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道超車 ─ 均一創新留學計畫

新冠肺炎疫情的擴大,大概是我們這一世代所遭遇最大的挑戰,到底它會讓人類變得更加謙卑或更自私,還有待考驗。不過再次證明的是,全世界是一體的,無人可置身於外。

培養人文關懷、探索自己、看見世界、貢獻家鄉,是台東均一實驗高中以下稱均一希望帶給學生的。目前為止兩屆的高中畢業生,大多透過特殊選才或個人申請的入學管道進入自己喜歡的科系,對於準備好出國的學生,學校也舖路支持。兩年來,有五位就讀美國兩年制的社區大學,五位分別至United World CollegesUWC 世界聯合學院加拿大、哥斯大黎加、波士尼亞、德國和荷蘭,其中三位是讀完高二便出國。疫情之故,學期都提前結束,改成線上學習,他們也安全返台。

嚴長壽董事長為均一學生尋找「換道超車」的路徑 ,成立「創新留學教育基金計畫」,因為他認為「愈是資源不足的地方的孩子,愈需要國際化當推手」,為家鄉的未來擴展出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個長遠的計畫,無論全球經濟變得多麼嚴峻,我們會繼續做下去,因為只有人類更了解如何相處與認識彼此文化,世界才會走向共生的未來。

出國學生的回饋

人在舒適圈時,有些事情只停留在腦袋知道,而同一件事發生在陌生的環境時,強大的挑戰會讓身體牢牢記住,老生常談也內化成智慧!十幾歲到海外求學便是一個加速成長的過程,讓人更深入認識自己、被迫獨立以及精進英語。

周胤龍 - Olympic College 美國華盛頓州

「有時逼自己,才能看見最優秀的自己」。布農族畢業生周胤龍Umas於11年級時寫下他的學習心得:「小時候我看到這句話完全不懂,直到這學期,我才完全了解它。這句話成了我的信仰。一開學我們就被一堆報告趕著跑,幾乎每個科目都是,雖然很累,但報告讓我對這些科目更加了解。」

他在美國的日子,一開始對一切事物是畏懼的,經過一段時間轉變成能夠獨立接受任何挑戰。這樣的轉變或許是因為知道在美國的時間有限,所以努力讓自己去嘗試及碰壁,用最大的力量來使自己成長。他完全沒讓他的「信仰」失望。

上課時,老師問的每個問題都有人搶著回答,雖然答案不見得正確,但是多數人都很享受與教授一起找尋答案的時刻。一開始,他非常不理解這個現象,總是以「美國人比較有自信來欺騙自己」,但慢慢適應課程及環境後,才發現比起自信,同學們更有著不怕錯誤的勇氣。

胤龍覺得自己在處理事情上不容易投入,也易失去信心。兩年的學習,讓他學到即使遇到不熟悉的事,也要努力去嘗試。如果一直因為害怕犯錯而刻意躲過問題,到頭來還是無法成長。

由於好奇美國社團的幹部運作方式,他申請並得到International Club 的 Club Officer 一職。學到最為可貴是要主動發現問題,而不是一昧盲從。「如果只是單方面接受 Club President 的想法,我們這些 officer 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好的團隊就是要讓想法碰撞,才能變得更完善。」他深刻體會到跨文化溝通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很多也很複雜,想要成為國際化的人,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透過Intro to Human Service這堂課探討的美國常見社會議題,像是毒品及槍枝氾濫、遊民等,他了解到有時平常人們所認為的公平正義背後,反而會引發更多問題。因此要以陪伴者與開拓者的角度,而非施予者來協助弱勢拓展人生的成功。「雖然嚴總裁很早之前就提過,但是經過這堂課後,我更加理解這個道理,並希望朝著成為這類型的社工師邁進。」

除了校內的學習,總裁的友人梅姑姑也帶他旅行。他親眼見到年近70歲的她樂於挑戰新鮮事物的熱情、勇敢活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雖然我也喜歡挑戰新事物,但是綜觀來看,我也只是在我的舒適圈裡。」去年暑假他說他回台灣「旅行」。為什麼說「旅行」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以不同的角度看家鄉。由於停留的時間不長,更認真地享受每一刻,也透過為來訪的日本同學導覽,重新認識這塊土地,意外發現,自己對於家鄉還是有許多的不認識。」

胤龍已完成二年制學業,預計今年五月份取得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將在台服完兵役並於均一擔任助教工作,同時線上修習美國的進階課程

