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With U - 2016實踐大學工設暑期體驗營

「我不是使用者,但我了解使用者,我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做設計!」2016實踐大學工業設計暑期體驗營(以下簡稱工設營),特別設計暗房體驗活動,讓學員了解盲人使用物品的方式與障礙,提醒設計者在設計產品時必須符合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與需求。

創立於1992年的實踐產品工業設計學系,自2004年開始就由學生自主規劃舉辦工設營,至今已邁入第12屆,透過專業師資的授課與分享、實作練習產品設計的發想到完整的評圖過程,希望讓學員在參與體驗營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工業設計科系的學習內容,帶給嚮往工設領域的學員們豐富的啟發與寬廣的學習想像!

今年的營隊指導老師,也是目前主要帶領教授實踐工設大一創作基礎課程的黃鼎億老師,他在2012年參與KODW 香港設計「智」識周時,受到「黑暗中的對話」活動所帶來的震撼與刺激,於是特別提點這一屆的學生幹部,重新思考營隊所希望傳遞的學習核心,因而嘗試把“Design With”的設計觀念貫穿整個營隊活動並向下札根,希望提醒學生要打破 「我設計給你 」的Design for主觀想像需求,讓自己站在“Design With”與使用者同一個角度去悉心設想,藉此改變新一代對設計的看法與角度!

今年工設營首度與公益平台攜手合作,由公益平台推薦10位花東學員,共有67位高中職學員參與7/9-7/12為期4天3夜的體驗營。此外,營隊課程也首開先例加入暗房體驗,成為學生幹部們的一大挑戰,在沒有任何前例可循的情況下,營隊籌備團隊也特別邀請台灣視覺希望協會的理事長甘仲維博士共同合作,協助指導設計黑暗體驗活動,並為學員帶來一場講座分享。

曾被眾人視為「人生勝利組」的甘仲維,交大資工所畢業後,先後在台積電和奇摩雅虎任職;在經歷十一次的青光眼手術失敗後,視力最終走向全盲。成為中途視覺障礙者的他,有感於智慧型產品的氾濫,使用時間過長且沒有良好正確的使用習慣,導致視障的年齡層ㄧ直下探,因此希望「能在生活中多做點什麼」、「從防範及教育去著手」。於是,目前於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擔任關懷科技產品經理的他,除了結合自身的資工專業,以及對視障需求的了解,投入無障礙軟體的研發,希望創造出符合障礙者使用體驗(User Experience)的服務及產品,協助推動政府無障礙網頁與行動裝置之外,他也在三年前成立台灣視覺希望協會,舉辦許多工作營,邀請ㄧ般民眾親子走出戶外,ㄧ起感受障礙所帶來的不便,另透過與學校合作的方式,鼓勵後天障礙者重新參與社會,盼能透過協會的力量,將無障礙的理念帶進來。

今年學員設計產品的主題採取抽籤決定,因此在營隊一開始,就先讓每位學員在便條紙上,分別想出8個A與8個B,A要明確指定一個族群,必須想像這個族群的特性及特殊需求(例如一個容易氣急敗壞的外送員),B要描述的是某一種日常的行為或遭遇到的狀況(例如奔跑、皺眉、休息),然後由2位學員組成一個team,抽出8種族群與行為,將看似無厘頭的情境組合,轉換成具有發想空間的設計產品。

營隊幹部們提醒學員,在生活中有許多東西的細節,都是很需要再被思考的,千萬不要因為被教育而全盤接受,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周遭,用心去體會每個生命裡遇到的細節及其影響層面,試著找出問題的根源,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
 

「暗房體驗」的黑暗對話,是今年工設營最大的突破與重頭戲!一般人的生活是只要想要什麼,就可以立即用眼睛搜尋然後拿取,因此很多設計大多專注在讓東西變得好看,卻忽略了其他感官的感受。因此,暗房體驗不單單只是一個有趣的活動,更是一個開啟其他感官的機會,也是從design for到design with的改變呈現。

