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灌溉成長 — 果實藝術創作營
「來到均一啊,金光從天撒,青春的氣息來到此刻開始散發……」2020年八月的均一校園傳來陣陣歌舞聲,為「小果實」們揭開了第十二屆果實藝術創作營(簡稱果實營)序幕。由張艾嘉女士創立的果實文教基金會,今年首次與公益平台合作,將果實營帶到台東,在八天七夜裡,帶給來自全台60位喜歡表演藝術的高中生,一段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
這也是一趟雙向學習之旅。當屆學員以「小果實」稱之,「老果實」則是曾為學員而後回來擔任工作人員的夥伴。每一年果實營在孩子心中播下種子,澆灌以音樂、舞蹈、劇場等養分。而就讀於各類型藝術科系的老果實,以創作陪伴的導師角色,透過帶領小果實創作,也學習了引導對話、討論、統整、排練,並找到最佳的演出方式。
每年張艾嘉導演會為營隊訂下主題,從「我」的故事到「家族」故事;從「番茄」、「水」、「臉」到「聽」、「說」、「影子」、「叫賣」。今年營隊的主題為「我什麼都知道,可是……」,營隊總導師杜思慧試著以這句話來解讀千禧年世代的孩子,當人們有任何疑問時,只要在網站上輸入幾個關鍵字就能得到答案,但這也讓人缺少了起身尋找、摸索並思考解方的過程;人們看似什麼都知道,卻也感到不安和匱乏。營隊以這個問題為起點,透過四天的課程和三天的表演排練,引導小果實感知自己的肢體與表達,探索真實的自我。
大師雲集的課程,青春的夏日巡禮
果實營首次在台東舉辦,東部的創作資源與藝術能量滿滿地融入營隊。精心策畫的課程包含三個軸線:文化體驗、說好故事,以及表演力。
「文化體驗」中,宋海華老師的圖騰刺青課,帶大家認識刺青在原住民部落裡是生命、尊榮與能力的象徵,現場還示範了排灣族傳統的「拍刺」紋身法;謝博剛老師分享部落地圖、布農族小米文化和苧麻織品的傳承、狩獵和古謠的傳唱;台灣好基金會的李應平執行長帶著小果實們來到鐵花村,感受音樂縈繞、充滿故事的在地擺攤如何營造出台東的藝文聚落;而在校外教學當天,有「公共藝術教母」之稱的賴純純老師讓小果實們從大自然中取材、撿拾花草枝葉,各小組在她工作室的木板門上以拼貼完成各具風格的創作。
為了在演出時「說好故事」,營隊邀請現居都蘭、擁有三十多年編導、攝影經驗的陳建鄂老師,他以小果實拍攝的照片為素材來剖析攝影的奧秘;CNEX共同創辦人蔣顯斌老師以一個簡單的提問:「如果是你,會想拍怎樣的紀錄片?」,讓小果實們挖掘出自身關注的社會題材,如,舞蹈家、消防員家屬、108課綱……;音樂課的李承宗老師,不僅將音樂融入生活而是生命!讓小果實鍾予印象深刻的是:「李承宗老師說,每個人都會有覺得沒有人了解自己的時候,那時候就讓音樂療癒你,從音樂裡你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別人的人生,或許就不會那麼孤單了。」老師們傳遞的不只是專業知識,而是從內心出發,根本地引導小果實透過藝術認識自己,也打開感官去認識周遭的人與世界。
「我什麼都知道,可是……我不認識我自己。」
成果演出的舞台上,有位小果實如此吶喊著。
正式演出前,每一堂「表演力」的課、每一次老果實帶領的小組討論,都以不同角度回應著「我什麼都知道,可是……」這一個提問。思慧老師的劇場課讓大家躺下感受呼吸與身體的重量,再透過行走速度的快慢切換與肢體雕塑,學習如何「專注自己,同時關注周遭」;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蹈課則引導小果實伸展肢體,靜下心來感知每一塊肌肉的力量、調整自己的音調、傾聽,並與教室內每個人的頻率融為和諧的一體;而在月光海音樂節的微風和雨水中,每個人以最自在的姿態在草地上舒展開來,聽著樂團的表演、吃著花東的食物,放慢步調感受自己和大自然的關係。
