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全「美」語學校 讓孩子們說祖先的語言

公益平台除了在台東均一學校,近來也協助讓華德福教育的種子在花蓮港口部落扎根。2015年非原住民的阿美族媳婦林淑照(Nga’ayho, Nakaw)原本是宜蘭慈心華德福的小學老師,因著想讓部落的孩子們能聽、能說祖先的語言,並且培訓部落年輕人一起扎根母語教育的理念,而回到先生的家鄉港口部落成立全母語華德福共學園。她向嚴長壽董事長提出這個想法,並得到他的承諾在草創時期由公益平台支持部分經費,因為嚴董事長了解原住民文化不能斷層,Nakaw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所創辦的TAMORAK阿美族語共學園,正是重視並傳承母語文化的基礎。

港口部落位在海岸山脈東岸中間的段落,雖然交通不便,卻幸運地因為開發較晚保留許多阿美族文化。東華大學副教授巴奈.母路(Panay Mulu)同時是花蓮吉安鄉Lidaw部落的祭師,她說,「母語的重要在於靈魂跟靈魂之間的連結,不懂母語,會窄化原住民文化的深度,文化學習更表淺。」隨著地方逐步開發,文化流失愈來愈快,尤其是語言。現有大環境以漢語為主,學齡前孩子雖然在家中學會說母語,但入學之後回到家裡卻完全不說了。Nakaw看到原民孩子越是接受體制內教育,越容易喪失講母語的能力,與部落文化形成疏離、斷裂。失去語言即失去文化,如同台灣多數的原住民部落,港口部落也正快速地失去自己的母語與文化。

結合華德福教育的全母語文化課程

Nakaw曾先後在宜蘭、花蓮部落體制內的國小教書近10年,發現強調以人為主、發掘孩子潛能的華德福教育,和原民的生活精神很相似,於是自己帶著有志一同的夥伴完成三年華德福師資訓練,發展華德福式的母語教育,並放下課本,強調用身體實作的學習,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教會孩子自己管理、獨立的能力。

早上9點半,Ina們(阿美族語媽媽的意思,這裡指老師)唱著集合歌:「Cecay tosa tolo ko wawa.......Ati wawa kayaten ko kamay......」不用強迫,不用吹哨子,不用口令,Wawa們(孩子)聽到歌聲,就自己走進教室,圍成圓圈唱歌跳舞。歌曲隨著四季而更換,柔軟的提醒著Wawa的靈性,這些母語歌謠都是孩子的精神食糧,在家沒事的時候,搭車無聊的時候,常常自己哼唱起來。

作為「全美語(阿美族語)」的華德福教育學校,TAMORAK共學園為3~6歲孩子規劃將母語融入晨圈、故事、自由遊戲中,並搭配烘焙、濕水彩、散步、手工、蜜蠟等副課程。每三週為一單元的故事課,除了聽、看故事,也透過偶劇讓孩子自己操偶,引領他們進入故事的世界。而針對小學學齡孩子,則自一年級開始學習22個羅馬拼音字母大小寫,二年級藉由故事教導孩子句子拼音及單字,ㄧ般人所熟悉的漢字則作為副課程,培養孩子字感及認漢字的能力。

歌謠和四季節慶是華德福教育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也呼應傳統文化及生活型態。為了有系統地將春、夏、秋、冬的阿美族生活及文化融入晨圈,老師們共同備課創作歌及唸謠,將晨圈內容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逐步加深加廣每階段的文化及生活層次。孩子經過三階段的晨圈,可以熟悉各種生活及文化用詞單字,同時也結合四季辦理節慶活動,讓孩子感受自然的變化。

在共學園裡,每天有每天的規律,四季有四季的規律。日月星辰、海洋和大自然都在規律裡,Wawa們在Ina們帶領的規律中自信的生活著,慢慢地茁壯並且成為充滿靈性感受的人。活潑好動的Wawa們,在遊戲課的時候翻跑嬉鬧,但在手工課的時候,卻都能夠安靜下來,專注的串珠珠、畫濕水彩,這樣的表現,常常讓來參觀的來賓很驚訝,「小孩子們一般都是躁動無法專心的,為什麼你們學校的孩子能動也能專心做事?」Ina說這就是「規律」的力量。

親師參與 陪伴孩子也守護文化的根

如同其他華德福學校,TAMORAK共學園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許多課程活動,藉此了解華德福教育,也以原住民的語言、傳統、生活習慣共同豐富教育,家長Arik 說,「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我們在教育環境中沒有接觸到我們的母文化,我會願意每天開20分鐘的車程帶孩子來這邊念書,是因為希望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根,不要失去自己的母文化。」

Nakaw發現當孩子進入體制內學校就讀小學不到半年,孩子就不常說母語和單字,是因為現行教育體制內每週只有一堂母語課程,能學習的單字量不足,更遑論在生活中流利地應用,也因為阿美族語裡沒有單位量詞和注音符號這些概念,部落孩子剛入小學時常學得很慢,當孩子升上五、六年級都還沒學會時,即便這些孩子在其他領域很有天份,學校還是會定義孩子是學習遲緩。語言影響學習,讓孩子很容易被貼上負面標籤,甚至失去自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TAMORAK阿美族共學園積極發展國小課程。除了陪伴孩子,Nakaw也和夥伴們建立起師徒制的陪伴關係,減少新手老師的焦慮,耐心地等待每個老師的成長。這所學校就這麼凝聚起來,營造「愛的空間」,給予孩子們愛,也培養他們愛別人、愛上自己的文化。

從2015年創立共學園到2019年初成立台灣TAMORAK文教協會;從部落家長擔心孩子學習競爭力不足,到肯定孩童學習母語傳承文化的成效,Nakaw以原民文化和族語出發的教育新觀念逐漸受到認同。近期,同是花蓮阿美族人、紀錄片導演馬躍受到共學園的啟發,甚至計畫成立社會團體在花蓮玉里成立第二所族語幼兒園。我們期待原住民的語言能透過更多有心人的傳承而保留、傳承於台灣這片土地。


TAMORAK母語共學園

學生 2019年有學童14位,學童年齡分布自3歲~國小3年級
■ 共學院臉書 http://bit.ly/36qS7dr
■ 簡介影片 http://bit.ly/2RGTu3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