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遊戲工作坊 — 自由之心.探索之眼

改變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楊雅棠老師透過「遊戲」開啓大家對感官世界的好奇心,引導獨立思考、合作溝通與思辨。這個工作坊並不是按步就班教攝影技巧,也沒有告訴大家拍出好照片的法則,因為雅棠老師想讓每個人都能挑戰的是「膽大心細的觀察」,以培養敏銳的美感經驗,讓每個人能學習放開心中看待事物的框架。

( 以下為學員分享 )

體會自然的美感與頻率,成為一種生活能力
張世宗 / 嘉義東石高中教師

雅棠老師以「自由之心.探索之眼」為題,解構過往對於照相的偏誤狹思與視覺框架,讓我明白了「相機」只是記錄工具,「人」才是具有生命感知、經驗積累且能與萬物交會對話的記憶載體。我以為,這就是攝影的「心法」。

於是,身為高中公民老師的我,腦袋裡醞釀、浮現了一種課堂圖像,我將以工作坊中學習到的概念為基底,嘗試進行跨領域美感教育的實驗計畫,開發一門包含存在美學、公民美學和生態美學的有機課程。

重新在遊戲裡看到攝影是怎麼一回事
馮振芬 / 台東龍田國小教師

雅棠老師引導大家觀看照片時是以畫面裡誰的立場來詮釋影像?若跳脫畫面景物,以上帝的立場來詮釋影像時,又是怎樣的故事呢?這個遊戲讓腦袋有點累,卻給了我重新思考影像詮釋的意義,對於我看孩子拍出來的照片,與帶孩子看他們所拍出來的照片時,有更寬廣的欣賞空間。

一年帶領攝影社團的經驗,發現孩子拿起相機就拍,有時真的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照片, 我相信孩子純潔童稚的心裡有一雙閃閃發亮的眼,應該要小心呵護。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常被「應該」與「不應該」、「對」與「錯」的思維制約了,對於攝影有既定的美感定義。攝影遊戲工作坊從自己本心出發,人的內在先豐富了,拍出來的照片自然就豐富了。

「同理」和「連結」
龍麗華 / 花蓮中正國小教師

課程起始之初,每個人以三張照片介紹自己。雅棠老師的工作坊讓我們體會到,相同的一張作品,每個人「看見」的焦點、意象和情感都不見得一樣。這像是一種特別的對話方式,藉由攝影創作學習傾聽,他人的故事讓我們學習同理,人和人之間的連結也因此自然地產生。

雅棠老師也讓我們學習重新與自身及所處的環境建立連結。他連續兩年透過不同的物件作為創作素材:一條白絲巾和一條童軍繩。當我們接到意想不到的攝影任務後,頓時茫然的心情需要稍作收拾,而後依循內心的體會和感動進行創作,經過這樣的過程所創作出來的影像即是好的作品,也是篇吸引人的故事了。

我想和你描述所見的山谷,但我必須先描繪山
楊雅棠

天地之間有眼睛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我想藉由有形的攝影遊戲,和大家分享無法言喻的體會和感受—樹的低語、草的聲音或者在限制中尋找自由的感覺。因為這些看似無用的連結和覺察其實是支撐著所見有形世界的最大力量。

攝影中熟練工具的技術是必要的,但攝影遊戲工作坊將重心放在遊戲的本身—我們還可以如孩童般無目的的遊戲嗎?可以純粹著迷於光影的變幻、新奇的發現亦或是腦海中不斷湧現的故事嗎?

我希望在重返遊戲的時光中,有些潛藏的美好本能被喚醒:如果懷抱一棵樹,我們學習聆聽樹希望怎麼拍攝他們;如果手握一片葉,學習感受葉子傳遞的訊息;如果面對熟悉的家人, 學習觀看時間雕刻的痕跡;如果接近壯闊的山和海,學習如何靜默。

我們期待將感受與別人分享,如同分享美好或嫉妒、溫暖或失意、希望或悔恨,我們甚至將深刻的感受埋藏在曲折的創作裡,等待著知音; 這些感受就如同無形的山谷,我們透過攝影描繪了山而傳遞了山谷。

創作表達自己,期待透過攝影遊戲能夠更發現自己;原來世界比昨天認識的更深邃美麗,而自己也比昨天所認識的自己更能感受萬物帶來的美好。

講師 楊雅棠 / 攝影工作者
「最佳美術編輯」金鼎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金蝶獎得主,參與多項民俗田野調查與古蹟記錄攝影。

本課程由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