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生命探索課程 ─ 自造獨木舟航行太平洋勇氣之旅

2016年5月12日,清晨的台東縣東河鄉的金樽漁港,靜謐而安詳地座落著,眼前的海面與天光連成灰濛濛的一片,既沒有太陽,海浪起伏也不大,這樣涼爽宜人的天候,猶如大自然對一群蓄勢築夢的孩子,獻上最真摯的祝福與陪伴。

「一艘艘由孩子們手作、獨一無二的獨木舟,即將徜徉在大海寬廣的懷抱了。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比出OK的手勢後,蠢蠢欲動地準備挑戰大海了!看著一艘艘的獨木舟漸行漸遠,內心充滿著無比的感動,我眼眶都紅了,孩子們真的勇敢的划向心中的『夢想海洋』了,而且是真真實實的大海哪…!」

前一天凌晨三點,就與丈夫從屏東開車前往台東,一路陪伴,為孩子加油打氣的家長吳慧萍,眼眶泛淚地訴說著她的感受。

這次的獨木舟太平洋黑潮航行,是均一實驗高中第一屆高中十年級生的生命探索課程。均一的生命探索課程,特別將童軍與體育統整為一,並融入華德福教育理念,貫穿知識面的了解、體能的鍛鍊、技能的培訓及生命的反思與落實。在國、高中階段分別安排登山體驗、單車騎乘及海域挑戰等山海探索課程,讓孩子藉由與花東大自然相處的過程,懂得尊重並保護這塊美麗淨土,透過實地探索與挑戰,激發更多潛能與可塑性,培育出自信、勇氣、榮譽心,以及關懷他人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為了提供孩子專業、扎實與安全的學習,學校邀請台東大學溫卓謀教授、莊鑫昱教授,以及消防局陳國疆先生擔任十年級的生命探索課程顧問,以「自製格陵蘭獨木舟及航行太平洋」做為首要學習目標,由具有多年獨木舟教學實務的均一山海小組組長黃柏融老師(以下簡稱柏融老師)擔任領隊,帶領學生逐步完成。一開始,柏融老師先讓學生觀賞航海相關影片,請他們預做一個航海夢,說出自己對航海的渴望,接著陪伴他們在現實與能力之間做好足夠的準備,一起努力實踐航海的夢想。
 

這一群孩子無論是來自花東或其他縣市,對於海洋知識與浪區的經驗都明顯缺乏。因此,從2015年9月份開始,學生先從認識台灣的地理環境、海域特性,了解影響航海氣候的四大關鍵:風、海況(海流、海浪)、地形環境(角、沙岸、礁岩)、人(準備、溝通),以及如何規劃航行路線;再來就開始帶著學生先後於靜態水域的活水湖,與半開放海域的海賊灣,體驗航行環境,進行穿戴設備的裝整、划行技能的演練、翻船與復位的自救訓練!

對16名毫無木工基礎的孩子而言,想要完成格陵蘭獨木舟的製作任務,一套簡單易行的良好工序,絕對是必要的!於是,柏融老師邀請台北的造船專家大沐(溫志榮)老師,在課餘及假日時間指導學生,使用簡易的工具,具備一點小技巧,用電鋸將木條鋸成一直線。柏融老師說明,在造舟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一環莫過於製作肋骨!一艘獨木舟需要10多條肋骨支撐,每1條肋骨都要用三片薄木板黏合而成,平均每艘船的肋骨共需30-40條不等的木板。在製作肋骨的階段,時值寒流來襲,在冷颼颼的天裡,孩子們要用手將一條條的木板,浸泡在已具凍感的水裡,再把手伸進水裡把浸濕的木板取出,如此反覆一次又一次地將手泡入冰水中,再以手的溫度與巧勁彎折出舟體所需要的弧度,彎折力道若太大,會使木板斷裂,力道太小則無法塑形,做壞了就要再從頭再來一次!

