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教育創新,讓台灣成為教育輸出國

2016 年公益平台基金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為學思達幕後的行政團隊,除了提供人力資源,更助力聚焦學思達推廣的策略,而由誠致基金會研發的教學分享平台 ( ShareClass ),讓學思達最關鍵的「講義」得以共享,打破校際藩籬,加速學思達成長。

今年學思達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從小學向下延伸到幼兒園並向上延伸到大學,甚至跨出教育圈,受邀到企業分享。海外部分,除了原本新馬港澳的在地網絡,也與中國大陸洋蔥數學、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小牛津教育集團等組織合作,甚至有兩所中小學正全力轉型為學思達學校。

老師蹲在學生的課桌旁邊悄聲討論。其餘的同學回答著講義上的提問,不時翻著桌面上層層疊起的書籍參考,有時與鄰近的同學討論。這樣的場景佔整堂課很多的時間,老師很少站上講臺說話,而且每位同學竟然人手一本教師的備課用書。

這是學思達有別於填鴨式的教學現場。學思達創始人張輝誠老師強調:「學生閱讀速度是老師講話速度三倍以上。」以講述式教學的傳統課堂一再限制學生的學習疆域,學思達將教師的角色轉換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花最多的時間在為學生研發自學講義,設計提問與分組討論活動,訓練學生自學、思考、分析、討論、統整、表達等專業能力。

一位學思達教師的養成約需三年。塑造共享的文化,將教學方法文字化、透過社群成員線上線下支持彼此的心理和專業成長是推動學思達的關鍵。「幾年前我都是在亂槍打鳥,為了影響更多老師東南西北到處演講」,過勞的輝誠老師現在有基金會為其堅強的後盾,逐一架構起學思達的基礎建設和教師支持系統。

學思達教師支持系統

「在眾多創新教學中,我選擇學思達。因為學思達理念有完整 SOP,大大降低入門的門檻。此外,你實踐時遇到問題,在社群裡求救,許多人都會幫你。有很快的反饋,才能穩定慢慢地走下去。」-李元正/ 廣東小牛津教育集團執行長助理

老師教學能力的成長並不是直線上升,通常是走幾步又退幾步。為了突破教學不易複製,輝誠老師將教學結構化,讓老師可以很快地試行。由學思達首批核心教師-林姿君老師、許扶堂主任、郭進成老師和蔡宜岑老師領頭,目前已有三十幾位學思達教師在各地自主籌辦「培訓坊」、「共備社群」、「開放教室與入班觀議課」,加上「線上教學資源平台」,是為學思達的四大教師支持系統。

「很多人對香港本地教育有不同的聲音,我們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把做得好的老師聚集在一起,建立正面的文化。學思達使我了解到,更好的老師是經過訓練、實踐而成,也令我相信,只有開放自己,才會漸漸有成長。」-劉振華 / 香港匯基書院 ( 東九龍 ) 副校長 (2016 年主持「學思達在香港」推廣計畫,帶動數百位港澳教師和領導人與學思達教師交流,並串聯學思達與在地教育組織密切的合作。)

學生的學習圖像

當一個學生從小學開始接受完整的學思達訓練,儲備足夠的自學能力後,到了國、高中,就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速度與能力,直攻最感興趣的學習單元,以個人一組或數人一組,規劃每學期要學習哪些內容,向老師提出學習計畫表,展開真正進入學科內的自學;學生可以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由老師評量其學習是否穩固、是否與段考所設定的能力結合。即使不在課堂上,透過線上通訊群組,學習一樣不中斷。只要群組在,師生可以變成一輩子的學習夥伴。

學思達推廣邁入第五年,像新秀宋芳鈺老師想要改變的老師越來越多:「大環境不易改變,數位時代長大的小孩,老師想填 ( 鴨 ) 都填不進去,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這樣就足以改變一切。」

特別感謝方慶榮董事長、方新舟董事長及學思達講師群。

【學思達的成長】
(統計至2017年底)

  • 學思達教學社群FB:超過47,000位成員(教育創新社群中,人數成長最快、運用面向最廣、大量輸出海外的社群)
  • 學思達講義平台:超過1,900份講義
  • 教學增能培訓坊:超過103場( 48 位海內外講師主講。超過 3,000 位老師參與培訓)
  • 教師共備社群:20個
  • 開放教室:70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