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話開啟雙濱共好永續的契機

台灣四面環海,若要選出最美海岸線,絕非是沿著台十一線的花東一帶莫屬,從花蓮縣豐濱鄉一路南行,左手邊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海平面,右手邊則是壯闊逼人的山嵐景色,直至台東縣長濱鄉,沿途皆是「山海雙拼」的絕美風景。在這裏,生態環境優美,當地有著豐富且多元的原住民文化,處處充滿著讓人一玩就上癮的魔法。

交通與經濟,長濱與豐濱的先天發展限制

雖有著充沛的觀光資源,當地卻也有著地理環境、經濟條件造成的先天發展限制。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沒有火車站、沒有客運站,旅客若想到這兩個鄉鎮,沒有自備交通工具的話,就得要花上半天時間,從最近的花蓮玉里火車站前往,單程至少也要四十分鐘。

而經濟困境也造成兩地就業機會不足、資源短少,根據財政部統計,2016年全台平均收入最低的區域,落在台東縣長濱鄉,平均每戶所得僅五八・四萬元。而花蓮縣豐濱鄉則在收入倒數第八名,平均每戶所得為六一・三萬元。年輕人難以回流當地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即使有「山海雙拼」的優勢環境,也容易因為交通不便、產業困境所限,降低旅客來訪意願。

公益平台基金會自2012年成立以來,便以長濱真柄部落的余水知歡民宿作為民宿管家培訓基地,並多次主動邀請媒體、文化界、教育界和產業界人士到當地慢遊,希望透過親身體驗、口碑行銷,吸引更多人來當地感受在地生活。

嚴長壽董事長認為,花東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有機會吸引喜愛深度慢遊型態的國際旅客,同時為了避免旅客來到花東卻僅止於市區或近郊的走馬看花,透過發展新的旅遊「區域中心」,創造出豐富的慢遊行程,從城市深入鄉間,設計更具文化特色的觀光旅遊行程,就有機會創造無可取代的價值與商機。

一人單打獨鬥力量小,整合力量大

2017年底,嚴董事長發現,這幾年花東長濱、豐濱一帶的樣貌已經漸漸改變,開始有不少年輕人移居,無論是返鄉傳承原民文化,或者追尋嚮往的生活型態,年輕人的進駐恰可以帶來新的觀點和專業,逐漸形成改變的力量。但困於當地先天條件困境,改變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過去也曾有店家嘗試組織在地「行銷平台」,主動聯絡彼此,試圖結合不同行業特色與專長組織資源網絡,但一人號召力量小,有時店家生意一忙容易顧此失彼,缺乏人力能全心投入主導串連工作,急需有人能從旁協助結合資源網絡。於此,公益平台決定以長濱、豐濱兩地,做為花東觀光重新包裝再整合的試行點。2018年4月19日,基金會邀請當地觀光領域青年、中生代以及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陳淑惠等人,在長濱鄉公所舉辦首場「長濱、豐濱旅遊發展討論工作坊」,共有七十多位業者參與,行業包括社區發展協會、教育、藝術創作、民宿、餐飲、農場、水上運動、露營、接駁、導遊等。

工作坊的首要議題是「花東永續發展願景及觀念轉變」,希望透過對話,盤整長濱、豐濱的旅遊特色與故事,協助在地探索、整合成一個互相合作及宣傳的平台,形成能夠持續對話的學習性社群,對未來願景提出可行方案並促成具體改變的行動,成為彼此堅守的一種承諾。

嚴董事長提到,營造花東是一場與「開發」比速度的競賽!在花東,不論是文化、文明、環保和教育,絕大多數的時間,開發都領先在前,但花東若想要走向永續,必須靠原住民文化以及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放掉「我」與「你」的競爭,成為共同推廣者,才能讓青年子弟回到家鄉不只是打工,而能打造自身的夢想。



