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Taiwan Outrigger Canoe Club 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
成為文化的划手 引領眾人航向國際
台灣作為海島國家,有各類型水上活動,然而帶著濃厚太平洋南島語族色彩的支架大洋舟(Outrigger Canoe)卻少為人知。熱愛海上活動的江伊茉(Yvonne)多年前於夏威夷首次接觸支架大洋舟,儘管當時從舟友口中聽說台灣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但 Yvonne 並不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直到 2020 年因疫情返台,因為熱愛支架大洋舟文化、為了更了解原住民文化而來到台東,驚訝地發現台灣在南島歷史中的連結地位,她投入的支架大洋舟運動也在台東找到更多層次的共鳴。
在國際船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下,她獨立出資購買船隻、並以台東為起點成立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TOCC)以及台灣支架大洋舟航海協會(TOCVS)。Yvonne 的夢想是讓台東成為台灣海洋文化復興的據點,她期盼更多人能見證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南島文化美妙的融合,建立更緊密的全球關係,使台灣在全球南島的關係網絡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TOCVS 組織「南島台東隊」
Yvonne 分享,「划船將船上的夥伴們連結成了一個大家庭。」這個「家」的概念,也是由夏威夷人的文化脈絡所延伸,每個人在船上有著不同的角色:坐在第一和第二號位置的船員負責看浪,要配速給大家;三號位像是船上的「引擎」;四號位觀測可能發生翻船的危急時刻;五號位給予六號位「舵手」訊息及指令,並在浪大時協助掌舵。透過 Yvonne 的引薦,夏威夷國寶級文化顧問 Kimokeo Kapahulehua(Uncle K)和國際支架大洋舟聯盟 IVS 委員暨舟學院總教練 Denes Szaszak 在 2022 年受邀來台,參加台東縣政府主辦的「藍海生活節」。他們不僅親身投入支架大洋舟的教學,更帶來了夏威夷的祈福儀式 ——「canoe blessing」,他們感謝由山到海整個大地的生命,同時慶祝樹木成為船的家人一起航行,並吟唱完成祈禱。
同 年 12 月,TOCC 組織了「 南島台東隊 」前往新加坡參加海洋盃(Singapore Ocean Cup2022)。儘管是初試啼聲,卻取得了 2 面銀牌和1 面銅牌的亮眼成績,對於他們划船技術、團隊協作與參與國際賽事的熱情是極大肯定。
皇后盃 50 週年支架大洋舟賽事
有了新加坡的參賽經驗後,他們更積極以划船參與國際文化活動。以國際知名的夏威夷「皇后盃支架大洋舟比賽(Queen Lili'uokalani Canoe Race)」為目標,自 2023 年 5 月開始,TOCVS 邀請 Denes Szaszak 和 Uncle K 擔任划船教練。除了 TOCVS 成員外,也邀請獵人學校和均一學校的教師一同備賽,成員涵蓋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及漢人,他們在清晨 4點的活水湖進行密集訓練。
8 月底,TOCVS 5 位成員、獵人學校 11 位及均一學校 3 位老師以「南島台東隊」代表台灣首次遠赴夏威夷,與來自澳洲、加拿大、香港、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大溪地、美國等超過2500 名划槳手到夏威夷大島進行賽事。
透過賽事證明台灣與南島文化的連結
由於台灣受到季風的影響,南島台東隊行前在海上訓練的時間不多,來到夏威夷後,他們前往 Kamehameha Canoe Club,當地的成員帶領他們進行划船人應有的基礎海洋觀察,包括對陸地、天空、海象的細緻感知,了解出海划船的環境,而更重要的是:安全歸來。
南島台東隊參加的項目包括:28 公里女子 9 人組、男子 6 人及 9 人組、8 公里 12 人雙體船男子組及混合組;來自獵人學校的林精哲老師感嘆地說:「當我看到海面的起跑線上,有 20 幾歲的年輕人也有 70 幾歲的老年人、有碳纖維的船也有傳統的木船,才發現名次或許對他們而言不是最重要的,他們一心只想親身來『划船』。」如同 Yvonne 所說的:「對夏威夷人而言,划船不只是一項運動,而是與夏威夷、南島民族文化緊密相連的一種生活。」