骨架完成後,接著是蒙皮的測量與縫製作業。學生要將素色的棉質胚布裁剪成船體大小,並以每一公分為間隙與船體進行縫製,縫製的間隙若太大,划行時就會導致滲水現象。
 

蒙皮作業結束後,緊接著進入結合美術課程的舟體彩繪階段。美術老師先讓孩子們觀賞南島海洋族群的圖騰樣貌,然後請孩子自選組員,兩人一組,將船身當成一張畫布,甚至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各自發想如何運用自己的族群圖騰元素與特色,描摹出一艘具有故事背景,且看了會觸動人心的獨木舟。

最後,阿美族的同學以族群傳統的紅綠黃三個色調,進行大膽的色彩線條切割;排灣族與布農族的同學以百步蛇盤據整個舟身的意象,表達守護航行的意涵;客家和閩南的同學則以需要極高細膩彩繪手法來呈現的客家藍布牡丹花,創作出兼具喜氣與藝術美感的獨木舟作品;另外,也有的同學讓自己的想像力天馬行空地奔馳,將舟體視為宇宙,把地球及其他行星收納其中!
 

2016年1月8日,地點:台東活水湖。在學期結束之前,孩子們終於來到將自己親手彩繪、打造的獨木舟,下水划行的驗收階段了!在下水典禮之前,師生們手持汽水搖晃,開瓶後將汽水灑在獨木舟的頭端,代表衷心的祝福,接著再一口氣乾杯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抬起獨木舟下水去。許多家長與貴賓也到場見證,為16名孩子們航向太平洋所跨出的一大步,加油喝采。

第一學期,每個孩子平均花了100個小時,用自己的一雙手,牢牢實實地從木材的切割、磨平、彎折、捆綁、上膠、縫布、蒙皮,到彩繪完成。在製作過程中,有的人會逃避,有的人則默默逐步執行,有的會粗心草率,也有人細心無比,彼此間難免會有口角衝突,但在冷靜理解過後,彼此就會進行溝通協調。有個孩子分享,當他體會到其實大家在不同的位置都有所付出時,看事情的角度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有的孩子則是忙到深夜,全身都佈滿了木屑,臨睡前還細細回想著船體的每一個製造環節,興奮期待五月份能夠完成太平洋航行的夢想!

嚴長壽董事長在典禮上表示:「台灣的學生不應該只是關在教室讀書!花東青年的生活接近大山大海,能有機會體驗從一片片木板造成一條船,將自己的美學觀念落實在船體的圖騰上,這中間學習到不只是知識的探索,更重要的是自信。人生不是只有讀書一途,無論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證明自己!」
 

一眨眼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孩子們航行太平洋、挑戰黑潮的五月天!

2016年5月11日,8艘由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的格陵蘭舟,在4位均一山海小組老師的貼身陪伴、3位書屋老師及6位紅十字會戒護隊員專業陪同下,原本預計第一天先從台東富岡漁港划到金樽漁港,第二天再從金樽漁港划到成功漁港。然而,由於遇到「風」與「流」的問題,均一山海小組的老師們研判,這樣的海況已經超過孩子們的能力負荷範圍,於是決定停止這一天的航程,改帶孩子們先站在富岡漁港的高處,體驗強烈的陣風與浪高,然後再前往杉原海水浴場,親自進到浪區,練習如何在1.5-2.5米高的浪裡進出。

為了讓學生實地了解海浪的威力,在每個人都穿上救生衣之後,老師們便開始說明離岸流 (Rip Current)的危險性與海浪的週期性。在幾個大浪之後,就會緊跟著幾個小浪前來,選擇適合進出的時機,何時該跳起,何時要鑽到浪裡,何時該停止動作穩定身體,以免被浪打得暈頭轉向;接著示範如何在海浪與潮汐間乘浪而行,讓自己不至於喝到水,甚至反過來藉由海的力道去衝浪,或把自己順利地帶回岸上。
 