在歷時30分鐘的體驗過程中,學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全黑暗房中,必須依照各個關卡導師的口頭提示與指令,依據氣味或手感的形狀來辨別水果種類,進行榨果汁並依序分裝至容器內不能溢散出來的任務,另外還要根據衣服的厚薄與材質,分辨出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透過縫線與剪裁將衣服摺疊好,之後再由厚至薄依序往下排妥。這些我們平時看來極為尋常的行為,一旦關閉視覺功能之後,時間與空間感都開始產生混淆,充滿著不確定性,一切行動都變得極為艱辛。在這樣的黑暗中,讓學員不得不試著放慢腳步、變得小心謹慎,同時也開啟平日較少使用的感官,如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刺激大家思考如何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因為受到暗房體驗的刺激,學員們開始嘗試將體驗的感受融入作品之中,製作模型的概念也開始產生微妙的轉變。一位暱名「清蒸魚」的學員表示會想在設計中增加更多關於聲音的細節;而另一位取名「Q毛」的學員則分享,原本小組想製作一張沒有扶手、專門調整姿勢矯正駝背的椅子,但在暗房體驗後,他們決定加入扶手及滾輪設計,同時也開始考量椅子扶手的曲線設計與椅面的質感,希望讓視障者能藉由觸覺去了解產品的功能。

在成果發表會上,學員們從發想初衷、外觀設計、運用媒材到實際應用的方法,如數家珍地展示他們的產品特色與巧思。營隊幹部們也觀察到許多學員汲取黑暗體驗活動的經驗,對於作品媒材的色彩、質地、大小、位置都有進一步的關注,並運用到產品的其他環節,這顯示“design with”的概念已逐漸在學員心中發酵….。 以下是幾組學員的產品設計介紹:

Ma Bao

針對不愛吃飯的小小孩,設計出一組能吸引小朋友注意力的餐具,小朋友必須把飯菜吃完,才能進一步完成拼圖。

Mini Safe

這是一款針對小女孩於夜間行走時的防身裝置。在夜間行走時,可以運用手電筒的功能,面臨緊急狀況發生時,則設有警報器做警示,在顏色上也設計成繽紛的黃色。

加味鮮

針對在廚房中忙碌的家庭主婦,為免調味料瓶罐太多,於是將調味料同時置於ㄧ個容器內以節省空間,同時將它們個別分隔,以顏色去辨別調味料存放位置,使用時轉動上方蓋子便能從挖空處倒出所需的調味料。

Baby Carridle

針對會大哭大鬧的小嬰兒,加入具有搖籃功能、隱藏式收納、有玩具手把能刺激嬰兒感官所設計的嬰兒車。

CEO 太空漫步

因應CEO常穿梭不同的工作環境及場域,設計出不同的鞋底以利更換,同時在更換的方便性上也針對出席場合與材質做了考量。

營隊指導老師黃鼎億有感而發地說,很多人抱怨太多感動太少,他希望學員在設計之前首先要成為對的人,保持健康的心態和想法,平時多沉澱自己,認真地思考、提問,才能累積出自己的深度。

台灣視覺希望協會甘仲維博士則特別為這次營隊的核心概念“Design with ”,加上了一個受詞U,它可以是“you”、更可以是 ”user”,因為唯有懂得設身處地同理需求端的感受,才更能為需求者提出適切的產品。最後,他更進一步與學員分享“Do something, and then do more.”:「無論你/妳未來是否會從事設計領域,請記住,當下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在“do something”,而未來也要繼續“do more”,因為 “more” 將會是價值所在!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嚴長壽董事長也表示讚賞,藉由大學生來帶領營隊,讓大學生換位變成教導的人,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除了一方面複習自己的課業所學,另一方面也能學習如何與人溝通;透過營隊體驗課程,讓大學生走在前面,幫助高中職生瞭解工業設計科系,進而規劃自己的未來,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

這短短4天3夜的工設營,對這群高中職學員而言,相信不只是一段暑假的特別經驗,更有可能是設計師因子開始萌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