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第一屆部落種子完成六年的學習

2018 年 6 月即將成為均一實驗高中第一屆高中畢業生的周胤龍,也是六年前參與「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的第一屆學生。因為選擇就讀均一,開啟了全然不同的學習旅程,讓這位來自關山崁頂部落的布農族青年,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社工師。

為提供七至十二年級具高度學習動機、領導特質、綜合學習潛力及人文藝術天賦但經濟弱勢的花東孩子,有機會在優質環境中,培養良好品格與雙語能力,公益平台自 2012 年起開始推動「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每年提供「蘭芝原住民青年助學基金」,協助學生走向一條尋找自我天賦之路,成為改變偏鄉未來的優秀青年。過去六年,資助超過100 多位孩子。

目前就讀高三的周胤龍同學,回顧自己在均一就讀六年來的成長點滴,在國中三年中,由於均一課堂時常需要上台報告,大量的練習機會,讓他從害怕說話到喜歡站上舞台分享。八年級時參加街舞社團,為了準備成果發表會, 經歷和同學無數次的排練,他首度驚覺自己竟然可以放開來,在舞蹈中享受身心律動舒展的愉悅,同時也愛上和團隊夥伴合作的默契。

另外,胤龍同學也曾經參加公益平台主辦的「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看到志工們遠從各地來到台東服務偏鄉孩子的那股赤忱,令他深受感動而主動寫信給基金會,希望自己可以向營隊大哥哥大姊姊學習,也為偏鄉的孩子盡一份心力,所以在國中的兩次暑假中,他都擔任英語營小志工(Helper),雖自知能力仍不足,只能做類似負責行動音箱的簡單工作,但他一直記得一位志工 Ken 哥哥跟他說:「這雖然是一件很簡單的工作,但是卻非常重要,你很負責,做的很好 !」這句話讓他明白,想要成就大事要從把小事做好開始。

進入高中學習生活,「獨立自主」與「思考判斷」就成為高中生最大的學習與挑戰。胤龍同學認為均一高中無論是自主時間的安排,或是從各種資訊中如何找到有觀點的答案,都和其他一般高中不同。以國際連結課程 ( Combined Studies Program ) 的 專 案 報 告 練 習 為例, 胤龍同學對於觀光發展對台東的影響 ( Case Study:崁頂部落 ) 及不同國家之老人社會福利比較 ( Case Study:瑞典與韓國 ) 兩大主題深感興趣。過程中除了要彙整國內外多元資料、準備英文報告外,帶給他最大的學習動力是必須真正對主題有深入的了解與多元的思考,才能即時回答與會者排山倒海的各項提問。在這樣歷程中,讓胤龍同學累積了英文報告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更讓他從過去關注知識層面的學習,漸漸觸及內在感受,在心裡升起了一股想要把社會變得更好的使命感。

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下,胤龍參加了國教署主辦的「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青年領袖培訓營」, 表現優異的他,在全台灣各高中原住民學生約400 人的初階培訓中,順利進入 50 人的中階培訓以及 25 人的高階培訓,最後並取得前往紐、澳進行 11 天國際交流的機會。此次行程,主要讓學生認識與南島文化同源的毛利文化、世界遺產與外館,希望在宏觀的國際視野中, 提升台灣原住民族群的自信。出訪之前,胤龍給自己一個目標,就是每天要反思,為什麼紐西蘭、澳洲人做得到,台灣做不到 ? 台灣可以從這兩個國家的經驗裡學到什麼 ? 他分享在奧克蘭,有一個令人驚豔的「社區冰箱」機制, 一位負責人員說明:「社區冰箱是政府為了街友或家庭經濟較差的學生,在肚子餓時可隨時取用。」台灣學生很好奇冰箱平常由誰來清理, 對方表示這在當地不會構成問題,自然會有人主動把過期或爛了的食物處理掉;反觀台灣, 公用冰箱的整理常令大家十分頭疼,由此可見生活文化的差異。

在畢業前的最後半年,胤龍希望運用均一的英文學習環境,加強英文能力,為 2018 年出國就學做足準備。其國小導師朱連惠曾在臉書上如是肯定與祝福:「當初對於要推薦胤龍去均一,內心非常掙扎,而今從其談吐中感受到均一讓孩子增長了自信,也培養出更多求知的動力和能力,加上得知他大學之路已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多年的不安總算比較踏實,祝福這孩子在未來的旅途上更穩定,在幸福中建構自己的那天片,加油 !」

特別感謝 Shih, Jih-Tzer 先生與芝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