比較能夠適應海域活動的孩子,就先嘗試在大浪來襲之前,潛入浪裡的保護動作;至於比較怕水的孩子,老師分別指導他們先在岸邊觀察其他同學的練習,並解釋如何抓住浪與浪之間的距離,再搭配側身、跑步、跳躍與呼吸等動作與節奏,在學生理解之後,就陪著他們向大海前進實地練習。

怕海的孩子,在此時此刻,一遍又一遍地鼓足了勇氣,往浪裡衝。他們喝了很多水,緊張與擔憂的情緒,在體內上下起伏交雜著,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要同時照顧好自己的狀態,才有可能實現航行的夢想,即使面臨著這麼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們卻仍然願意拿著趴板,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在翻騰的浪潮裡進出。
 

當老師說要讓大家休息時,孩子們一個個回應道:

「老師,我再多試一次好了!」
「老師,我再多衝一道浪好了!」

 

看著學生們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去碰觸大自然,去真正認識什麼是浪、什麼是離岸流,學習如何放鬆、抓救生衣,運用浪的力道幫助自己,而非使用蠻力去對抗,讓在場的老師為他們感到驕傲不已。因為,孩子們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地重複做、一口又一口地喝下海水,在害怕的時候仍然要鼓起勇氣往前去,在跌倒的時刻安撫自己受傷的心情,繼續再來一遍!
 

 

(侯方達 / 攝影)

雖然第一天的海況不佳,但是卻給了孩子出發前,切身模擬與實際演練的絕佳機會;第二天是最適合獨木舟航行的天氣,老師們按照預定計畫,從金樽漁港下船,在老師的航海叮嚀與愛的鼓勵下,孩子們士氣高昂地出航了。

剛出航沒多久,有一艘船因為翻船進水,無法立即修護,必須先撤回岸上;過了二個半小時,有二位同學因為嚴重暈船,無法克服身體狀況,在戒護專員陪同下,於最靠近的都歷岸邊休息。無法隨隊航行的學生,自然難掩失望的心情而落淚。此時,老師適時引導鼓勵孩子不要氣餒:「人生本來就會面臨各種不同的遭遇,有時候你再怎麼準備充足,仍舊有可能丟失了機會,但是只要願意勇敢地去經歷挫折與失敗,從中所學習的經驗與收穫,也會化為成長所需的有機肥料!
 

 

從金樽到成功,歷時5個小時20公里的航程,最後14個孩子抵達了終點─成功漁港。過程中,雖然幾度經歷不小的風浪偷襲,同學們還是不畏艱難,互相照應,驚險地過關了。

一位邱同學表示,航行中明明很快就看到遠方的三仙台,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地划,三仙台的岩石就是沒有漸漸變大,讓他首次體會到什麼叫做看得到終點,但是到達不了終點的深刻感受;另一組最怕水的孩子,則是一路上都很緊張,兩個人頻頻透過對話,互相給予支持,划著划著,他們居然就在大海上開心地唱起歌來,那美麗的歌聲,不僅舒緩了自己緊繃的情緒,也鬆解了其他師生們身體的疲累,最後他們竟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最快抵達的終點的那一組,這段意外又神奇的經歷,讓大家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第三天,老師帶著學生在比西里岸淨灘。由於在海上划行時,孩子們也遇到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藉此機會教育,老師引領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有奶茶杯、吸管、保麗龍、拖鞋、打火機、沖天炮等垃圾的產生,接著讓孩子回顧自己的生活習慣,與海灘上撿回來的垃圾有哪何連結。經由這樣的過程,孩子們發現淨灘只是最終手段,他們其實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為我們所生存的這片海域,減少使用一次性的產品。

 

從去年9月,到今年5月,歷經9個月的時間,許多一路上關注這項課程的朋友,看到孩子們划著色彩鮮明的自造獨木舟,航行在太洋上的美麗畫面,紛紛傳出這樣的聲音:

