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研習之旅 — 在反思中尋找台灣原住民的共識

親愛的夥伴們:

你們是少數中的少數,能夠讓我們邀請到夏威夷去看另外一個文化走在前面的發展,它有成功也有破壞,有創新也有反思,最重要的是你們可以看到當地對在地文化的尊重與珍惜。

公益平台的董事以及所有的夥伴,跟你們一樣深愛著花東這一塊土地,而這中間不只是美麗的自然風景,也不僅因為它是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更重要的是它有令人驕傲的原住民文化。可是深自反省,我們是否曾注意到,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是破壞我們環境與文化的人。   

什麼要保存?什麼要放掉?是我們下一代原住民青年人應該共同反思的話題,這不能靠外人的指點完成,必須由每一位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在重新的反思中找到共識。

旅途的結束,才是我們重新思考的開始,我希望將來我們能把所有歷屆的夥伴整合起來,有一個定期討論的群組,正向積極地看待每一個周邊發生的問題,在聚會中討論下一個階段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未來。其實這個未來,終有一天會從目前當權人或長老的手上,移轉到你們身上,你們準備要如何承接這個歷史的使命,帶著花東走向永續的未來,才是我與公益平台夥伴最深最深的期盼!

用一句我經常套用的話:如果不是現在?要待何時?If not now, when? 如果不是你我,要待何人!If not us, who?

長壽

以上是嚴長壽董事長寫給第二屆夏威夷文化永續考察團成員的一封信。

為了培養具世界觀的新一代台灣原住民領導人才,公益平台在美國瑋願旅遊諮詢公司孫葦萍董事長與吳吉如總經理的協助下,以及台聚集團吳亦圭董事長與「為慈花東青年國際學習助學基金」的贊助,從2013年起開始投入「夏威夷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楊百翰大學亞洲經理人培訓計畫」(Asian Executive Management Program,簡稱AEMP),目前已有4位原住民青年(註1)完成此項計畫。然而,嚴董事長深感於一年培育一位青年的速度還不夠快,於是在2016年擴大提出每年邀集來自民間、公部門具有發展潛力的部落青年及台東優秀的中生代前往夏威夷考察學習,藉此凝聚共識,加速善的循環,逐步形成一個能夠持續對話、對台東未來願景提出可行方案的學習性社群

透過與4位AEM計畫完成者及14位第一屆夏威夷考察團成員的持續互動,我們看到大家在國際視野及文化生活觀點的激盪下,更明白自身文化的優勢和挑戰,進而將轉化融合後的新觀點實踐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成為帶動部落永續發展的希望種子,更體現出兩項計畫的目標和價值。

很快地,2017年第二屆考察團也已完成10/14-24的夏威夷旅程。今年的成員,含括台東6個不同族群代表及公部門等共16位:潘子甦(台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駐點新銳/卑南族)、林蕙瑛(台東高商原住民舞蹈團指導/卑南族)、張佳榕(蘭嶼婦女暨家庭服務中老人服務社工/達悟族)、李政杭(太麻里鄉大王村利里武部落頭目/台東賓茂國中體育老師/排灣族)、高蘇貞瑋(台東大學專任助理/排灣族)、王瑋婷(鐵花村慢市集召集人/阿美族)、莊巧雲(余水知歡民宿接待管理人/阿美族)、利錦鴻(「原舞者」舞團專職舞與特約舞者/排灣族)、馬清山(大武山生態教育館解說員/排灣族)、王姿雅(鸞山森林博物館執行長/布農族)、胡潘畇(宜蘭不老部落手工藝組組長/泰雅族)、呂朝陽(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建設科科長/排灣族)、李屏宜(台東縣政府文化處視覺藝術科科長)。

這一次為了讓團員緊密連結、具備更充實的裝備,基金會特別在第一屆考察團的經驗基礎上做了更完整的行前準備。從5月份開始透過每個月的聚會,讓大家從彼此的了解、個別面臨的痛點與困境,甚至是餐桌禮儀都做足了功課,同時也事先與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的老師討論上課內容,以符合成員的學習期待。

期間,除了邀請第一屆考察團學長姊前來分享夏威夷的所聞所感外,孫葦萍董事長也分享她長年在夏威夷工作及生活的實質經驗。另外,被嚴董事長喻為原住民中生代領袖的原住民文學家亞榮隆‧撒可努也親臨現場,創辦「獵人學校」、舉辦「為土地唱歌‧為尊嚴而跑」音樂祭的他,以個人的成長歷程、部落青年會的故事以及與國外原住民團體交流經驗,鼓勵團員們「不要只眷戀自己的河道,流向大海,讓別人知道你是誰」,勇敢走出台灣,把在夏威夷的看見、所學帶回部落、分享給台東甚至是台灣,因為唯有分享才能讓人更富有! 