店家互訪修正經營方向,提升旅客滿意度

以四月的工作坊作為開端,公益平台的定位在於引導者、資源整合者,認為唯有當地青年、業者看見自己的條件和優勢,找到自己發展的定位,才有機會找出真正可行的方案。

後續,基金會邀請前蘇州亞都麗緻飯店總經理范希平擔任顧問,自五至十二月期間一連舉辦了五次培力課程,引導大家共同討論長濱的未來想像、認識客人,了解自己。范顧問提供的建議從顧客服務、共同行銷、經營方針等主題皆有,讓店家能從根本提升服務品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內部經營流程,使店家對所提供的服務品質更有自信。例如,如何利用現有網路工具,如運用各種訂房網以及Google Maps定位標記增加曝光率,讓旅客透過網路快速找到當地民宿;期間也促成店家互訪,熟悉彼此提供的服務項目,日後可以向來訪旅客做介紹、根據不同客群(銀髮族、親子行、背包客等)客製化推薦行程,並串連彼此的支援,像是提供交通互助,輪流接送客人,讓遊客能以最經濟、省時的交通工具抵達目的地,增加來訪意願。

隨著與在地店家建立起信任感,基金會發現除了促成資源整合協力之外,也需要內部培力提升經營技巧。於是范顧問陸續前往十間提出需求的店家,給予專業的經營管理建議。例如,位於豐濱鄉光豐路上的海岸咖啡莊園,離主要幹道有一小段距離,此處因地理位置特殊,種植出來的咖啡口感清香、尾韻回甘,店家設定的體驗活動以部落巡禮導覽、咖啡烘焙DIY及原民風味創意料理為主。范顧問初次參訪時發現店家為讓旅客一探野生動物足跡、認識阿美族野生蔬食,而將導覽路程規劃得太遠;加上在遙遠的山區提供生魚片,難免讓客人擔心新鮮度問題,也少了體驗部落風味餐的在地感受。經過協助業主分析優勢,調整營運方針與產品包裝後,縮短導覽距離並輔以接駁車,部落餐食改以雞、豬肉為主,將烘豆DIY體驗移近用餐處,後續旅客回饋滿意度果然大增。



透過共學,創造當地特有的旅遊儀式

同時,基金會也協助在地觀光旅遊相關業者、藝術家在Line組成資訊交流平台,目前有一百三十多名參與者。藉此提升對彼此對在地藝術人文資源的了解,並共同創造在地特有的旅遊儀式,讓旅客建立深刻的旅遊記憶與經驗。

事實上,要串連起當地業者、團體等人絕非易事,其中不容忽視的關鍵人則是在余水知歡民宿服務的管家巧雲。不僅僅是因為余水知歡位處真柄部落的地緣關係,巧雲也時常居中扮演串連當地資源的協調者,試圖讓余水知歡成為一個示範點,帶動區域性未來發展,於部落文化與經濟發展間尋求平衡。

2018年十月,透過台灣好基金會的引介,於「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後邀請六位香港藝文和旅遊媒體,接續展開長濱和豐濱三天兩夜的慢遊體驗。由在地業者整合規劃的行程,讓媒體團深度體驗了特有的原民文化和自然物產,後續報導便成為長濱豐濱旅遊的最佳宣傳。

未來,我們計畫與觀光局合作設計踩線團,邀請香港、日本有關鍵合作影響力的媒體與人文旅遊作家,與我們一起推廣花東的深度觀光旅遊,做出更具文化特色的觀光旅遊產品,創造無可取代的在地價值。(文/林筱庭)

長濱、豐濱旅遊發展平台

目標 引導長濱、豐濱在地業者透過對話整合旅遊資源,發展旅遊平台,成為區域旅遊中心
內容 透過定期工作坊、商家互訪、經營管理建議,以及線上社群交流等方式,培力在地旅遊業者,設計具特色及良好品質的旅遊行程
參加者 觀光產業從業人員、藝文及教育  工作者、社區發展協會。Line群組現有130多名成員

 

本計畫由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捐款之花東永續基金贊助,公益平台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