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位在海岸山脈東岸中間的段落,因為交通不便,開發較晚,因而得天獨厚地保留了許多阿美族文化。然而隨著逐步開發,文化的流失愈來愈快,尤其是語言。現有大環境已經以漢語為主,學齡前孩子在家中學會說母語,但入學之後回到家裡卻完全不說了。失去語言即失去文化,如同台灣多數的原住民部落,港口部落也正快速地失去自己的母語。
2015年非原住民的阿美族媳婦林淑照(Nga’ayho, Nakaw)創辦TAMORAK阿美族語共學園,希望經營一個全母語學習環境,讓孩子們能聽、能說祖先的語言,培訓部落的年輕人一起經營母語教育,重視並了解母語是文化傳承的基礎。
共學團成立前兩年由公益平台支持以及透過募款補助人事費得以經營,後兩年則向原民會申請族語振興計畫,近年來原民會及教育部看見共學團經營成果,同意申請部落教保中心,然而距離教保中心正式成立預估尚需要兩年時間,同時因原民會族語振興計畫停辦,共學團因而面臨經費不足的困境。
為支持TAMORAK阿美族共學園永續經營,2019年公益平台整合運用童子賢先生捐助之「花東永續發展基金」,協助台灣TAMORAK文教協會執行年度計畫,以藉由語言的學習,傳承部落文化與知識,從內在出發,延續文化之根。
計畫目標
- 支持台灣TAMORAK文教協會營運共學園,提供部落孩童全母語學習環境,並朝成立部落教保中心的目標邁進。
- 結合華德福教育理念,推動師資培訓計畫,並發展、累積母語學習教材。
- 連結部落文化與生活,號召部落族人共同重視母語教育。
計畫內容
Nakaw曾先後在宜蘭、花蓮部落體制內的國小教書近10年,她看到原民孩子常因在制式教育下「失語」,例如阿美族語裡沒有單位量詞和注音符號這些概念,部落的孩子常因此學不好,而當孩子升上五、六年級都還學不好時,學校就會定義孩子是學習遲緩,但或許這些孩子在其他領域很有天份,只因語言影響學習就被貼上負面標籤、甚至失去自信。另一方面,越是接受體制教育的原住民學童,越容易喪失講母語的能力,進而和部落文化疏離、斷裂。
Nakaw發現強調以人為主、挖掘孩子潛能的華德福教育,和原民的生活精神很相似時,於是自己帶著有志一同的夥伴完成3年華德福師資訓練,發展華德福式的母語教育,包括:晨圈、故事、歌謠、形線畫、濕水彩、手工、烘焙、散步、農耕、四季節慶等課程。並放下課本,強調用身體實作的學習,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教會孩子自己管理、獨立的能力。
(一) 3~6歲母語課程
除了假日之外,每週上課5天,課程內容包括:晨圈、故事、自由遊戲,以及副課程:烘焙、溼水彩、散步、手工、蜜蠟。
歌謠及唸謠根據季節變化。故事三週一個節奏,第一週阿美族語聽加故事書看,第二週偶劇故事,第三週請孩子操偶說故事。
(二) 四季節慶
結合四個季節,分別辦理節慶活動,讓孩子感受四季的變化,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讓家長藉由參與,了解華德福教育和一般教育的不一樣。
作為母語學校,TAMORAK阿美族語共學園的努力還包括:
(三) 小學語文課程
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22個羅馬拼音字母大小寫,二年級則藉由故事教導孩子句子拼音及單字;漢字是副課程,字感認漢字。歌謠也運用於二、三年級課程,預計每個月約進行兩首,每兩年加深一次。計畫讓孩子在六年級畢業前可以了解一年四季的生活節奏及一些深入的用語。
(四) 教師備課與自編教材
為了有系統地將春、夏、秋、冬的阿美族生活及文化融入晨圈,老師們創作歌及唸謠共同備課,將晨圈內容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逐步加深加廣每階段的文化及生活層次。孩子經過三階段的晨圈,可以很熟練各種生活及文化用詞單字。2019年,三位老師合作編寫晨圈課程唸謠春季15首、夏季20首、秋冬季13首,內容關於豐年祭、毛柿、麵包樹、柚子、抓魚、打獵、做掃把等跟阿美族日常生活相關的事物。
