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致力邁向國際實驗高中之路
「教育不是注水入壺,而是點亮蠟燭!」在 103 學年度,因應未來成立國際實驗高中,落實公益平台「教育扎根種子培育計畫」的均一中小學,著重培養孩子具有良好「品格」、「公民思辨」與「人文藝術」三大素養, 並適時協助孩子探索自己的天賦與可能發展的專長,培育孩子擁有「走向世界」與「在地謀生」的能力。
小學部引進華德福教育的精神
二年看見教育翻轉的力量
為了讓均一的教育更符合培育花東未來人才的需求,嚴長壽董事長做了很多田野調查,實地參訪許多從不同教育理念出發的學校。最後,他找到了在宜蘭實踐華德福教育的實驗學校,慈心華德福讓嚴董事長看到台灣教育的新契機,非常重視美學藝術的全人教育,可以培養出有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下一代。因此,在思考十二年國教應該如何放入更多「美學素養」,他認為可以從華德福教育的經驗中,萃取出一些重要的元素讓家長和老師們參考。2013 年嚴長壽董事長為了能在最短期間整合國內最佳教育典範,進行偏鄉教育改革工程,除了應邀擔任慈心華德福人智學基金會董事長外,亦同時邀請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張純淑女士擔任均一駐校顧問,在小學部開始引進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以健康、平衡的方式,追求孩子在意志 ( 身 )、情感( 心 ) 及思考 ( 靈 ) 等三個層面能力的全方位成長。富創造性的藝術、手工、肢體韻律及音樂等課程平衡厚實,與整體的語文、數學、自然及社會課程,相互間密切結合,以滋養整個孩子, 著重頭腦、心性與四肢的均衡發展。在「善」、「美」、「真」的階段性發展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孕育自由的精神,並能以正向的生命態度,進入世界,貢獻自己的才能。
為了使老師們更了解華德福教育的精神,學校從原來小一小二的 2 位老師增加到現在 20 位教職員每月前往宜蘭慈心參加師資培訓課程,慈心老師每個月也輪流到台東協助均一家長工作日,帶動學校正向積極的教學氛圍,一些接受傳統師培的老師開始改變,慢慢將華德福教育精神融入班級,深獲家長的支持與肯定。在少子化現實下,2014 年小學一年級招生首次滿班。一位喜歡科技教育、數學邏輯思考的宗志老師,在短短接觸華德福教育半年多的時間,從華德福師培課程、觀課學習、多元藝術鍛鍊課程,發展出自己的教學模式,他為了配合數學主課程,利用假日多次練習用數學尺規展現幾何之美,當他將方程式的原理透過圓規畫在教室的黑板上時,孩子們異口同聲的 WOW 驚嘆聲,代表的是老師已經成功引發想要學習數學的動機,也讓學習值得期待。在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與均一中小學兩校密切協力辦學的經驗,學校本來可能需要 6~8 年的改變時間,因為借力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 14 年的成功經驗,讓均一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就已經見到教育翻轉的力量, 也讓教學團隊對於改變台灣的教育之路充滿希望。
華德福教育理念
週期課程
主課程又稱週期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自然與社會四大領域,每天早上以 2 小時進行一個完整主題教學,連續長達三至四週。由於一段時間中完全貫注精神集中在一個主題上工作,孩子的生命力就會在遺忘與記憶中不斷增強。
藝術課程
多樣性的藝術課程包含音樂、律動遊戲、優律詩美、體育活動、形線畫、濕水彩畫、蠟筆畫、塑形( 蜜蠟、陶土、木工等)、手工藝術等。藉由藝術性的活動,孩子表現他們心靈中的情感,透露出他們內在需求與訊息。
節慶
節慶相關於季節的交替、傳統文化和民俗節日,是一年韻律的重要元素。透過社群慶祝的溫馨與藝術創造力,豐富了我們的人文科學。讓學校成員在戲劇、音樂、聲樂或基礎肢體伸展活動,編織出對土地、彼此更深刻的連結。
工作紀錄本
