是由公益平台輔導,加上他們的自我努力,慢慢在東海岸形成新能量,創造族人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也為仍在外鄉工作的部落子弟,找一條回家的路。

長濱知名的巴歌浪船屋老闆哈旺的兒子里艾,不到三十歲的他,三年前也回鄉定居結婚生子,今年他和父親有一個大工程,翻新重整巴歌浪,成為祖孫三代的新起點。

「真柄部落梯田的路,我走了三十年才真正回到家」—民宿第三代管家巧雲

清晨五點,天還沒亮,巧雲已經走在部落梯田的路上了,「這裡是我覺得整個部落最美的一個地方。」巧雲的家和她工作的民宿,距離短短不到兩公里,腳程只要二、三十分鐘,但巧雲重新踏上這條路,歷經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掙扎。

真柄部落梯田的路,幾乎是一條個人的成長蛻變之路。

巧雲在梯田路旁一棟美麗別緻的民宿余水知歡擔任管家。民宿工作給人感覺總是光潔亮麗,外界其實難以想像管家工作複雜繁重的程度,從接待客人、維護庭園和草皮、簡單的房屋修繕、到訂房系統等等,都得帶著工作團隊,親力親為。

這個民宿也身負一個重要的使命,提供部落更多的工作機會:民宿需要的食材,都來自梯田路兩旁部落Ina種的菜、房務打掃工作為部落增加工作選擇、知名的吳神父腳底按摩師父就在部落裡,可以到民宿提供客人按摩的服務。更重要的是,民宿的管理者可以成為部落裡重要的發起與串聯者,結合部落力量一起努力創造新的可能。

民宿經營 多一條回部落的路

余水知歡民宿,是公益平台做為部落年輕人的培訓基地—用民宿培訓有意回鄉的青年。公益平台提供管家專業的飯店訓練,民宿收益一定比例回饋給部落,希望民宿工作,能夠成為部落青年回鄉的選擇之一。

這樣定位的民宿全台恐怕沒有幾家,第一代管家、部落的阿美族人巴奈,因此得以結束拋家棄子的離鄉生活,全家團聚,一起生活。

從不斷接受挫折的管家,到必須獨當一面的部落理念實行者

儘管巧雲自幼生長在真柄部落,回鄉之初,也經歷種種挑戰,無數次的溝通與工作上的挫折打擊,才建立起現在部落的認同。一次嚴長壽董事長問她有沒有什麼工作上的問題,巧雲說,「我那時候竟然拉著總裁跟他抱怨員工的工作態度。」儘管早已卸下「總裁」職務,熟識嚴董事長的朋友仍然習慣這樣稱呼他。巧雲說,「現在回想起來,更能體會,『人』其實是最核心的課題。」

這期間,公益平台也訓練管家們要學會處理訂房系統、看得懂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等等,透過這些訓練,認真檢視民宿經營的成本和收益,改善營運的方式等等。「人的問題我沒辦法,但是學新的知識我很喜歡。」巧雲每天開始研究房況表、想辦法收支平衡,「我花了快二年才搞懂資產負債表!」

漫長的三年過去,巧雲慢慢調整改變自己,堅持得夠久,終於等到人生重大轉捩點,她獲選參加公益平台的「花東永續共學群」計畫。這個計畫過去三年連續每年邀請10多位花東具有領導潛力的部落青年和優秀的中生代一起前往夏威夷,進行10天左右的學習。由於夏威夷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南島文化圈,其推廣原住民文化、以永續發展為前提的觀光產業及經濟發展模式,非常值得台灣原住民部落發展參考。

從夏威夷回來的巧雲,勇敢走出民宿,積極拜訪花東地區理念相近的創業者,汲取他們的經驗,並且居中聯繫,互相幫忙;還曾經聯合忠勇社區的民宿陽光佈居一起舉辦「聽媽媽說故事」活動,邀請北部的說故事媽媽們,到部落裡來給小朋友說故事。這群新時代的原住民少婦雖然青澀生嫩,但她們堅定認為,「自己的部落自己救,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面對巧雲的挫折,嚴董事長說,「挫折,是所有用心想做事的人,必然會面對到的!我每一次面對挫折的時候,都會用正向的態度去面對它。我會認為是『幸好有我!』,而不是『為什麼是我?』。」那麼現在如果總裁再問同一個問題呢?巧雲回答,「我會跟他說,我有哪些新計畫想實現,可以讓民宿更好。」

第一次在部落做菜、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上台簡報,都因為公益平台。 ─ 吳鳳美的第一次

聽過鳳美講話的人,很難不因為她源源不絕的笑話而失去理智,那幾乎是兩小時毫無冷場的脫口秀,但其實認真想一想,她講的每一句笑話,都很有道理。

「我很多第一次都奉獻給了公益平台的嚴總裁。」她當然是故意讓大家開心,但是這些真的都改變了鳳美的生命,有可能也影響了部落的未來。

鳳美的真柄壹號倉餐廳,如今小有名氣,當初讓她有勇氣開餐廳的第一個客人,就是嚴董事長。「有天下午總裁打電話來說,傍晚想帶一群余水知歡的客人來吃飯,希望品嘗有部落風格的晚餐。」鳳美驚惶的說,「我哪有辦法?我當時連餐具都沒有!我趕快連絡Ina今天有沒有去採野菜、請部落的弟弟去海邊打魚、搬出我家的餐具來應急。」

