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花東青少年合唱音樂營

五月疫情轉為嚴峻,校園被封鎖,第八屆音樂營原訂的第三次志工培訓在即,每位志工心裡面想的是:「營隊還舉行嗎?」「若改成線上,還會是那個充滿愛與能量的音樂營嗎?」因為疫情的衝擊,七月份就要執行的營隊只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取消,另一種是轉為線上營隊。

多年來音樂營以合唱為媒介,結合品格和生命教育,在核心價值「IALAC(I am lovable and capable.)」下,志工和學員彼此學習成長,2021年營隊營長許引姍曾說 : 「營隊的夥伴和孩子,讓我感受到自己除了在考試機器之外,還可以是一個有感受的人。感受到教育裡真誠的愛與陪伴的力量。」但當下志工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為包括指導老師張浩坤在內,沒有一個人有把握,如何在沒有與人實體互動的線上營隊裡,依然能讓學員感受愛與能量。經過多次討論與評估,「即使無法合唱,也不放棄陪伴與支持,讓居家悶久了的孩子多一個情緒抒發的出口」成為志工們一致的目標,由於只有一個月的籌備期,加上大專志工們正緊鑼密鼓準備期末考,評估團隊能量與各類風險後,決定將13天的營隊縮短至四天。在50位大專志工和13位高中生CIT(Counselor in Training,實習志工)努力下,最後成功地讓104位國高中學員體驗一個不一樣的營隊。

改成線上化很困難嗎?

對求好心切的志工們來說,線上營隊的確是非常大的挑戰。由於沒有前例可循,多數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且看且走。志工形容這種感覺像是凌晨起登到山頂看日出的登山客,雖然對終點有大致的想像,但過程中只能仰賴手電筒燈光,只看得清咫尺內的路徑,一不小心甚至可能會跌個踉蹌。無法舉辦實體營隊所帶來的失落和難過,初期也影響了團隊士氣,這時依靠的不僅是營長和組長,更是每位夥伴想法的轉變。溝通過程中藉由坦承自己的感受,拉近了夥伴之間的距離,形成厚實的安全網——大家從對驟變的不安,轉為對未知的期待和興奮。

改編自實體營隊的活動

線上營期總時數精簡成實體的十分之一,重新規劃後僅保留三個活動。這三個經過去蕪存菁,因應線上調整的活動是支撐起四天營期的基石。不過,深烙在大家心中的,更是當中的巧思與創意。

主題討論|由志工帶領學員討論關於自我覺察和疫情下的現況等議題。高中部交流了「快樂」和自己的「想要清單」,探討自己真實的渴望和夢想,以及在過程中如何讓自己更快樂,而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國中部學員則寫下關於自己的三個形容詞、名字的意義、最得意、喜歡與討厭的事物,透過分享和回饋來認識平時可能沒有覺察到的自我。此外,也討論到疫情間有不少容易被忽略,但受到疫情重大影響或為此付出更多的人們,希望讓學員看見自己的同時,也不忘抬頭看看周遭的人事物,關切社會脈動。

Fun Time|為了活絡氣氛,創造學員間更多的連結,活動組改造了實體營隊的活動,讓線上營隊也能製造出許多笑聲和參與感。例如設定趣味主題的變裝活動,學員用身邊的道具、衣物來變裝等,大家的創造力著實令人驚喜。

志工分享|延續實體營隊「選修課」的精神,這個時段由多才多藝的志工自主規劃和執行課程,包羅萬象的內容有:POP字體教學、培養攝影眼、爵士鼓、街舞、中醫、程式設計、微歧視等。因為課程多元且實用,可說是學員最期待的時刻。

劇變帶來的轉折與新機

往年因為有許多實體接觸,大家很快變得熟絡,就連不同小組的學員也可以透過分配不同寢室來增進相處的機會,在線上則必須刻意創造一些「微時刻」。

開營前,宣傳小組推出「線上瓶中信」,藉由隨機配對筆友,讓大家分享彼此的近況。而為了維持學員對於營隊的期待感,一系列的Instagram貼文,包括過去的志工學員分享他們與音樂營的小故事,創造了近6,500次的曝光數。營期間,影像組獨創「Buddy Time 2.0」,由四位志工以podcast的形式,分享他們在軍校、潛水、環島、遊學的經驗,每天活動結束後的日暮時分,眾人齊聚等待首播,累計超過1,000次的觀聽次數。

核心價值的落地與展現

儘管已經使出全力,但團隊也深知實體和線上營隊間那道無法跨越的真實互動感勢必會讓學員有一些落差感,甚至失望。不過最終的回饋給了大家意外之喜。

在最後的「Farewell Party」環節,學員紛紛表示期待下一屆的來臨,當一位參加過音樂營的學員堅定地說出:「雖然今年很不一樣,但這就是心目中音樂營的樣子」時,志工們瞬間倍感欣慰。而所謂音樂營的樣子是——「在乎每位參與其中的人,彼此友愛」以及「想帶給孩子們快樂回憶和成長」。

每年年底,音樂營都會在啟動會議時設下來年的挑戰和目標,在計畫趕不上變化的2021年有個很重要的收穫:形式並非是最重要的,只要確信初心仍在,任何的變動都有機會迎刃而解,即使摸黑探險。2022年音樂營將再次挑戰雙主題:《辛德勒名單》和《麥可傑克森》,引導學員們認識人權及霸凌議題,培養同理心,延續營隊IALAC的核心價值。

花東青少年合唱音樂營

目標 透過學習合唱成為媒介,結合生命教育及品格教育,創造志工與學員間雙向成長的環境

學員 117人  (國中生65人 / 高中生 39人 / CIT 13人)

志工 大專志工50人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張浩坤、老師團隊王康恬、朱育慶、江秉襄、李玟昕、張淳菡、陳思潭、陳紀安、黃筱蘋、趙筱菱、顏宗弘以及藥劑師林孟怜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