教師全心投入準備教學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口語敘述方式直接面對學生講課, 老師的能量和生命力完全流動穿透每一個孩子身上,老師再把故事主題親手繪製於黑板上,引導學生自己把課程內容繪製於工作紀錄本中,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學習課本。
班級學習情境
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每一個學習角落的空間布置,因為環境與人際之間散發出無形的整體氣氛與力量,會深刻影響著孩子內在的感官。因此教室中導師運用季節桌、遊戲角落讓孩子感受季節的轉換及自身融入團體之氛圍。
研發六年一貫國、高中課程
培育孩子擁有帶得走的能力
已著手申請設立國際實驗高中的均一中小學,由楊台山校長帶領各領域老師,研發 7-12 六年一貫國、高中課程,希望帶給孩子一以貫之的教育。均一教師不會只抱著教科書教學,他們會參考課綱及教科書,將教材圍繞著「趣味的」、「全面的」及「帶得走的能力」三大原則,每一個學科的老師也都協力設計出比教科書更適合的教材,來帶領學子進入知識的殿堂。以地理教學為例,同學們必須學習蒐集可靠的新聞資源內容,輪流將一週不可不知的國際大事,例如:「澳洲移民及邊境保護部長莫里森 10 月 27 日在國會宣布,將停止受理西非伊波拉疫區的民眾入境申請,包括難民。疫區包括獅子山、幾內亞和賴比瑞亞。
整理出事件的重點,張貼在全英文的大地圖上,用紅色標記標出澳洲、獅子山、幾內亞和賴比瑞亞的國家位置。藉由「參與學習」讓同學將時事與世界地圖結合,在主動參與中認識世界。
認識自己的家鄉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花東在地最重要的資源是「大自然教室」與「原住民文化」,學校努力將這兩大元素融入各科的教學課程中,因此,為了落實學校在地連結的核心價值,山海體驗課程小組老師精心規劃屬於均一師生值得體驗的山海挑戰課程。一至六年級小學生將陸續完成森林公園、鯉魚山、單車環鐵馬道、知本林道、利嘉林道以及阿塱壹古道的
目標;七至九年級國中生將透過校內課程訓練體能、認識登山裝備、行進技巧,學習地圖判斷及登山安全等,其中更希望每一位師生都能勇敢挑戰橫渡活水湖、都蘭山攻頂、單車環騎玉長公路,以及攀登台灣知名高山湖泊「嘉明湖」,做為均一畢業生難以忘懷的畢業禮物。在自然、社會與美術領域,則為學生設計以「山海」為主題的跨領域教學,讓孩子親自探訪鸞山部落的森林博物館及布農文化園區,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產生情感連結,同時透過繪畫展現大自然與原住民文化特色,為孩子建立根植於心中的認同感。
從課程、社團到宿舍生活
國際交流、英語學習,無所不在
英文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更是為孩子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均一的雙語國際教育,強調無所不在的情境學習;均一的孩子不僅每天都有英文課,每週一可以參加英語領域老師用心設計規劃的 8 個必選英語社團活動 (English Clubs),包括廣播、電影、英文報、閱讀、歌唱等,此外,週三夜間還有英語專屬時間 (English Night) 及英語戲劇練習 (English Drama),讓均一的孩子比其他學校有更多可以沉浸在看得到、聽得到及用得到英文溝通的環境之中。
例如英語領召 Anthony Cluver 老師的英文報社團,許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親自翻閱英文報紙,老師細心的從首頁標題 (Front Page) 帶領孩子認識報紙的新聞類別,如世界新聞 (World News)、商業 (Business)、運動 (Sports)、氣象 (Weather)、電視節目表 (TV Schedule) 等等,孩子們打開探索世界的心,從不同國家新聞事件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新聞照片,學習自己訂定英文標題,並練習用英語表達新聞重點。今年七位英語老師帶著孩子透過多元的英語課程活動,讓孩子用英文介紹自己與自己的家鄉文化,甚而學習接待遠道而來的貴賓朋友。看到均一的孩子們專注交流的眼神與討論的笑容,相信他們正在享受求知的喜悅,也慢慢體悟到學習運用英文參與很多美好的事物。