第二屆考察行程,在瑋願公司孫董事長與吳總經理無微不至的費心下,規劃了楊百翰大學的觀光及文化課程研習, PCC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和Kahana Valley夏威夷傳統部落的深度參訪,以及夏威夷原住民委員會OHA與夏威夷連鎖飯店集團Outrigger的拜會...。

以「ohana」做為經營主軸的PCC及Outrigger,讓團員們不約而同感受到「家的感覺」與「互助精神」,他們深表認同,希望將這樣的精神帶回部落及工作職場,分享給自己的夥伴。

ohana在夏威夷代表家庭的意思,因為是家就不會有人被拋下或遺忘(註2)。PCC的企業文化是One Ohana Sharing Aloha,他們對待員工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們以star model做為經營模式的架構,以家庭的概念來支撐,在共同的目標下,定期與員工交談分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希望每個員工都能真心的樂於學習與分享。至於Outrigger集團,旗下坐擁56家遍及東南亞地區的飯店,他們尊重每個飯店所在地的土地與文化,以每家飯店都要能「融入在地文化」為營運核心,甚至是每一項體驗活動的規劃,也都充分檢視是否符合在地文化內涵;他們招收不同民族的員工學習其文化精髓,同時也透過教育訓練使員工了解旅客的文化背景,讓每一位來到飯店的人,都能感覺到就像回家一樣的溫暖,締造出文化價值的雙向交流。

ohana,也是夏威夷語芋頭的意思,是夏威夷人的傳統主食。當一株芋頭成熟,其所衍生的後代被稱為'oha,'oha會在父母的四周成長,並繼續茁壯、長出另一個世代的'oha,最後繁衍出無數的後代,形成一整個家族。對於早期夏威夷人來說,這樣的成長模式與週期,好比他們的大家庭,無論是父母、手足、親子、好友、寵物、訪客及擁有共同興趣、目標的人,都可以稱為ohana,彼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濃厚的歸屬感。

此行,團員也深入夏威夷傳統部落Kahana Valley州立公園,在解說員Uncle NaNa的陪同下,進入其傳統領域,在芋頭田裡實際耕作,親自體驗ohana的意涵。在這座公園裡,有30多戶家庭在這裡生活,有的已達三代、甚至更久,當遊客造訪時,居民會展示這片土地所生長的一切作物,並分享他們的文化與生命的禮物。

另一個為團員帶來不小衝擊的行程,是夏威夷原住民委員會OHA的拜會。當團員提問:如何依據血緣的親疏來認定服務對象?OHA代表回答:只要認同夏威夷原住民傳統文化,住在夏威夷土地上的都是夏威夷人,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而非依血統辨別。這個答案,在大家的心裡掀起陣陣的浪潮。在小組討論時,團員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概念,一個人是否願意認識、融入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否能夠接納一個認同它的人,都關乎地方的永續發展;大家提及目前的台灣還很難有不分族群的意識,無論是族群或部落之間,彼此仍會因為不夠瞭解而互搶資源,如果能具備OHA的精神及ohana的概念,就可以讓不同的族群相互連結,共同創造合作的新契機。因為,精神不分族群,必須從理解彼此開始

在夏威夷,考察團除了看到當地對在地文化的尊重與珍惜,也多面向地了解其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及歷程。1974年以前夏威夷的海龜曾大量被屠殺食用,使海龜族群銳減,後期經過政府嚴格的保護、明確的執法行動及地方民眾的配合,讓海龜的數量逐漸上升。夏威夷的海龜是目前世界上少有能爬上陸地安然休憩,不必害怕人類的出現且能與人類和平相處,人與海龜隔著防護的紅線合照更時而所見,因而衍生出海龜圖騰周邊商品,讓生態保育與商業利益達成平衡。

一位在夏威夷生活了25年的廣東人導遊阿東,在解說時提到好幾年前曾有船商在歐胡島和大島中間做起渡輪生意,由於可能會傷害到在鄰近海域活動的鯨魚、帶進有害的外來物種,造成海洋污染的惡化,在民眾與環保人士的抗議下,最後渡輪停駛,夏威夷群島之間也全都採以飛機來聯繫交通。另外,夏威夷雖然是海島,基於重視保育的緣故,他們不做商業捕魚,所以餐桌上所看到的魚,大多仰賴進口。

