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體中第二專長計畫 — 開拓未來職涯可能之路

「陪伴 」,需要付出時間耕耘,但也得耐住性子學會「等待」!

今年夏天,臺東體中與公益平台合作達一學年的「第二專長計畫」職涯探索課程,於5/26-29進行四天三夜的「單車人文導覽畢業之旅」。在經過一整學年的專業訓練後,這次的畢業旅行,我們嘗試讓高三畢業生學生參與規劃當作一種課程學習的驗收,同時也期望透過長途騎程,培養同學們勇於挑戰、堅持到底的正向精神;透過團隊合作,學習相互協助彼此尊重,藉由單車旅行,親近大自然,認識生態環境,在畢業前夕能有一趟難忘的旅程。

「單車人文導覽之旅」最重要的是「安全問題」,因此專業的「單車教練群」是不可或缺的,這次的教練群是由陳敏彥總教練全程督導,領騎教練吳文祥帶頭以控制車速,維修技師林仁秋、劉華榮隨時待命維修車輛問題,安全教練王方美及 、田葛迪瑪在車隊中注意學生狀況,另外還有攝影記錄高雙鵬,及體中的潘明章主任、張競尹組長與孫長生老師也都一同參與。

這一趟從台東行經旭海到達墾丁的300公里路程,總共有35位學生參加(32男3女),由6位同學規劃行程並分別擔任領騎與陪騎教練的角色,其他同學則在行程中某個特定景點做導覽解說,擔任第二專長計畫顧問的瘋馬旅行社李文瑞總經理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教學MODLE,讓在地觀光人文+實務+無縫市場緊密接軌,可做為未來東部偏鄉技職教育的示試範教材。這不僅是一趟畢業旅行,對學生來說,更是耐力、毅力與意志力的大考驗,我們也見證了這一群花東青年追尋自我成就的精采過程!

拍攝/王方美

歷經四天三夜的單車人文導覽畢業之旅的同學們,在6/10舉辦的「第二專長計畫年度感謝分享會」上,一個個敘說著這一年來自己的轉變與對未來的期許。

原本只會打網球的高三甲趙弘糶,很有成就感地說自己現在學會補胎換胎修單車,也學習到如何帶領單車團隊、細心服務每一位客人,幫他們將騎乘的姿勢調到最舒服的狀態;喜歡助人的他,也從課程中了解如何分攤工作,不要把自己累垮,必須保留體力因應緊急狀況;他發現他很喜歡溯溪等水上相關活動,未來希望能考取救生員證照。

從小在高雄都市長大的高三乙黃雁琳,是馬蘭阿美族的原住民,她很喜歡文化與族群課程,讓她了解到不同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語言,也因為這個課程讓她對自己的族群文化更加了解。在極限運動組是唯一女生的她也提到自己對單調重複的事容易感到不耐煩,但透過單車訓練,她學會遇到困難,要耐住性子、持之以恆,和大家一起完成目標。

在一學年的課程訓練下,對於未來的發展,高三乙的王治祥盼望自己能擔任一位單車領騎教練:「我知道我需要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還有不只學專業知識上的學習,還有態度的養成,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原以為不可能的,撐過之後,就是自己的,不要怕,要去試!」

公益平台專案負責人張裴雯也娓娓道來彼此合作的這一年:「去年,我們與講師教練們將課程綱要建立,在每一次課程結束透過會議討論與修正,無形中與講師教練們建立了合作默契;這門課在體中是高三正規選修課,需要跨處室協調,我想這是因為學校、講師教練群及基金會三方面都有共同的期待與不放棄的執著,才能順利推動。」

拍攝/高雙鵬

全名為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的臺東體中,是一所以培育優秀運動選手為主的學校,70%的學生是原住民,運動好、體能佳。然而,然而專業運動員的養成並不容易,從一般運動員到優秀運動員,再提升到頂尖運動員,是呈現金字塔型的現象趨勢,越靠近頂尖人數越少,能順利成為國家級選手的比例也僅僅只有5%之多,而依我們所知,運動科系最好的出路是當專職運動員或體育老師、專項競技教練,但不論何者,都是僧多粥少。因此,絕大部分的學生在畢業後仍然選擇以升學為目標,職涯規劃對體中學校師生,也變成一種必須去面對的現實與挑戰。

有鑑於此,公益平台嚴長壽董事長希望能陪伴這些孩子就業前的最後一哩路,趁早為他們培養出一、兩項兼顧市場需求及興趣專長的專業技能。他思索花東得天獨厚,風景秀麗多異,有高山,有海洋,有河流,是全台灣發展生態旅遊最好的地方,目前國內外也已有愈來愈多的行家來到台灣,直奔花東騎單車、衝浪、溯溪、進行鐵人三項等各式刺激的戶外活動。於是,在嚴長壽董事長的請託下,本身就是原住民的瘋馬旅行社總經理李文瑞,立刻從台北率領一群夥伴,一起加入這個實驗課程的規劃---「體中第二專長計畫」,上學期總共有五個主題:單車安全教練、極限運動安全教練、生態導覽、海洋生態保育與民宿管理,上完這一系列課程,同學可以認識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共通點是:它們都需要好體能,以及對於生態環境的深度理解。

