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大海旁的宇宙仙境花園──藝術家賴純純在台東

如果你曾經走入台北南勢角捷運站,看見懸掛在站內巨大的繽紛漂浮色彩而感到愉悅;如果你曾到訪高雄國際機場,行經繽紛的夢幻糖彩一般的走廊,由內心發出一聲驚呼;又或,你曾路過倫敦街頭,看見一朵巨型彩色的花朵綻放在疫情後的倫敦市⋯⋯那麼,你已經與賴純純的作品有過邂逅。賴純純的公共藝術作品,包含在南勢角的《青春美樂地》、高雄國際機場的《海天之心》、台灣大學法學院前的《知識園》、高雄法院裡的《心心相印》⋯⋯它們為剛硬筆直的城市與生冷的機構,帶來一抹靈動的色彩。當她的作品在水泥建物中綻放,有一個地方扮演著創作火種的角色──台東。

《奇花仙境》(Bloom Paradise) 2020-23年受邀第十屆及十一屆倫敦城市雕塑展

自1997年往後的十多年,台灣幾乎每一年都有出於賴純純之手的公共藝術在不同的縣市誕生。持續用自身的藝術介入城市空間的賴純純,對於作品的尺度拿捏相當敏銳,讓作品融入開放空間同時,又能讓創作核心不受物質空間影響。2010年從寸土寸金的都市移居遼闊的台東,是否也對創作尺寸有任何影響?賴純純的回應令人佩服:「作品的尺寸適度就好,每個作品有自己的樣子,不會說空間很大我就要把它做的特別大,而是作品跟環境的關係如何拿捏營造。」

生活於都蘭,面對大海,背有大山,賴純純雙眼炯炯地閃爍著精神的光芒,連頭髮都斑白的美麗。一見其人,便知道所有作品的流暢與色彩從何而來。受訪日賴純純穿著亮黃色輕巧夾腳拖,柔軟的棉麻上衣,親自為作品貼著閃亮亮的彩色貼紙,看著她走在前面的背影,令人聯想到繞繞魔杖便能變出南瓜馬車的神仙教母。

當問及身為藝術家,賴純純如何制定自己的創作計畫?是否規範自己每天創作幾個小時?「逼自己每天做作品16小時的話,我不就是工業時代的工廠的工人了!那就不是創作自然的樣子了。」她幽默的回應,一邊繼續手作自己即將扮演實境劇場行動藝術的透明充氣的裙子。

藝術就是生活、生命,是一個長出來的過程。不刻意為誰做,不刻意去哪裡,而是意義的創造。」這句話,也深植於她50年來的創作、生活、藝術實踐。

創造生活,創造藝術——「SOCA都蘭」

台東對賴純純來說是什麼呢?「一個畫面——台東是一道光線,最自由最有能量的一道光線。

2000年,她來到台東看第一道千禧年曙光,「終於看見日出的陽光,通透雲層、然後就灑在那個海上,那個畫面我一直記得。」接下來幾年賴純純很常來台東。看到都蘭聖山,像是母親一樣的守護著這塊土地,也深受感動。賴純純說:「那些年創作也好,工作也好,一直密集地在台東活動,沿路的海那麼寬廣那麼藍,我覺得台東這些色彩與光,跟我有一種很難言喻的疊合,這片海,這山稜,這麼自由,對我來說,是我的內心世界的顯影。」

曾經留學於日本東京、也曾旅居紐約、跟著作品走遍許多大城市的賴純純,最後選擇了台東的山海之間築起一方自己的天地。「台東的純淨和精神性,讓我很自然地有一個連結感。」造訪賴純純的家,同時也是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 「SOCA都蘭」(Site of Contemporary Art)。陽光如金色的細線,鮮綠色且修整平滑的草皮,和緩起伏的寬廣草坡,在都蘭山矗立,旭日昇起之處,山腳下就是賴純純如古文明巨石陣一般的作品《元宇宙──場凝聚的力量》。生命中重要的裝置、雕塑作品數件,亦自由地坐落在園區的草原上。

元宇宙──場凝聚的力量》這件作品,外觀由數片巨型的鋼鑄巨型立碑,用巨石陣的方式排列圍繞而成,這樣的陣列呼應了與花東史前文明「麒麟文化」跨時空的意象連結,開啟了神話般的想像。草原上,還有著名的「心系列」作品,其一《無罣礙》是一只鋼鐵的小龍,無畏懼地朝前方擺出嘶吼姿態;而《真空妙有》,外觀是一座銅鑄的觀音像,背對後方的遠山,面對工作室的主屋,寧靜地坐在草原上一小池邊。池上的倒影澄澈,波光映照出了柔軟的虛實流動。賴純純說,這件作品想講的是,很多東西超越形體,都是意義的詮釋與流動,《心經》讓她看見世界觀、跨界的觀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是沒有的意思。眼前看到的東西要用心去真正看見,或是從不同角度去看。」

攝影 | Judy Wu

在工作室入口處,有一面壯觀的鏡面彩色金屬牆,賴純純使用特殊的塗料,製造出糖水色玻璃紙與寶石一般的光點。作品能倒映出人影,彷彿觀看時倒映出內心的自己。她說,住家與展示空間的貫通,讓她有更多的時間與作品們對話。在台東創作的作品自然而然能夠反映心境與環境。《島嶼海洋》如此,八月即將在南迴藝術季設置於大武9420濱海休憩區新作《第一道曙光》也是。《第一道曙光》是一金屬製的環狀構造,圓圈的形體帶有生生不息之意,有承諾之意,有保護之意。跨年的第一道曙光將從環中間的地方上升!來往南迴海邊的旅客,將透過它來注視太平洋,作品因而賦予人與環境互動時更深層的連結。

為2024南迴藝術季創作的《第一道曙光》製作中!

