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東高工綠建築課程 ─ 為台東培養未來在地建築人才

在台東,真正執業的建築師僅寥寥數位,更無原住民建築工作者。我們小小地期望,能有一個課程,在年輕的心播下種子,讓他們更認識家鄉獨到的美,將來只要有一位成功留在家鄉,他們就是深諳台東建築語彙的在地建築師! 

身為台東新移民的楊恆立建築師,甫卸下香港穆氏設計規劃公司台灣分公司執行長一職,即到公益平台登記擔任志工。因緣際會下,2013年春天,楊恆立建築師遂以志工身分,與公益平台一起合作公東高工「玩建築」社團。瞭解當年公東高工創校的神父們堅持要學生習得一技之長的用意,也深知技職教育對台東子弟前途翻轉的重要,即便從無擔任老師的經驗,他還是希望能在退休移居台東的這段日子,為台東的青年做一些事。

擁有40年豐富經驗、曾執掌101大樓及信義計畫區許多大型外商辦公室設計案的楊恆立建築師,在主持公東高工「玩建築」社團初期,以幽默親和的方式,自稱「建築師阿伯」,和學員們打成一片。由於公東高工社團為開放性社團,一學期僅有六堂課,不限科系與年級,第一學期居然出乎意料有三十位同學報名,建築與室內設計科系生約佔1/3,其餘2/3來自機械科、資訊科、木工科….等。在業界長久以來交手的多是成熟理性的大人,而今來到眼前的是一群心仍未定的十六到十八歲的孩子,再加上來自不同科系所形成的個別小團體,楊建築師不禁暗自忖度,這樣的大挑戰,是要如何「玩建築」?

「玩建築」顧名思義,不是教導學生建築設計或工程原理,而是希望能培養孩子對建築與環境的美學欣賞能力。

2009年初來台東,楊恆立建築師強烈感受到一種完全沒有壓力的舒暢感,這也是直到今日台東最吸引他的元素。根據他的觀察,台東建築大約分成兩種模式,一是硬生生將原住民元素與現代建築物結合在一起,一是粗糙地模仿著原住民的鄉土建築。這兩者其實都不足以形成台東的建築特色,反而在一些鄉間小路上,偶然發現幾棟極有特色的農舍或民宿,簡單的建築語彙加上在地純樸的材質,與置身其中的自然環境相互呼應,這才是台東應該給人的感覺吧!

因此,楊建築師希望「玩建築」社團學員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這基本功不只是繪圖技術而已,還要有用眼睛欣賞建築的基本功、用腦筋思考設計方法的基本功、以及用口才去表達的基本功等。細膩的他,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筆記,讓學生紀錄參訪心得及隨堂作業。這位「建築師阿伯」每仔細閱讀完一本,就會加上一些啟發與鼓勵的話;對於學生交回一片空白的作業,他也能發揮同理心來想像學生的處境,依舊提筆給予回應。許久未提筆的他笑稱,在這樣的訓練下,如今自己已能振筆疾飛,也算是自己在教學上的一大收穫!

為了滿足學員想多看看全世界各國建築的欲望,楊恆立建築師從每一棟經典建築的時代背景,以及建築師是何許人,又曾受到那位大師的影響等等,分成幾個不同的角度,引導學員正確欣賞建築,並儘可能以淺顯易懂又像是說故事的方式,將一些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介紹給孩子們。

除了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眼光,「建築師阿伯」還在第一學期的某個周末,安排一趟校外參訪,一連參觀三棟東海岸幾棟兼顧美學特色,又與在地環境呼應融和的好建築,包括:椰子海岸民宿、都蘭新移民畫家趙艾迪的家、及楊建築師在興隆的家。從椰子海岸民宿,學員可以看到民宿的細部設計與動線規劃,必須以人的服務為主;畫家趙艾迪的家,則以一方水池作為室內外空間的分隔,並藉由水池生態的孕育與維護,強調建築與環境自然平衡關係。最後,「建築師阿伯」開放自己的家,請孩子餐敘並討論上課心得。從這個戶外導覽活動,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充滿好奇心的興奮,渴望親身去體驗不同的空間設計,以及建築與環境的對話。這真是所有課程中,讓楊建築師感覺到學員學習效果最大的一堂課!

進入第二學期的「玩建築」社團,楊建築師希望能與每一位同學有更多深入的互動,因此採取個別邀請的方式,參與學員大多是建築本科系,再加上幾位上學期表現突出的其他科系同學。這一學期,社團還加入一位公東高工老師,她是圖書館主任陳美玲老師。陳美玲老師表示,因為她對楊建築師如何帶這個社團非常好奇,從旁觀察了一學期之後,她決定放下原本所帶的閱讀社團,以協同教學的角色,投入第二學期的「玩建築」,同時還推薦四位3年級建築科學生進社團。

*公東高工 機械加工科三年級(已畢業) 吳紘稷 手繪作品

「樹屋的設計」是第二學期的課程主軸!楊恆立建築師邀請學生扮演設計師,設計一座自己夢想中的樹屋。樹屋,在國外相當普遍,不過對台灣學生而言卻顯得很陌生。為此,楊建築師帶領學員參觀都蘭山區一座就地取材、以自然工法打造的私人樹屋,期盼藉由這樣的參訪,讓學生做出貼近現實需求與使用考量的專業樹屋設計。透過與樹屋主人對話,學員發現這棟手工樹屋的搭建,有幾個主要的考量點,一是要具備融入自然景致的外觀設計,二是必須從輕巧與耐用度來挑選建築材質,三是以載重與出入口方向來設想整體的使用概念。這樣的了解,打開了孩子們的眼界,學生們各個興奮地爬上爬下,仔細觀察並親身體驗身處樹屋中的感受。接著,楊建築師嘗試讓每一位學生參與業主與設計師兩種角色。透過角色的轉換,讓學生練習以不同的角度去表達,這樣的換位思考與溝通演練,對於他們將來進入職場會有很大助益!

參與一學期的「玩建築」課程後,陳美玲老師深深感受到,短短六堂的社團課程,實在難以讓學生從思考、設計到提案,擁有完整的學習歷程。特別當她親自參與並見證楊建築師以專業實務的角度,引導學生扮演樹屋案主與設計師的過程,最後卻因上課時間不足而無法再更深入時,讓她感到惋惜不已。因此,她從旁提議並積極支持這樣的課程能夠納入學校建築科的正式課程裡。

103學年度,「玩建築」擴大納入公東高工建築科三年級的室內設計正式課程從斷斷續續的六堂課,縱身一躍,變成每週上課佔有三個學分的重頭戲,這一步的跨出,是很大且重要的一步,更象徵著一種學校、老師與學生之間彼此相互的承諾。新學年度的課程主題,目前訂為「公東高工綠建築」,強調綠建築的「在地性」,了解大自然與建築之間的密切關係。為了讓學生獲得一個完整的建築設計案例,將從校園裡挑選出一個適當的空間場所,做為學生設計比圖的”模擬基地”,並從綠建築節能設計、室內機能改善設計,及整合前面兩階段的思考,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

以志工身分展開意外的人生體驗,對楊恆立建築師來說,「當老師」是個人退休後很有意義的學習。他以畢卡索曾說的話:「生命的意義,在於發掘自己天賦;而生命的目的,在於將這份禮物送出去。」來描繪他此刻的心境。即使教育的路途還很漫長,但我們衷心企盼這些學生們能從課程中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禮物;更期待,在這群孩子當中,只要將來有一位成功留在家鄉,他們就會是深諳台東建築語彙的在地建築師,甚至可能是台東唯一原住民的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