其實鳳美在台北待過港式餐廳、湖南菜館,歷練豐富,但她仍一臉不可置信地說,「總裁怎麼這麼相信我,一個部落裡根本還沒有廚房餐廳的人,可以端出代表部落的餐嗎?」,她口中「很慌亂的第一次原住民晚餐」,最後成功極了,台北來的貴賓們對阿美族的野菜和她的創意料理,大為驚豔。真柄壹號倉餐廳的夢想,踏出了第一步。

夏威夷原住民文化參訪之旅,成為永誌難忘的第一次

改變了巧雲的「花東永續共學群」計畫,也打開了鳳美的視野。

「除了第一次作菜給客人吃,我第一次坐飛機,也獻給了公益平台。」很怕坐飛機的鳳美,一邊模仿當時驚恐的表情、在飛機上雙手緊抓椅子,整個人慌張四處張望的樣子。但其實,這正是日後她口中「奇幻旅程」的開始。

曹詠婷是鳳美此行的公益平台專案負責人,她回憶說,鳳美在教室課堂中大都難以融入,但是到了戶外卻是個細心觀察、領悟力極高的編織好手,「她連從地上撿起來的葉子都可以隨手編成一朵玫瑰花,美極了!」。

鳳美說,「台上老師講英文,我根本聽不懂!而且講文化理論那些,我很沒有興趣,對我沒有用。」她這樣說,實在很令人替這位去觀摩學習的學生擔心,但她接著說,「可是我看到教室外面的葉子,我就整個人醒過來了。」她參觀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園區內的各族編織品時,發現他們用林投樹的樹皮做花、椰子殼的纖維做線。她過去的手工編織比較常用的是月桃葉梗,但林投樹和椰子樹這些植物其實部落裡也有類似的品種。也因此,每一種夏威夷隨手能摘到的植物,她都拿來編編看。

其實從一個小細節發現,鳳美在行前就開始做功課了,巧雲告訴她某一本植物編織的書很值得收藏,「每一個行程經過的書店,她都想盡辦法去找,終於讓她買到了兩本,那真是如獲至寶。」詠婷對鳳美努力找書這件事情,至今印象深刻。

在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欣賞劇場表演,對鳳美來說,又是另一種驚喜,她說,「他們如果對自己的原住民文化不夠了解、沒有熱情,是無法透過舞蹈傳遞這些感動的。」鳳美晚上興奮得睡不著,用簡訊將這些感動傳給部落朋友,巴不得立刻回去聚集部落的年輕人,「一起讓停滯不動的部落開始產生漣漪吧!」鳳美感嘆說,「我的部落比較封閉、不喜歡接受新潮的東西,但是以前的真柄真的很風光。」

站上舞台簡報夏威夷之旅的收穫,完成人生重要的三個第一次

回國之後的鳳美,動力十足,第一次簡報,就以「三個第一次」為題目,分享她的感動。而且她不僅安排時間和前幾屆夏威夷計畫的夥伴進行交流互訪,並且從部落的青年聚會所重新出發,她跟巧雲將在這裡重新凝聚部落共識,一起向前。

看到夏威夷將他們的原住民文化保存、融入在現代生活中,鳳美在回國之後寫下了這一段話,「這是我返鄉後的這十年來,影響我真正開始想為自己部落做些什麼的最重要里程碑,更是重新喚醒我對於自己手工編織的精進與增廣見聞。」

「衝浪、釣魚、回部落經營餐廳,這才是我要的生活。」-巴歌浪第二代老闆里艾(Liay)的大挑戰

大峰村知名的巴歌浪船屋老闆哈旺,三年前終於盼到了兒子里艾回家了。里艾按照計畫在部落裡結婚生子,安頓好了家庭,今年打算跟父親一起整修餐廳,讓它成為更令客人滿意的空間。

里艾念的是成功商水餐飲科,因為太想念台東的海而回鄉。愛衝浪、愛釣魚的里艾,打了魚自己下廚料理,加上阿美族最愛的傳統野菜刺蔥、甜芥等等,就成為餐廳當天最新鮮的東海岸佳餚。里艾今年還想要好好改造多次被颱風侵襲的餐廳,「食物好吃了,客人也會提出餐廳環境衛生的問題。想要提升服務的水準,硬體還是要做好一點。」

里艾在談餐廳和民宿改造的時候,經常講到一句話「時代不一樣了」,他正在努力跟父親溝通,慢慢改造民宿成為客人喜歡的風格。真柄部落已經有了巧雲、鳳美等等返鄉創業的人,願意在部落用新的思維和做法、串聯有想法、有行動力的族人,一起找回自己的自信和文化,也許里艾未來也將成為部落文化重要的推動者之一。

真柄有了年輕的新生命。有海、有浪、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養活摯愛的家人,然後慢慢在自己的土地上,打造出一個部落的弟弟妹妹可以回來的家,這不就是最理想的回鄉嗎?

(採訪撰稿/ 黃惠玲。照片/ 黃惠玲、川欣瑜、曹詠婷、天下雜誌、余水知歡、巴歌浪船屋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