營隊最後一晚的成果發表,總結了7天密集吸收的養分,結成形狀與顏色各異的果實。「我什麼都知道,可是你想知道嗎?」、「我什麼都知道,可是我卻只能一個人呼吸。」、「我什麼都知道,可是我看不到我未來的樣子。」他們用舞蹈、歌唱、戲劇拋出對親情與課業、愛情與性向、他者與自我之間的矛盾。四個組別以不同形式詮釋他們的創作,有一組將布拉瑞揚舞團所教授的曲調結合排灣族古調,悠悠地唱出與大地共鳴的質樸樂曲;另一組以人聲營造出大自然的風與鳥鳴,讓人彷彿沉浸在台東這片沉靜的土地。
正值17、8歲的小果實,以柔軟觸角認識世界的年紀,站上了舞台,用青澀而勇敢的聲音表達對青春的困惑,完成一場初試啼聲的動人演出。
小果實從課程的參與者轉為產出創作的人
回想剛到營隊時,小果實就像種子剛落土地上,摸索著如何打開自己的感官、猶豫著願不願意以真實的一面來面對創作和身邊的夥伴,有時孤單有時自我懷疑,而老師們在一旁灌溉並觀察著每顆種子的生長,讓小果實逐漸從課程的參與者轉為產出創作的人。
種子發芽後,枝葉開始碰觸到其他的嫩芽,創作過程中開始有了爭吵與碰撞,但當每段枝枒、每個想法都舒展開來後,彼此也越來越靠近、更理解每個人都是因為在乎最後的演出而努力著。小果實從一開始的各自生長、與人保持距離,到漸漸凝聚,也會在正式排練外,小組自己加強練習。
成果發表會前一晚的「星光晚會」,60位學員、20位工作夥伴以及營長、副營長在幽微的燈火下圍成一個圈,每個人娓娓道來營期間的成長和碰撞。有幾位小果實都以星空來比喻這次的相遇,每個人就像不同星等和大小的恆星,來自不同的星系,有時因自己的獨特而感到格格不入,但此刻,每一顆怯弱但發著光的星體就成了滿天星,閃耀整片夜空。
「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小果實幼涵對老果實頸鹿說的這句話特別深刻,在營隊裡,「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可以收到很多包容和理解,是被祝福的,會有人把我接住,我也更能感覺到別人。」
慶功晚宴後,有個少女的輪廓在泛著微光的廣闊草地上翩翩起舞,她以天地為舞台安靜地獨舞,每一次躍起、旋轉、落地都輕盈而充滿力量;黑夜中沒有音樂與聚光燈,她的每一拍心跳、每一吋肌肉的收縮和伸展就是節拍,引領著她全然地去感受大地、感受營隊帶來的洗禮,也在每個步伐之間確認自己存在的重量。或許未來生活中會感到格格不入而失落,但經過這段重新找回自己的路程後,也許她已能試著面對更真實的自己,並喜歡上那獨一無二、不再需要完美的模樣。
老果實的傳承 一期一會的感動
今年工作夥伴中,有四分之三是老果實。營長季恬回憶起她2015年還是小果實的時候,說話很小聲,也不敢在台上甚至家人面前唱歌,直到有堂課每一個人都要上台唱一段歌曲,她記得當時全身發抖、努力完成這項任務的自己有多麼緊張,但下課後,她的隊輔、也是今年負責帶領學員創作的健銘對她說:「妳唱歌真的很好聽耶!」,這句話以及陸續收到的鼓勵,讓季恬在營隊結束後開始找各種類型的創作課來學習,聲音課、肢體課、戲劇課……,而她與果實的緣分也從2018年參與跨年演出,一直延續到今年擔任營長。
老果實一次次回到營隊擔任不同角色,就像每年定期充電,和一群真心喜歡劇場、音樂、舞蹈的人們將感動傳承下去。不同於以往由兩位導師負責各小組的演出,今年讓老果實帶領小果實創作。這是很大的挑戰,老果實需要摸索組員的性格與興趣,並結合自己在戲劇、音樂或編舞方面的專業。面對最初凝聚力和動力都還未建立起來的組員,老果實也曾感到緊張擔心,但他們一次次的引導,像是為小果實在台東的酷暑以及表演的壓力下搭起了一片樹蔭,讓小果實在熾熱陽光的照耀下,有一方空間能重整並面對自己。
「嘿~你過的好嗎?我好想你啊。有空來陪我看看海吧,世界再大、也沒有你的大……」這是老果實佑承為了六年前的售票演出,在三天內寫出的歌,營隊結束後仍在夥伴之間傳唱著。也許日後想起台東、想起月光海音樂會,那片都蘭海岸,每個人心中都將浮現那個熱愛創作、全心感知世界與自我的模樣。
(文/ 丁昱瑄、照片提供/ 果實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