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尋找自我天賦的學習之路

為了讓均一未來的畢業生在銜接美國二年制大學時有理想的在地支持系統,2017年嚴董事長在美國成立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ACFI)非營利組織,做為「創新留學教育基金計畫」主要捐款單位。同年九月,嚴董事長也前往美國實地了解二年制大學的學習環境,希望均一高中畢業生到美國,至少能用兩年的時間累積更好的英文能力,明確找到專業學習方向,內化國際觀與正確的學習態度。嚴董事長深信當第一屆教育種子回到台灣後,將能比台灣目前許多四年制大學生擁有更好的能力及競爭力,也能讓花東偏鄉擁有更多國際人才資源,對於二年制大學結業後,仍想繼續深造的孩子,相信我們已經為他們準備好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往後就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持續精進。

2018年夏天,均一17位第一屆高中畢業生有近1/3學生出國求學,盼為學弟妹先行探路,其中4位選擇美國兩年制community college,分別就讀航太工程、資訊工程、社會學以及商業行銷管理領域,另一位陳玟君同學獲得United World Colleges (UWC)加拿大Pearson College UWC學校75%的獎助金,其餘12位則在國內升學或展開gap year計畫。此外,就讀高二的周子宸同學,同年也榮獲UWC德國UWC Robert Bosch College學校的獎助金,提早進入大學先修課程學習。

從無力變成一種能力,學習態度是關鍵
文|邱紳騏Daniel於South Seattle College

在美國大學的第一季裡,最難熬的就是第一個禮拜了,English 101課程第一天就上戰場,每週大約要讀六篇文章,課堂中討論,週末要寫兩段討論內容,內容通常是自己與文章的連結,以及探討文章的寫作手法與編排,最後要閱讀同學的段落並給予回饋。第一個禮拜完全體會「萬事起頭難」,不過當這樣的過程重複六次以後,我已經能從容完成,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為下一季做準備或是到西雅圖走走。這樣子的成長讓我對於未來的挑戰充滿信心,感受到一步一步慢慢的學習,終將可以把課程從無力變成自己的一種能力,並繼續往目標邁進。

一季下來還有另一個感想,我想不管在哪間教室裡,學習態度永遠都擺在能力之前,開學時老師要我們為自己立下2018秋季的目標,我給自己設定「拿下A (4.0)的成績」。後來發現,要拿高分沒有秘訣,就是每天準時上課、準時繳交所有作業、交作業前先不斷和老師討論內容並修正,永遠交出自己覺得付出最多努力的成果,4.0就離我們不遠了。

到美國生活,和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治安。而舒適圈則是一步一步往外擴,從一開始只坐公車往返學校和家裡,慢慢可以去同一路線上的景點走走,再來可以轉車去更遠和想去的地方。生活上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往外走,哪怕都只是去同一個mall,我認為只要出門就是開始學習,而且一但出門就會遇到「問題」和「人」兩種事情,舉逛街為例,對於商品一定會有問題,就算沒問題也可以隨便問,不但是練習口說,更可以知道當地人的說話方式,還有透過看商品的英文學更多英文單字。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部分就比較侷限於教室內,因為當地人下課後通常就是直接回家,或是去工作,留在學校的大多是國際學生,和當地人比起來,國際學生之間比較容易產生互動,因為彼此都用著不流利的英語溝通,而且都是離鄉背井,比較有話題聊天與分享,而我發現大量參加校園內的活動和社團就可以遇到更多不同的人,可以結交到更多朋友,且不會只侷限於國際學生,整體來說,community college校園內的師生是很友善,互動良好。

勇敢說英語,保持好奇心去學習
文|周胤龍Umas於Olymic College

隨著冬天的到來,在美國讀書已經三個月了,雖只有短短數月,卻是我人生中最充實的三個月。學校所在的Bremerton布雷默頓是個小城鎮,無論是環境或氛圍都很像台東的感覺,加上先前Ms. Arlene的coaching session以及在我的host family的幫助之下,我很快地就融入了當地的生活習慣。然而身處異鄉,又在一個不同語言的地方讀書,在課堂上難免還是會有困難。舉例來說,在我來美國之前,並沒有學過任何有關英文寫作的東西,在前三個禮拜的英文寫作課程裡,幾乎完全跟不上老師所講述的內容,更別說要達到老師的標準,但幸好班上人數不多,老師能掌握到每位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並給予一對一的建議及指導。因為有了這樣練習的機會,我的英文寫作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已有稍微的進步。

在美國我也學到「為自己發聲」的重要態度。假使我不認同老師的觀點,可以直接跟老師表達自己的立場,而不是單方面全然接受。老師也很願意傾聽學生的觀點與答案,並帶著大家思考每個題目是否還有不同答案的可能性。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學習到了要時時刻刻感謝或是讚美與祝福別人,我的host family告訴我,這個舉動雖小,卻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細節。

從踏上美國學習之路就一直在想,要如何給予均一學弟妹實質具體的建議,幫助大家有更好的準備。經過三個月的沉澱與歷練後,我整理出在國外求學生活二個重要的事。第一,不要害怕文法,勇敢地說英文;第二,對所有事情保持著好奇心去學習,體驗不同的文化與美國的生活模式,此外也不要吝嗇去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文化。在台灣的準備不馬虎,來到美國之後,就盡情的學習,讓每一天都能夠有新知識的學習與收穫。

