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台11線上,一片名為「哈旺」的好風景

行經台11線的花東交界處,您會看到一艘顯眼的白色大船停泊在太平洋與花東縱谷之間。在這艘名為「巴歌浪」的船屋民宿裡,您可以在搖曳的椰子樹下享受東台灣的陽光,可以光腳踩在秀姑巒溪中享受溪水的沁涼,夜幕低垂時分更可以仰望滿天星斗及聆聽來自大海的緩緩推浪聲,不過在這兒最不容錯過的,應該是請民宿主人哈旺分享他精彩的人生故事,並欣賞他親手DIY錯落於庭園各角落的大小工藝創作。
 
公益平台2011年的民宿產業輔導計畫,選擇「巴歌浪船屋」做為第一個輔導案子,除了因為船屋所在的豐濱地區,是個值得推薦體驗台東山海文化的據點,更因為哈旺回鄉創業經營民宿的故事,正可作為其他原住民朋友返鄉創業的參考典範。
 
來自花蓮豐濱靜浦村的哈旺,曾經出過專輯,也拍過手機廣告,除了擁有一副渾厚扎實的好歌喉外,還能自彈自唱創作詞曲。他所創作的母語歌曲「沾醬」、「放牛歌」及「巴歌浪之歌」,經常在部落豐年祭或聚會活動中被傳唱、演出,但卻鮮少有人知道原唱創作者竟然就是巴歌浪的船長「哈旺」!

國中一畢業就北上工作的哈旺,從保養車子的黑手開始一路在台北奮鬥,後來當了板模工人,學會了看設計圖,之後竟當了包工,顛峰時期還曾帶著七、八十位員工築工地而居。後來,哈旺在楊梅租了房子,認識一些教友,周末時就跟著到教會唱詩歌,唱著唱著,渾然天成的好嗓音就這麼被發掘了。一位專門灌錄原住民專輯的花蓮朋友,要哈旺準備幾首歌進錄音室,後來經過二年的準備,哈旺帶著自己的創作,找了弟弟一起,錄製了生平的第一張專輯(卡帶),取名就叫巴-歌-浪!(巴歌浪是阿美族慶典結束的一個最後儀式,族人們藉由到河溪或海中捕魚,洗清所有的喜怒哀樂並洗淨所有的煩擾,一切放下,並重新出發)

生性靦腆害羞的哈旺兄弟,為了不被認出,在拍攝專輯封面造型時,還試圖以蛙鏡與呼吸管遮掩相貌。專輯灌錄完畢,哈旺兄弟偷偷將專輯放到各個部落據點,當大家問起時,也不敢承認自己原來就是原唱者。而今,當時不被重視的專輯裡有好幾首哈旺創作的歌曲,現在都成為部落婚喪喜慶時傳唱的曲目,甚至成為花蓮聯合豐年祭的主題曲。

哈旺親手打造的漂流木椅

在都市打拼十幾年過去了,哈旺眼見台東人口拼命到外地工作,而台北人卻一個個在台東買地,他心想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下一代在台東可能真的就看不到原住民了。於是,他計畫性的將包工所賺來的錢存下,希望將來回鄉後可以成立一間與部落緊密結合的工作室。
 
終於,在2001年哈旺實踐了他的承諾,回到部落和自家三兄弟在老家農田上,親手造一艘停泊在陸上的船。這艘「巴歌浪船屋」融合了四兄弟的專長與夢想!天然美景加上創意建築,「巴歌浪船屋」一推出時就受到親睞,在成立的第二年(2002年),更因應政府推廣實施「民宿管理辦法」而轉型為民宿型態經營。近年來隨著台東民宿不斷地推陳出新,經營了七、八年的巴歌浪船屋漸漸遇到瓶頸也失去了經營方向。
 
2009年10月,公益平台嚴長壽董事長透過原住民創作料理達人陳耀忠的帶領來到巴歌浪,初識哈旺後,嚴董事長邀請耀忠與哈旺兩人到亞都麗緻見習,也安排到食養文化山房感受空間氛圍的整體營造。2010年,巴歌浪船屋被列為行政院「東區國際光點」港口光點的主要輔導對象,以巴歌浪船屋為體驗中心,帶領旅人體驗阿美族廚師耀忠的創意美食並欣賞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這一切還串連在地豐富的部落文化及自然生態,成為大港口地區深度部落旅遊行程。


10年前,哈旺希望藉由「巴歌浪船屋」的建造,讓阿美族部落文化元素在此傳承發揚,而今,這個夢想仍在成就之中,也許路途還遙遠、也許道路並不平坦,但對於來自各方的資源與關注,哈旺都心存感謝,同時也一本初衷:「我一定要堅持下去,就算再偏僻的地方也可以做自己。」
 
來到巴歌浪,或許您無法體驗都市裡的細緻文明,但這裡卻有最純樸自然的美麗景致;來到這兒,您可千萬別只躲在屋內,您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與山海天地接觸,體驗這裡的每一處生活角落,更要欣賞一片叫做「哈旺」的可愛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