下學期課程,除了持續深化人文涵養外,更專注於以生態旅遊為主的「單車極限運動」及「民宿生態導覽」為輔的專項分組課程,透過高雄餐旅大學蘇國垚老師與瘋馬旅行社專業教練所擔任的講師進行引導,讓兩組學生實際扮演民宿主人及單車維修人員的角色,讓他們在實境場域及實務演練的過程中,體驗學習並模擬職人真正應具備的專業態度與服務精神,提升學生未來適性就業能力,並計劃在未來建立實習機制。

拍攝/王方美

 計畫顧問瘋馬旅行社總經理李文瑞提到,把單車加入人文概念,藉由細膩的分工,營造與土地的對話,可以發揮旅遊的最大價值,因此在帶領體中學生單車極限運動的這一環,除了融入單車學校的概念,教學生如何騎乘及善用變速來調整行進外,更要讓學生看清楚每個細項的分工角色,舉凡領騎教練、安全教練、陪騎教練、行政車、補給車、導覽解說,攝影,總教練…等,個個定位分明,猶如棋盤一樣,不會角色重疊,誰該怎麼走一點都不會錯亂,角色確立是職能訓練最重要的基礎,確立之後,整個團隊才能持續茁壯。

有魔鬼總教練之稱的陳敏彥,從生命教育的角度教導體中學生,特別當學生挑選來往車輛多、上坡下坡不斷的高風險南迴路段作為四天三夜的單車挑戰極限時,他也適時機會教育:「人生就好像上下坡一樣,上坡就用力,下坡就用溜的;當下坡衝完滿足了,就要準備上坡,當上坡體力耗盡了,也差不多開始要下坡了。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個彎會是上坡還是下坡,所以要把握當下,好好去騎,不要擔心,都過得去。」陳敏彥總教練期盼同學學習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在未來職場上能經得起檢驗與考驗,並能夠傳承正確的知識與技術,他也相信這次的探險將成為孩子的重要生命背景,當他們已知上坡下坡是人生的必然,就會用自信十足遊戲的心情去享受。這些孩子未來可能是社會的中堅份子,經過此番歷程,也許會激起領袖能力、管理能力及起碼有讓自己安全的能力,這是學校課本教不到而父母也無法給的,這四天三夜就像是一場成年禮一樣,他們對未來會有基本的承擔,上坡之後就是下坡,他能看開,縱使他未能得到第一,也知道要如何平衡自己得到最後,如何安排自處。

臺東體中校長黃景裕則表示,國立學校開設選修課程,往往受限於校內師資的專長,無法有效突破課程的框架,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窄化,很感謝公益平台提供協助,支援相當壯盛的專業講師群,讓我們能夠跨越瓶頸實現夢想,為高三學生規劃內容多元豐富的職涯探索課程,培養體育專項之外的第二專長,開拓未來的可能之路。

拍攝/王方美

面對天性好動的體中同學,在教學過程中,講師教練們多採用一邊講,一邊示範的方式,讓同學每聽講一段,就自行操作一段,強化學習的吸收效果,不論是單車的正確騎法、急救護理、傷口包紮穩定、結繩攀登、溯溪極限運動、海洋生態、地質植物解說等課程,希望讓輕孩子找到更認同、更理解花東故鄉的生態地理環境、豐富的族群文化,以及彼此的特殊關聯性,建立對家鄉的認同與自信,協助他們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認識自我、啟發對未來前途的思量,讓他們看到,原來自己擁有的運動天賦非常具有價值,未來不是只能做運動員或體育老師,只要找到可以投入的領域,充實自己對這片土地的深度知識,就有許多發展的可能。

偏鄉技職體系的孩子,不該是被放棄、被輕忽的一群;偏鄉教育的困境不僅是就學機會與師資的不足,更有就業機會匱乏的難題。許多孩子往往高中一畢業,從台東街頭走到街尾,找不到一份正職,只好離開家鄉,進入西部的都會,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未來的生計。因此,台東技職學校的學生極需有人帶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限制裡看到機會,也只有具備專業技術者願意無私投入技能與時間,才能為偏鄉孩子的未來創造希望。當孩子們擁有自信與能力,用專業技能裝備自己的人生,並且選擇留在家鄉生根時,花東才可能成為台灣真正的淨土,也才能找到一條經濟活路與文化延續、共存共榮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