計畫延伸
從2015年創立共學園,到今年年初成立台灣TAMORAK文教協會;從部落家長擔心孩子學習競爭力不足,到肯定孩童學習母語傳承文化的成效。Nakaw以原民文化和族語出發的教育新觀念逐漸受到認同。近期,同是花蓮阿美族人、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受到共學園的啟發,甚至計畫成立社會團體在花蓮玉里成立第二所族語幼兒園。
目前TAMORAK阿美族共學園積極發展國小課程,希望讓孩童的母語學習不會因為進入體制內小學而中斷。除了陪伴孩子,Nakaw也和伙伴們建立起師徒制的陪伴關係,減少新手老師的焦慮,耐心地等待每個老師的成長。這所學校就這麼凝聚起來,營造「愛的空間」,給予孩子們愛,也培養他們愛別人、愛上自己文化。
2020 Tamorak 阿美族語共學園贊助計畫
2019 TAMORAK 阿美族語共學園贊助計畫
2016花蓮縣Makota'ay母語共學園
Tamorak共學園 — 不只學母語,在生活中學習、扎根
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只能自己救。Tamorak共學園六年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每天都在面對不同的挑戰,但我們清楚維持一個環境的重要性。這裡的共學環境不只是語言,還包含很多很多,包括維持一個愛的、友善的學習環境。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成為一個能散播能量與愛的人。─ Nakaw (林淑照,Tamorak共學園創辦人)
2020 Tamorak 阿美族共學園計畫
位於花蓮港口部落的 Tamorak 共學園,是全台 灣第一所全阿美族語的共學園。創辦人林淑照 (Nakaw)多年前在港口國小任教的經歷,讓她看到許多原住民孩子在體制教育下,因低學習成就而失去自信。2009 年她離開教職,前往宜蘭接受三年華德福師訓,發現這套強調自然與藝術,大量運用唸謠、故事、遊戲和動手做的學習方式,相當適合部落孩子。於是完成師訓後,她開始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自學,漸漸地吸引幾位認同的家長加入。2015 年成立結合 華德福和母語教育的 Tamorak 共學園,並獲得公益平台嚴董事長允諾,在草創時期支持部分經費,期待共學園成為部落重視並傳承母語文化的基礎。
全台唯一全「美」語學校 讓孩子們說祖先的語言
公益平台除了在台東均一學校,近來也協助讓華德福教育的種子在花蓮港口部落扎根。2015年非原住民的阿美族媳婦林淑照(Nga’ayho, Nakaw)原本是宜蘭慈心華德福的小學老師,因著想讓部落的孩子們能聽、能說祖先的語言,並且培訓部落年輕人一起扎根母語教育的理念,而回到先生的家鄉港口部落成立全母語華德福共學園。她向嚴長壽董事長提出這個想法,並得到他的承諾在草創時期由公益平台支持部分經費,因為嚴董事長了解原住民文化不能斷層,Nakaw於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所創辦的TAMORAK阿美族語共學園,正是重視並傳承母語文化的基礎。
花蓮Makota'ay全母語共學園 讓孩子傳承部落文化
1998年,為了拍一位90歲老頭目的紀錄片,一直居住於西部的林淑照來到了花蓮港口部落。隔年,她開始在港口國小教書,接著落地生根、結婚生子。就這樣過了10年,為了一個教育理想,她辭去正職的教師工作,到宜蘭慈心華德福中小學擔任導師,因而更深入認識華德福教育。2012年,她返回部落帶著三個孩子在家自學,部落的人都覺得奇怪:「好端端的老師不做,回來部落讓孩子在家不去學校,到底是為什麼?」林淑照聞言,並不去多做解釋,因為自學的概念對部落而言實在太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