團員們以「一條船一條心」的信念,由 Uncle K 親自擔任他們的舵手,最終圓滿完賽。Uncle K說:「台灣原屬南島的一分子,希望透過參加皇后盃,認識各地的語言、傳統、文化,再度連結彼此。」
我們本就與海洋緊密相連
除了選手赴夏威夷比賽,同團出發的成員,也包含台東的藝術家、教育工作者、政府行政人員、退役軍官、新創商家、海洋工作業者、作家等,選手們利用近兩週的時間,與在地重要藝文機構進行深度的觀摩與交流,包括:Imiloa 天文航海館、Kamehameha Schools、PVS 玻里尼西亞航海協會基地、在地文化深耕的綠科技公司 Purple Maiʻa 以及夏威夷藝術家工作坊。團員們看見夏威夷人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份,轉化成當代生活與產業的內涵。回台後,他們在台北與台東均一學校舉辦了分享會。
高睿哲老師分享:「乘著支架大洋舟,用手中的木槳在夏威夷廣闊的海中划行,遙想千年以前沒有現代科技的祖先們,憑著先人所傳授的知識、過人勇氣、堅定的信念航向大海,如今來自台東的我們彷彿也體現了這樣的過去。」
莊信鴻老師在參訪海洋教育館時詢問當地人:「我們如何教導大家做環保?」當地人很直接地回答:「先愛上海洋就沒問題了,你去衝浪、去划船後,愛上海洋,就會願意替它做很多事情。」精哲老師有感而發:「台灣人對海洋的親切感這件事情,始終跟夏威夷人有一段差距。當我們都在說環境保護,或許自然是不需要管理的,它們會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式延續下去,需要管理的是人。」
黃柏融老師提到賽況時仍難掩熱血:「船通過終點那一刻,真的超級感動,因為我們毫無保留的完成賽事,岸上歡呼加油的聲音,還有世界各國划手們幫忙喊著『Taiwan』我也把準備好的國旗展開,台灣終於出現在這個重要的場合,而我們也終於出現在這裡!」
海洋的地球村
1970 年代在夏威夷有一群人建造了一艘船,復刻先民航行穿梭於大洋的夏威夷古帆船;他們將船命名為 Hōkūleʻa(意為「歡樂之星」,是夏威夷群島的天頂星)。他們的夢想是復興祖先留給後人的資產:探險、勇氣與足智多謀。Hōkūleʻa號象徵著夏威夷人、太平洋和全世界共同的渴望——保護地球上珍貴的價值和不讓特有的地方消失。
1976 年 Hōkūleʻa 號首航,船員學習祖先,在無導航儀器下,靠著觀察星星、洋流、飛鳥和風向等,成功航行 2400 英里回到祖先的原居島嶼(大溪地),不僅證明了祖先的智慧,也激發夏威夷和玻里尼西亞社群之間的連結,開啟了航海文化復興的里程碑。而在這個歷史的節點上,2026年Hōkūleʻa 號的亞洲航行預計來到台灣,這個被譽為南島語族的原鄉。
特別感謝
Denes Szaszak
Kimokeo Kapahulehua
Yvonne Chiang
資料出處
Permission
Here a prayer is offered to ask the tree for forgiveness in the taking of its life and celebrating the dawning of its life as a wa'a (canoe). A lei is placed on the manu ihu of the canoe during the prayer. A prayer to ask the ancestors presence is then done.
Blessing
The canoe is blessed with a blessing and honor chant. Noho 'Ekahi carries the offering. After the blessing chant is completed and the manu ihu is consecrated (with the pouring of 'awa and salt and water over the nose), the paddlers may recite a prayer, chant, or do a haka.
-
- History: The Story of Hōkūleʻa | Moananuiākea Voyage (Polynesian Voyaging Society)
- About Hōkūleʻa (Bishop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