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震後 身心療癒與守護

你玩過跳繩嗎?兩端上下擺動會讓繩子如波浪鼓動,然後人們隨著律動跳過來跳過去。花蓮0206地震讓長達七公里的美崙斷層帶就像跳繩波浪狀般鼓動起來,無生命的如傢俱等應聲倒地、碎裂,有生命的腎上腺素狂飆、逃出家門。那一夜餘震不斷,自詡不怕地震的花蓮市人多數夜宿街頭,當知名飯店、社區型建築物倒塌的照片傳到彼此的手機裡時,很難接受這不真實的一夜,有些逃出來的人無家可回了,還有些人連逃出來的機會都沒有。



潛藏的身心重建需求

接連一個月,斷層帶上的花蓮人在數百次有感餘震的壓力下,不安地收拾混亂的居家、失序的生活。倒塌的195戶與周邊警戒撤離的300多⼾,面臨的困境更大,當二月14日縣府關閉安置中心後,這五百多戶約千位的受災民眾得自尋住處。


台灣經歷921地震至今二十年,已逐步建立起救災SOP,全國的專業助人工作者也幾乎都接受過相關培訓,但絕大多數並沒有實際應變災害的經驗。花蓮在地僅有幾位心理師、社工師參與過921地震、莫拉克颱風等緊急救災工作,他們無日無夜地在花蓮二處安置中心服務到匆促關閉,心裡很替這些四散不知去向的受災民眾感到擔憂。從過去的經驗中清楚體認到,災後復原重建不只是搶修硬體建物、把錢發出去就好,需要更有系統的危機處理持續介入,真正去關注災民受創的身心重建問題。不論是直接受災戶、鄰近住戶、救災人員、助人工作者,都可能會因為突發災難造成的「失落」,出現強烈的情緒化、睡眠障礙等創傷壓力症候反應,以及未來可能逐步進入憂鬱現象。

​​


七公里幸福街坊的守護

這群在地社區工作者約十人,自主性組成「七公里的幸福街坊」,在美崙斷層帶上選擇三個固定據點,承接聚集照護社區民眾的身心重建工作。除了凝聚歸屬感、增強復原力,並期許從過程中建立起身心重建SOP,以備未來再度遭遇危機時有跡可循。

社區據點照護的對象約分為三種,自覺有需要的民眾、出現創傷壓力症候反應者、明顯受災社區的民眾。依此設計的療癒與培力工作包括:(一)學習增能課程,體驗式讀書會、社區創生講座、(二)身心療癒工作坊,芳療瑜珈、正念減壓、身心中軸動態覺察,以及(三)助人者進入明顯受災社區蹲點,進行街坊復生轉化田調計畫、心理諮商、戲劇治療等。



療癒是個人化的歷程

細膩對待每一位前來參與的居民、確實產生療癒效果,是專業助人者的自我工作要求。上半年七公里的幸福街坊團隊進行約30場活動、服務800多人次,幾乎每一梯次在開放報名數日內就超額,要如何篩選出目標服務對象呢?以芳療工作坊為例,芳療主持人會與心理師一起閱讀報名者資料,從文字敘述中瞭解個人身心狀態與急迫性,「如果某人的報名表上註明是『想要學習之後,去照顧別人』,會請他們也許半年以後再來參加,因為目前最緊迫的是照顧身心受創者為優先。」負責主要規劃的心理師表示,若在報名資料或工作坊上發現有身心問題較嚴重者,還需要另行邀約會面,義務性進行個人諮商,以協助他能順利融入工作坊的團體互動療癒歷程。

現場救災人員、專業助人者在長期救災工作壓力下,也會有心理創傷。曾有一位NGO工作者在一場講座分享時忍不住當場哭泣,創傷現象即時湧現。她的親戚是921直接受災戶,後來搬至她家居住。近二十年後花蓮發生0206地震,她向親戚提及自己的恐懼,親戚回以憤怒眼神,「妳終於知道我們受過的傷害了。」現場所有人當下都深刻感受到,壓力創傷造成後,若不處理而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對身心健康影響甚巨。因此每梯次均有一定比例名額提供給專業助人者,他們被照顧也同時學習增能,之後在其工作崗位上將可照顧更多人,讓療癒效果倍增。



受助者也能助人

2018年七公里的幸福街坊第一階段主要工作是「照顧最緊迫的身心受創者」。從參與者分享自我覺察的回饋,可感受到他們身心穩定的實質轉變。隨著經驗的累積,2019年第二階段計畫以「社區照顧的傾聽者培訓」為目標,因此每梯次工作坊結束前,主持人會詢問大家是否有意願從受助者成為傾聽者(非專業助人者)。將於2019年四月開辦的「自殺關懷傾聽培訓工作坊」在年底已有二十位報名者,即有近一半曾參加過第一階段各式療癒工作坊。

後續培訓計畫預計以共同付費方式成立「共學互助社群」,原本擔任主持人的心理師、社工師、芳療師們,是諮詢顧問也是共學夥伴,一起定期開課進行增能。傾聽者在平日生活社區裡,若發現有身心受創者需要被照顧,可先運用學習到的各種療癒方式來陪伴,並隨時徵詢專業助人者的建議。若評估需要轉介到醫院身心科或心理諮商師,則可由專業助人者協助轉介。



《療癒,藏在身體裡》這本書有一段文:「我們的心會一再受傷、碎裂,每次的傷痛都有一道裂痕,人世間的傷痛一而再、再而三的臨到我們身上……因為苦過,所以能苦別人的苦。因為受傷,所以能憐憫別人的傷痛。」傾聽者雖然不是專業助人者,但因為曾經領受生命所給予的苦,於是能同理他人的苦,而成為最佳的傾聽者。

文/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