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工作坊

世界的改變越大
原則的力量越重要

花東偏遠學校的比例高,老師們無論在教學工作或回應各種教育現場議題上,都面臨比都市地區更大的挑戰,學苑與沛德國際教育機構合作的「高效人士的 7 個習慣」工作坊,最主要的目標即在於為花東老師引介 7 個習慣的思維,激發教育熱忱以及不斷更新的內在力量。

2016 年 4 月,學苑以培植「區域種子學校」的推廣模式,於台東太平國小舉辦第二次 7 個習慣工作坊。參與課程的 21 位學員含括國小至高中教師、從事課輔服務、關懷社區教育的夥伴,其中花蓮大進國小的五位老師是經由曾參與工作坊的郭瑛忠校長推薦下, 遠道而來參加的,期望 7 個習慣能成為教學團隊的共同語言,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兩天半的工作坊,講師透過柯維博士極具啟發性的影片,以及貼近生活和教學經驗的實例,闡述「觀 (see) -為 (do) -得 (get)」改變的基本模式 ( 亦即轉變思維,帶動行為和結果的改變),以及7 個習慣蘊含的原則。此外講師也帶領老師建立使命宣言、週計畫表,期能協助老師內化和實踐 7 個習慣。

「這是一門讓自己反思、改變的課程」這是大進國小一位老師的感想,也是許多學員對課程的共同描述。為了持續內在的自我影響力,下半年新學期開始,學苑更以「說明會-工作坊-同學會」模式,藉由課後實踐經驗分享,形成學員彼此鼓舞的動力。

十月份於花蓮種子學校永豐國小舉辦的同學會上,許宜頻老師分享一次轉變思維的經驗: 為了幫助班上一個總是無法完成作業的孩 子,老師以7 個習慣作為和孩子的共同語言, 以溝通取代責罵,讓孩子說明無法完成的原因,並說明老師的期待 ( 知彼解己 ),再和孩子約定完成作業再玩樂的原則 ( 要事第一 ), 甚至老師也為孩子個別調整作業內容,激勵孩子累積成就感,最後能主動調整作息完成作業 ( 主動積極 )。這些溫暖的分享,也讓其他老師更踴躍提出各自的行動方案。

世界的改變越大,原則的力量越重要。柯維博士在一段影片中以紅松 (redwood) 譬喻:「原則」如同深深扎入土地的根,讓紅松無懼風雨,長成偉大的植物。7 個習慣提供老師們度量世界的新思維和行動的原則,期待老師經過內化,促進教學團隊的高效能運作,並透過身教、境教及言教陪伴孩子深耕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