「他們是與大自然生活在一起的藝術家!」
「一看就知道這些是彩虹的孩子造的舟,真是熱情奔放啊!」
「真的超棒,親手造出獨特的作品,又實踐超越不可能任務,棒……棒……棒!」
「均一也有一群勇敢築夢的海賊王啊!你們真的超級無敵讚的啦!努力了這麼久,今天是你們驕傲的日子!給師生們一千個讚嘆聲!」

隨隊的家長則表示:「均一真是一所不一樣的學校!一般的學校對於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戶外活動,都害怕承擔責任而避之唯恐不及,均一的孩子真是幸福,可以享受著一般公立學校無法提供的學習機會與養分。」
領隊柏融老師表達:「這不只是一堂體育課,而是讓孩子變成一個真正認識海的海島子民!我們為孩子設計的是一輩子對身體活動有幫助的規劃,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嘗試各種辦法讓孩子們更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身體的狀態與發現問題,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身體,實際去面對困難,接受考驗,解決問題,然後蛻變成長。這是太美好又感人的歷程,再累也值得持續做下去!! 」

 

(高睿哲 / 攝影)

一心想要將均一實驗中學,打造成下一代台灣年輕人「未來人生的保證班」的嚴長壽董事長,則給了孩子們感性而令人深思的一段話,他說:

今天是同學第一次正式挑戰大海,也是你們第一次從一個平靜的活水湖,走向了有一點點海浪的寬廣水域,相信同學一定會感到絲絲的不安與些許的難度。

嚴格說起來,今天的浪還算平常,它很像是一個年輕人在為自己的前途做準備。每一個年輕人都必須持續不斷地挑戰自己,從平靜的湖水,走向微微波動的海浪,最終讓自己在面對更巨大的風浪時,能夠擁有無所畏懼的膽識與能力。

現在,讓我帶著你們回到剛開始造舟的那一刻,如果當時你們能夠預料到自己手上的這艘舟,未來將會面對嚴峻的海浪考驗,相信再給你們一次機會重新來過的話,面對每一片木板的黏貼、每一個交點的捆綁等製造細節,或許你們會更加用心地確認,自己是否嚴謹而確實地關照並做到位了。這樣的過程,不正就像你們平常在準備自己的功課、準備英文、修為自己的品格是一樣的道理!

同學們,你們在造舟過程中所歷經每一個環節,其實也就是你們將來面對生命挑戰的縮影。我希望你們每一位都能從這些歷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動力!我相信你們也一定感受到,單是成就這一項造舟航行的活動,就需要倚靠那麼多的老師、助教,還有天使們,在一旁協助、支持才有可能完成。然而,終究會有那麼一天,你們將一個人獨自面對所有的難題與挑戰,所以,請你們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與經驗,感謝每一位願意幫忙你的人,請你們永遠要懷抱一顆感恩的心!
~~~~~~~~~~~~~~~~~~~~~~~~~~~~~~~~~~~~~~~~~~~~~~~~~~~~~~~~~~~~~~~~~~~~~~~~~~~~~~~~~

【延伸閱讀及相關資訊】

<獨木舟課程學習時程>

2015.09.18 認識獨木舟構造
2015.10.02 獨木舟活水湖試划
2015.11~12 自製獨木舟
2016.01.08 下水典禮
2016.04.08 第一次練習
2016.04.22 第二次練習
2016.05.11~13 平洋航行任務挑戰

<從獨木舟做中學,到航行太平洋的挑戰過程影片>

均一實驗中學學生 打造格陵蘭雙人獨木舟  http://youtu.be/MCUc-O8vbLU
高中生自製獨木舟 5月挑戰太平洋  http://youtu.be/pXwCbFlLzcw
均一高中十年級生 親製獨木舟航行黑潮 https://m.youtube.com/watch?v=1SKLmJ4VpRE&featur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