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土地讓感動交流的部落之旅

透過公益旅遊,以最貼近土地、最親切的帶領方式讓旅客進行深度慢遊體驗,以藉由分享文化與生活的態度,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 讓部落發展自主經濟的能力,為部落青年搭建永續的回家之路。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我實在不想輕易讓眼淚流下,我以為我並不差,不會害怕;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我不想因為現實把頭低下,我以為我並不差,能學會虛假……」

《流浪記》這首歌曲是台灣獨立音樂原住民創作女歌手- 巴奈.庫穗的代表作, 歌詞中所描繪的是原鄉地區年輕人為了生活、為了夢想,不得不離開家鄉的苦澀,在巴奈厚實沉穩的吟唱聲中,或許對一般人而言,只是一首耐聽又經典的歌曲,但聽在公益平台嚴長壽董事長的耳裡,聽到的卻是部落青年對於長年生活飄蕩的無奈,以及內心對於返鄉扎根的渴望。

2009 年,嚴長壽董事長開始引薦身邊的友人來到花東地區體驗深度慢遊,與周遭夥伴分享慢遊經驗,進而推廣花東的觀光產業。原本單純「與友人分享花東美好事物」的想法,卻在每一次更深入的步伐與陪伴過程中,發現花東地區需要的並不僅止觀光,更應該創造在地就業機會,改善部落嚴重的中空現象。

過去四年,我們藉著推動生態旅遊輔導在地產業,一邊將旅客帶至部落,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希望提供釣竿,教他們釣魚,並將魚群聚集,讓他們得到實質的支持與鼓勵,並從中建立自信,為在鄉與離鄉的部落青年打造一條回家的路。截至 2013 年底,我們已經促成約 300 多個花東慢遊與考察團,超過6000 人探索在地人文及樸實生活。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花東,2012 年基金會開始輔導台東當地旅行社蝴蝶蘭大樂旅行社朝生態旅遊面向發展,同時培訓在地導覽解說人才成為種子師資,藉著讓部落青年隨團見習,持續培訓他們的導覽專業技能。

2013 年,更與華信航空子公司 --- 華旅網際旅行社合作推廣「慢遊台東-跟著公益平台去旅行」計畫,有別於一般國旅市場的行程,我們將旅客帶到基金會長期扶持的輔導點,感受台東最原汁原味的文化內涵,各輔導點在擁有穩定的客源下,也開始進行內部培訓與人才養成。嚴董事長並期待自己與團隊能夠充分扮演「平台」角色,引進各項資源,讓花東青年培養技能在地扎根,吸引或拉拔在地青年投身觀光導覽、工藝創作、體能運動(如鐵人三項、單車導覽、極限運動)、民宿經營等領域,提升專業能力,透過旅客深度慢遊體驗,創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從點至線的向外擴展觀光發展的產業能量,甚至於全面性地發展部落區域經濟。

近來,地方政府為推動觀光產業,也努力發展鄉鎮區域特色,辦理季節性的文化活動 ( 如:金峰鄉洛神花季、成功鎮旗魚季等),或是國際型活動(如:東河國際衝浪賽、Challen ge Taiwan 鐵人三項競賽、南島文化節等),下一階段, 基金會將有計畫地推廣國外旅客市場, 吸納距離台灣約四小時航程的國外旅客、與國際接軌,讓更多旅客能夠接觸台灣最美也是最後一塊的肺葉。

公益旅遊,是以對土地最貼近、也最親切的方式帶領旅客認識這片原鄉之美, 並藉此讓部落發展自主經濟的能力。嚴長壽先生曾說,「部落旅遊是一種分享, 去部落不是享受服務。」因為唯有透過分享的過程,族人才會對自己的文化、服務、產業價值建立驕傲自信,進而吸引更多人回到部落工作,真正為部落青年搭建一條永續的回家之路,讓這股力量終能為原住民部落帶來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