透過藝術與場域的沈浸,讓人感受「自由」

在台東的生活足跡,已經邁入第二個10年。這20年間,賴純純做了很多事情。她利用自己的空間舉辦國際交流展,把國際觀點帶入台東的生活與藝術網絡中,也集結在地創作者的實踐,更協助凝聚都蘭的社區意識。

身為已有25年歷史「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簡稱女藝會)的創會理事長,賴純純在2022年將全台灣70多位女性創作者的作品集結起來,連結台東美術館、台東美學館、國立史前博物館及周邊十餘個空間,完成了一次以「愛與希望」為題的「世界女藝匯流藝術季」。賴純純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創作對自身生命狀態的認識。「藝術創作不一定是藝術家才能做,也不一定需要別人來認同,透過創作的表達,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成長自己。」女藝會當中有一些藝術家是來自台東,這些藝術家們也開始在土地上實踐自己的表述。結合台東各個獨立與公共空間展覽,跨出美術館的策劃方式,讓「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提升到一次公共表述運動的層次。

藝術創作者於「SOCA都蘭」彼此交流

「不是為了呈現出怎樣的作品,就是──僅僅是『很自由的去表現』這件事而已。」2019年於台東美術館策展「邊界都蘭」展,提煉都蘭社區特殊的藝術節能量,以及接續的女藝會的大規模藝術運動,再到今年的「SOCA都蘭」與「賴純純藝術文化基金會」成立,賴純純持續透過實踐,給予空間及自身更大的實驗突破,讓台東更多藝術創作者,實現想像力的擴延,演繹自由追求的表述。

賴純純眼中的台東藝術未來

在這樣的脈絡之下,「SOCA都蘭」在未來更是一個具有議題回應、連結國際與東海岸藝文帶狀生態的實驗場。它並非一次「刻意設計」到位,而是10年的耕耘、自由生長堆疊的結果,回到場域名稱,SOCA的S,是(場域)Site - Site of Contemporary Art 當代藝術場域。這個場域容納藝術的跨域,藝術更多可能性的期待。

實驗性是藝術裡最重要的重點,」賴純純說。

這個夏天,賴純純沒有停下來,依舊每年都推出跨領域的實踐發表。今年的藝術計畫是「愛麗絲宇宙仙境花花團──跨域劇場」,由賴純純本人化身現實生活中的愛麗絲,帶領所有賓客沈浸式地體驗她一手打造的仙境。

在經典文學中,《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愛麗絲,永遠都在夢境的探險中跳轉,永遠都有驚奇。一如賴純純打造的這個仙境,「SOCA都蘭」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場域──讓未來的想像力與未來台東的藝術實驗,散發生成中可能性的光輝。

[後記]「忘掉自己最療癒

許多人說藝術有療癒的力量,「藝術不一定要理解,」賴純純半開玩笑爽朗地說,「在接觸藝術那瞬間忘掉自己,忘掉我執,忘掉自己在世上的位子,忘掉你現在在哪裡最療癒!」

(採訪撰文/周紫宸;照片提供/賴純純藝術文化基金會)

2024藝串平台特別活動

「愛麗絲宇宙仙境花花團—跨域劇場」於「SOCA都蘭」舉行,由三個跨域藝術組成:「宇宙仙境」包含了賴純純工作室、SOCA都蘭場域的內外環境場域裝置;「愛麗絲女神」是由賴純純本人實踐的跨域行為展演;「花花團」則是賴純純提供賓客集體參與創作的代稱。→ 免費報名7-9月場次

攝影 | Judy Wu

關於賴純純  

台灣重要藝術家,參與多項公共藝術,並獲得中華民國現代雕塑展首獎、台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大獎、(台北)第一屆公共藝術大獎最佳創意表現等大獎。從1970年代青春時期,色彩跳躍的平面藝術創作,到1980年代因低限藝術浪潮而趨於沈穩感性哲思的作品,直到散發色彩與光亮的裝置藝術,每一時期的賴純純,都以生命情感作為核心。2007年移居台東,「SOCA都蘭」也正式起建,2024年初成立「賴純純藝術文化基金會」,延續1986年所開創的 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的實驗與創作精神,在台東都蘭正式啟動「賴純純當代藝術場域SOCA都蘭」,以「分享」、「國際」、「學術」、「在地串連」、「創新實驗」為宗旨的平台,40 年的藝術之路,如今藉由基金會的成立與當代藝術場域的開啟,串成一個完整的脈絡,從基金會到藝術場域,是回顧也是再續。非常慶幸一路以來得到許多貴人同志一起醞釀藝術人生,也希望未來能持續在藝術實踐的路上一同前行。(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SOCA都蘭」採預約參訪(資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