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融入教學工作坊 — 陪伴孩子探索生命的精彩

I am different but not less. 我跟別人不一樣, 但沒有比較差。 ——電影《星星的孩子》

「五大洲電影學習法」是陳建榮老師十年前就帶領班級孩子實行的影像閱讀教育,他從世界五大洲五個國家中選擇獨立製片的小品,與學生分享與討論,甚至讓孩子自創結局,發想創意。這種由帶入異文化觀點去思索的方法,不僅能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裡和世界接軌,更讓教師也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感覺看電影也能環遊世界,由一個較高的視野來了解異文化與自己所處社會之間的關聯。建榮老師說,「如果孩子可以在遇到某個人生挫折時,想起某一部電影、某一個角色的決定,然後給他們一點正向的、向前走的力量,那就很值得了!」

人對影像的好奇與專注力,遠比書本的文字還要高。從電影裡的人生百態,陪伴孩子探索自我生命的精彩,是建榮老師將電影帶進課堂的主要目的。工作坊中他分享他獨創的電影學習法,讓現場老師透過教案設計帶領孩子談論生活中與自身經驗相近的議題,讓成績優等的孩子透過電影擴大生命的能力;和受霸凌或能力侷限的孩子談何謂真正的「勇敢」與「正義」。

(以下為學員分享)

掌握學科基礎知能與電影文本的連結
謝馨緯 / 台東均一實驗高中教師

我一直嘗試著將國文學科的技能與情意層面, 使用電影進行解析與教學。電影是八大藝術之一,不論在敘事技巧、象徵手法、情感表現、演出時間,甚至更進一步的議題探討等,皆相當適宜用於時間有限的課堂中。建榮老師對於電影的掌握,可說是信手捻來。

在四天的工作坊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分組實作教案。如何將學科融入社會議題是我最希望能夠學習的。小組討論裡,我們採用了《關鍵少數》這部講述美國黑人女性太空科學家的故事,探討種族歧視及性別平等的議題。

除了教案設計,建榮老師提供了許多教學技巧,如,九宮格討論法、ORID焦點討論法、分析電影的十把鑰匙等,這些技巧幫助我更深入地掌握學科基礎知能與電影文本間的連結。在工作坊之前,我對於電影教學的概念侷限在只能使用劇情片及藝文片,雖然這類型的電影可討論的面向很多,但不免略嫌枯燥乏味。但在建榮老師帶領的討論技巧中,最令我驚奇之處是商業大片也可以放入教學中,成效甚至更好。

拜託,老師再多問幾個問題吧!
施秀如 / 新竹北埔國中教師

自從遠征台東電影翻轉教學工作坊,每學期在安排電影課時,心裡多了幾分的踏實,建榮老師有系統地解構電影,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利用概念構圖的學習模式,更能精準地將電影融入議題教學!

第一次參加工作坊,老師邀請大家玩賓果遊戲。當我實際在課堂中加上賓果的快問快答, 學生幾乎百分之百的投入,即使平常不容易專心的學生,也認真地聽老師問甚麼、仔細地聽同學說甚麼,使課堂的氣氛嗨到極點,不想下課,只求老師再多問幾個問題。

面對一群通常只想下課的孩子,這股熱情該怎麼延續?建榮老師給了最佳的示範,他從孩子的生活出發,融入「電影欣賞」的情境營造, 以親自參與的體驗活動為學習策略,無論何種議題,都能牽引出多元的學習活動。

對於操作型的孩子,他們最愛動手做,特別是在欣賞電影後形成的共同經驗並集體實作,進一步培養身體力行的習慣。每一種體驗都是一場同理心的實驗與實踐,「同理心是想像自己站在對方立場,藉此了解對方的感受與看法, 然後思考自己要怎麼做。」課程結束當下聽到孩子說「原來如此」,更增強我對電影教學能帶來的影響產生信心 !

講師 陳建榮 / 台北市忠孝國小教師
大學時主持電影社,曾任職電影公司。著有《 Happy Student 開心成長必看的30 部電影》《五「心」級親子電影院: 這些電影要告訴孩子的事》等書。

本課程由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