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IBM服務獎助計畫

人才是組織最寶貴的資產。今年公益平台和四個夥伴基金會共同推動「NPO 人才培育畫」,讓學習成為形塑組織文化和夥伴成長的原動力。

儘管社會各界普遍認為台灣年輕人的前景趨於黯淡,卻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透過關注各層面的社會議題,甚至投身公益服務或社會企業,期許自己能扭轉社會不公義或創造正向的社會力量,這股活力讓我們看到更多未來的希望。今年年初公益平台和幾個夥伴基金會面臨向下扎根及向外擴展的挑戰,為了能凝聚夥伴對於組織的認同,培養夥伴們提升工作效率所需的能力,公益平台在今年三月啟動人才培育計畫,同時為了擴大資源共享的效益,也邀請友好基金會(台灣好基金會、研揚基金會、誠致教育基金會、漣漪人基金會)以及偏鄉課輔單位(林業生基金會、夢想之家、建和書屋、愛鄰舍協會、飛揚協會)共同加入。

「NPO 人才需要培育哪些能力?」是課程規劃階段首先要回答的課題。透過與誠致教育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和台灣好基金會徐璐執行長的交流討論, 規劃出今年的課程架構:( 一 ) 觀念啟發:從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的著作《與成功有約》思考個人與團體對成功的定義、( 二 ) 提升工作效率的技能:Office 軟體運用、溝通及根本原因分析法、( 三) 核心專業:專案管理、領導力,以及策略思維。

我們邀請到曾帶領亞都麗緻服務管理學苑,現為美國MCP ConsultingGroup 首席顧問的麥淑莉老師擔任課程指導顧問,透過教練式的諮詢討論、問卷調查、師資推薦、課後回饋分析等方式,讓課程更貼近工作需求,建構更系統化的學習模式。這個透過串連友好基金會所推動的人才培育計畫,獲得台灣微軟以及台灣 IBM 公司的認同,提供贊助課程並安排專業師資授課,讓NPO 夥伴們有機會汲取企業營運及管理知識,也呼應了「平台」整合資源的特點。

每月一次在週末進行的全日課程,累積的不只是夥伴個人能力的成長,將課堂所學慢慢轉化成為帶動組織成長的學習氛圍,是更為可貴的資產。這些課堂中的方法論,漸漸成為工作情境中的共同語言,讓溝通更為順暢,同時也在無形間發揮了團隊建構的效益。而透過友好基金會「學以致用」的分享也讓我們獲得很大的鼓舞,如:台灣好基金會的夥伴在組織內身體力行《與成功有約》的七個習慣,讓七個習慣不再只是標語而是生活中可以努力追求的價值;而林業生基金會的林宜諴,則具體地將課程所學運用在組織讀書會、專案企劃及建立課輔學習追蹤網路平台等面向,讓工作更有效率。

把握每一次運用所學的機會,才能讓學習發揮加乘的效果。在創造組織學習的氛圍後,下個階段,NPO 人才培育計畫除了思考「面對下一階段目標,夥伴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也期待透過以策略思維培養組織所需的核心能力、強化與工作的連結,來衡量學習帶來的成效,持續為夥伴累積軟實力, 為組織的人才資產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