為此,公益平台也常常引進國外交流的資源到學校來,如:2014 年 3 月有來自美國西雅圖的French American School,兩校同學透過英語課討論、音樂、舞蹈及足球社團活動進行互動,讓人感受綻放的青春活力;2014 年 11 月有近 30 位來自新加坡毅道中學 (Yishun Town Secondary School) 的師生,他們的到來讓均一 60 位八年級學生有機會導覽自己的校園,並透過英文分組討論及問答了解新加坡的文化特色。由於均一將朝國際住宿型學校發展,所以基金會也特別商請加拿大知名的 Shawnigan Lake School 總監 Rudy Massimo 蒞校分享多年的校務經驗,他表示「學校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在建築硬體設備,而在老師」;均一已經擁有住宿生活的學校優勢,若老師能持續保有教學熱忱、相信自己,願意用奉獻的心,專注於學生的學習,均一的未來大有可為。
著重品格教育的宿舍生活
從 103 學年度開始,均一孩子的假日留宿生活變得更賦有「家」的氣息了。均一志工老師們在假日留宿期間擔任 Dorm Parents 的角色,落實學校所重視的品格教育及英語學習能力,盡量讓孩子少用手機、少看電視,安排孩子各種學習,例如閱讀報章雜誌、運動健身、英語時間、討論與分享時間、嘗試和孩子一起買菜、做餐點,努力營造「家」的味道。
志工老師們陪伴學生購買食材的過程,同時也將生活食安問題融入討論,他們帶著學一起攪和麵糰、擀麵皮、煎麵餅、切菜、包水餃、洗手作羹湯, 讓孩子享受在家中被關愛、被照護的感受。另一方面,配合學校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精選常用的 900 單字,志工老師也將英文學習融入準備午餐的過程中。學生輪流從準備餐點中練習 cabbage、tomato、flour, corn……,讓孩子從享受美食的過程中自然具備相關的英語詞彙能力。
偏鄉種子培育計畫
自 2012 年起,公益平台成立獎助學金,每年提供約1/3 名額予具綜合學習潛力或人文藝術天賦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偏鄉孩子,經過同仁三年走訪超過 100 所花東偏鄉國小,目前已經累積約 60 位七到九年級偏鄉弱勢學生是由公益平台支助的,其中原住民生佔有比例約九成。由公益平台支持的獎助生,也將在2015 年誕生第一屆的畢業生了!其中有一位同學對於建築設計很感興趣,基金會還特別安排他參觀建築師的作品,帶他了解一位優秀的建築師如何就地取材,如何設想在地氣候、通風、採光等綠建築的重要元素。我們期許每一位積極努力爭取的偏鄉孩子,也有機會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良好品格與雙語能力,成為有正面價值的人,可以選擇一條尋找自我天賦之路。
吳思華教育部長參訪均一 待更多創新辦學思維出現
教育部長吳思華 2014 年 11 月 20 日、21 日進行台東偏鄉關懷之旅,首站參訪均一中小學。走進學校,隨處可見學生拿著吉他唱歌,在校園任一塊草皮席地而坐,就是一個表演舞台,實現音樂就是生活的態度。這裡所有跨領域課程都可以連結,例如社團活動的音樂表演唱英文歌,就是與英文課結合。對均一採用華德福教學方式, 鼓勵學生多方嘗試,讓學生可以找到學習的樂趣,吳部長表示認同,他說,教育要成功,不是只有硬體,更重要的是一群有熱情的老師及創新的教學。他期待有更多像均一中小學的創新辦學思維出現,讓整個教育,甚至社會都能被翻轉。
嚴長壽董事長也分享,教育最重要的內涵,應該是品格、公民思辨與人文藝術三大素養,學校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只會考試。最後他以公益平台偏鄉教育四大藍圖計畫:「均一國際實驗高中」、「技職學校合作計畫」、「均一教育平台」以及「偏鄉創新教學師培中心」,由衷感謝許多有心人的協助與支持,期許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捲起袖子,努力使偏鄕產生持恆永續的改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