洪敬哲 - UWC波士尼亞莫斯塔爾Mostar

UWC在台官網寫著:UWC為全球性的教育運動,旨在讓教育成為一股使人類、國家與文化團結一致的力量,共創和平及永續的未來。

「在被UWC錄取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波士尼亞這個國家。回想剛來時我像個怪胎,因為我真的很不擅長社交,我沒有和任何人互動,沒有和別人說話,甚至連同齡的青少年我也不想連結。」

(洪敬哲擔任校園攝影師的作品)

UWC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以UWC Mostar為例,全校200多位學生來自60個國家。必須全英語上課和生活,這對剛到學校的敬哲而言不是一種舒適的狀況。但是,他說「當有更多時間獨處時,總會找到解決方法。」他漸漸開始和人們交談,開始去派對,開始成為學校攝影師。他開始了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我通常會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完成不同的學校任務,花時間思考。我克服了我的弱點。」

均一畢業之前的三個禮物

在學生往外翱翔之前,均一是如何協助他們向內認識自己以預備未來?

每一位均一國中生和高中生畢業前都要對著全校師生進行專題報告。上台報告只是最後的成果,準備的過程,是學校送給畢業生的三份禮物。第一份禮物是「認識自己」,做專題第一個提問就是:「我要選哪個題目?」每個人必須探問自己:「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執行時,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看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點,是否能堅持、還是想放棄。這是第二份禮物,「學會和自己工作」。

做專題的歷程是個「循環」,從「我」出發去參與世界,又回到「我」去認識自己,調整好自己為世界給出貢獻。第三份禮物便是「勇敢地做自己」。

如同敬哲和學弟妹分享:「我知道你必須完成許多演講和活動,有時由於不良的習慣或時間管理不當,甚至會耗盡時間。儘管如此,請不要迴避或厭惡學校為你提供的一切。我經歷了你所經歷的一切。」

為什麼「換道超車」

均一自許為偏鄉教育探路,這也是嚴董事長辦學的初衷——讓經濟弱勢的孩子有翻轉的機會。當考試升學仍是台灣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的選項,而每個人先後天條件各異,「就像賽車,若想超越前車,車手就得『換道超車』才有機會翻轉名次。」

均一鼓勵品行優異、具天賦及綜合學習潛力的學生出國,希望學生在更多選項下,走出自己的天賦之路,經過海外二年密集的試煉後,若想先就業,其競爭力將不亞於甚至高於尚在摸索自我的在台的大學生;而對於想留在海外繼續升學的學生*,相信均一已經為他們準備好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往後必須靠自己精進。

*第一年六位出國的學生,一位將在台服兵役並工作,五位則決定在海外繼續升學,其中二位已獲得美國大學的獎學金

《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說:「若你要建造一艘船,不該召集人們收集木頭、分工、告知任務。而是教導他們,嚮往無盡廣闊的海洋。」海洋何其大,若年輕愛探險的心不在此,或許我們可助他航向彼方。

同樣是透過創新留學教育計畫到美國讀書的邱紳騏,2019年完成了South Seattle College的課業,申請到美國航太大學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並順利接軌二年級,他有過類似的體會:「如果是就讀其他高中,我可能是太空迷而不是朝著航太專業工作前行。」

從小我到大我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人類是更加謙卑或自私呢?疫情提醒我們,對世界必須更關心,對不同的族群和文化要更有意識地去認識去同理。而有時認識必須透過置身他方進行對照,無論是認識自我這個個體或自己的國家。

幫助學生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定位,踏上更寬廣的人生旅程,也為花東種下更多國際化人才的種子,是均一希望帶給下一代的禮物。資源有限蕞爾小島的台灣,需要更多能擅用英語與世界溝通,且具國際視野的人。

【關於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

2011年嚴長壽接任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後,次年即成立「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設立獎助學金,專款支持居住於花東地區經濟弱勢的家庭。2015年在黃景裕校長帶領下改制成為1-12年級的完全中小學;2019年通過教育部許可成為「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

因應首屆高中畢業生的國外升學需求,2017年設立「創新留學教育基金」,並且為了提供出國學生有在地支持系統,同年在美國成立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ACFI非營利組織,成為提供教育基金的主要來源。感謝ACFI所有董事及捐款人的支持,及在地天使包括王文漢、Mary Chang、梅姑姑等提供均一學生在地照顧,像是在美國的家人。並感謝所有默默支持這個計畫的天使們。

出國的經費由「創新留學教育基金」全額或部分支持,或是學生申請到UWC獎學金;少數則全額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