在Waikoloa維客樂希爾頓渡假村進行考察時,導遊Cindy以「荒野中的奇蹟」來形容其誕生。Waikoloa位處於限制澆水與洗車的海濱乾旱地區,建造時開發者先以炸藥整地,運來土壤種植綠意盎然的植被,每一處造景都混合著地下水與海水,悠閒、浪漫讓人身處其中足以忘懷煩惱。

於此總總,成員們開始從「文化自信」、「地方感」及「環境保育」反思台東近年的觀光發展多由財團主導開發,在取得土地和開發許可後,未必考量當地居民意見,而在地居民(原住民)對自身的文化缺乏自信,在發展觀光時未必能反映在地的特殊性,因此也少有機會能深度認識、體驗原住民文化。

來自蘭嶼的張佳榕反應目前蘭嶼的觀光發展做得沒有那麼完善,主要原因在於部落族人、年輕與年長世代之間尚未能充分討論願景、趨勢及如何突破;另外蘭嶼的海芙蓉與原生種羅漢松也面臨生存的威脅,由於船運安檢寬鬆及遊客隨意採摘而造成保育困難,若能透過導遊在事先進行宣導教育,或可減緩觀光客和在地居民的緊張感。從小在長濱真柄部落長大的莊巧雲,以余水知歡民宿為基地,串聯部落共同推動觀光產業,目前也遭遇部落裡有多個組織,因各有理念、缺乏具號召力的意見領袖,而難以整合共識的難題。身為太麻里鄉大王村利里武部落頭目的李政杭,希望能讓年輕人留在部落,發展生活經濟產業,在了解並肯定自身的文化價值下,自信勃勃地介紹部落文化。

幾番交換意見後,這幾位夥伴認為部落適合做「家族」的整合,當一個人對家族有了認同,就會時時刻刻把部落、家和文化放在心上,這時部落的活力就可以慢慢地帶出來;因此他們期許自己能先找到具有共識的夥伴,逐步建立認同感,再慢慢影響其他族人。李政杭並計劃在年底舉辦一場部落分享會,自己先試著提出願景與理念來連結族人,再共同研商部落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宜蘭不老部落擔任手工藝組組長的胡潘畇在考察心得中提及:「這趟旅程,我想我得到的不僅是文化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內心的衝擊與反思,也許台灣要改善的不單單是環境建設,而是人民心靈素質及文化教育的培養。」文末,她更提出自我提升的學習計畫,包括到蘭嶼和卑南部落向張佳榕、林蕙瑛及潘子甦等夥伴學習其織布文化和刺繡,聯繫PCC負責工藝的毛利人Bailey互相交流織布工藝技術,每季到各部落參訪學習,每週舉行工藝組的傳統文化交流和創意激發課程,帶領組員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創作新產品。

任職於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部落建設科的呂朝陽科長分享,看到團員的年紀各個比他年輕,但是所經歷的事情與想嘗試的事物卻很多,尤其原住民文化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有像考察團夥伴這樣對傳統文化熟悉、堅持的人。由於此番體悟,讓他開始省思自己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每天重複固定的生活方式,卻沒有照顧到自己的成長,也讓他轉變對孩子的期待和溝通,鼓勵孩子用更寬廣的方式看世界。

看到團員們的心得,嚴董事長提醒「開發永遠是跟文化的發展在賽跑」,但大部分的情形,都是開發走在前面,文化,不是被摧毁,就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台東擁有最豐富的原住民文化與藝術,以及沒有被破壞的自然景觀,當時他反對蘇花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外地不當的開發,現在他在均一實驗高中辦教育也是盼望在地文化的成長。夏威夷文化永續考察團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看到,在一個開發成熟的社會裡做錯的、做對的,以及重新反思的路徑圖。所以,台東人最終還是必須知道自己的優勢,認識自己的弱點與可能的威脅,走出屬於自己獨一的新路徑來。

註1:四屆參與AEM計畫的青年分別是:潘崴(現任宜蘭不老部落執行長,泰雅族)、童愉(現任台東均一實驗高中訓育組長,阿美族)、陳亮竹(自由職業者,卑南+排灣族)、張文源(現任台東均一實驗高中教務處職員)

註2:Ohana means family. Family means no one gets left behind, or forgotten. ─動畫《星際寶貝》台詞

【相關故事報導】

部落青年海外培訓~培養具世界觀的原住民人才

我與世界有個約定---原住民青年學生海外遊學計畫

不老部落原根職校~以教育為部落注入活水源泉

夏威夷文化永續研習團~在世界地圖上找到台東優勢

原住民海外遊學計畫~以愛與連結點燃生命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