不要害怕問問題,提早研讀欲選讀科系的必修課程
文|吳汶諺Wenyen於Foothill College

這學期我選的課都有著共通點,就是每次上完課之後,我都會期待下一次上課,每一門課程的教授都很幽默,而且能精準地告訴我英文作文論點的錯誤,當我具體了解各種錯誤並能正確修正,這激發了我的學習動機。

來到加州的學習環境,提升英文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多使用英文,我認為最能訓練口說與聽力的方式就是認識本土的美國人。而在學習過程,最重要的則是不要害怕問問題,可以單獨預約老師們課後的office hour,請老師個別指導。也可以到學校的TLC(Teaching and Learning Center)找tutor一對一的協助自己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每位國際學生擁有的資源,就看你會不會運用,敢不敢問。

很慶幸自己當初選擇畢業後直接到美國念書,也想給下一屆學弟妹一些具體建議,除了語文能力的提升外,同時要對於自己未來想選讀的科系與其必修的課程有大致的了解,若能在均一學校就提早做準備,將大大降低在美國大學選課與上課時的困難。

為自己做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姜淇薰Sylvia於Foothill College

很慶幸自己在這學期選了一門閱讀課,課程不單單學習如何閱讀,還要分析文章及了解作者使用的語氣。這些技巧在母語或第二語言都非常實用,上了課才發現除了文法,更重要的是使用正確的單字去描述與表達,例如了解單字的denotation(相對表面的意義)和connotation(隱含的,含有情感或態度的意涵)。這是在台灣學習英文時,不曾有過的學習思考。

除了英文,英文數學也是重要的一環,雖然數學對我來說是簡單的,但英文數學卻是一大挑戰!許多專有名詞是到了美國才慢慢摸索、練習而來的,由於是線上課程,時間非常彈性,必須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時常督促自己提前做完當週的作業,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學習當地的文化或多跟朋友們相處。

最後,我想告訴學弟妹們,選擇到美國讀書一定要是為了自己而做的決定,不是為了其他人,選擇一條比別人艱辛的學習之路,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每當課業忙到不可開交時,是這句話支撐了我繼續走下去。

(本計畫特別感謝Chung、Mary、Hammerstad、Mei以及王文漢、黃慧玲顧問天使的幫忙)

UWC聯合世界書院 培育世界優秀青年領袖



United World Colleges(UWC)聯合世界書院是一個國際學校組織,創立於二戰後1962年,從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尼爾遜‧曼德拉、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到蒙巴頓伯爵都擔任過UWC主席。UWC立志把教育作為一種動力,用來團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的永續發展,目前在全球共擁有17所分校,設立於美國、英國、加拿大、挪威、德國、哥斯達黎加、新加坡、香港、大陸、日本等地。UWC每年招收全世界90多個不同國家的16-18歲高中生,提供兩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課程),上課不倚賴教科書,也不給標準答案,強調做中學,培養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文憑已被世界140多國,1,500所如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知名大學認可(然而目前台灣尚未有大學採認),成績優良者還可以在許多國外大學抵免一年大學學分,直升大二。UWC根據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提供不同比例的獎學金,希望讓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國外一流教育,改寫他們的人生。

2018年三月,UWC台灣理事會主席陳藹靈女士(Ashlee Chan),專程蒞臨台東均一實驗高中,一方面親自恭喜均一學校兩位高中生榮獲UWC獎學金,一方面她十分好奇想知道均一究竟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可以培養孩子具備獨特想法、有自信的表達,在眾多不同優質高中的學生徵選中脫穎而出。在參訪學校的觀察中,Ashlee主席發現均一是一所多元種族與文化的學校,學習風氣自由,師生互動友愛、和善又親切,但亦強調自主自律的品格教育,提供學生嘗試各種興趣探索,又安排結合山域、海域與單車的生命探索課程,讓孩子有很多機會從團隊中學習,懂得尊重與互相欣賞,這些都與UWC培育未來領袖青年的理念十分相近。

目前在加拿大Pearson College UWC就讀的陳玟君同學分享她前三個月在異國求學的最大收穫,就是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學習他們的文化和語言,以及他人解決問題的方式。在Pearson College UWC的學生總是不斷地提出點子和方法,設法解決在學校遇到的和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問題,辯論和聚會頻繁的發生,如果想討論任何議題,只要在學校社群中發出郵件號召,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會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出現。在Pearson College UWC發起討論、付出行動不是一件難事,反而是堅持的意志力與時間管理,是自己需要多多鍛鍊的。



2018年夏天勇於選擇出國念書的均一孩子中,年紀最小的周子宸在學習心得中分享,遠在德國學習的每一天,生活過得既充實又精彩,在不算大的UWC Robert Bosch College校園裡,有著來自104個不同國家的代表,日常溝通除了英語外,還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在校園中流通著。他也提到在UWC這樣一個接納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還是存在著國與國之間存在許久的問題,無論已經解決或是尚未解決的問題,都會很自然直接反映在學生彼此間的日常對話或生活相處中,或許這就是UWC創辦的目的,透過理性以及和平的談話,再加上日常的相處來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他猶記得他的Chinese Second Year告訴他的一句話:「We might have differences, but culture brings us together.」。或許複雜難解的問題還是存在著,但每個人願意先暫時將這個問題放在旁邊,一起合作將共同的表演完成,就已經是跨出一大步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