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果實藝術創作營

由張艾嘉女士創立的果實文教基金會首次與公益平台合作,將第 12 屆果實藝術創作營(以下簡稱果實營)帶到台東,營隊主題為「我什麼都知道,可是 ……」,總導師杜思慧以這句話來解讀千禧年世代的孩子 : 當有任何疑問時,只要在網路上輸入關鍵字就能得到答案,卻也讓人缺少了起身尋找、摸索並思考解方的過程 —— 人們看似什麼都知道,卻也感到不安和匱乏。以此為起點,營隊透過四天課程和三天表演排練,引導來自全台的 60 位學員感知自己的肢體與表達,展開一段重新認識自我潛能的旅程。 

大師雲集的課程 青春的夏日巡禮 

2020 年果實營滿滿地融入了東部創作資源與藝術能量,課程包含三個軸線:「文化體驗」、「說好故事」,以及「表演力」。「文化體驗」中,宋海華老師的圖騰刺青課,帶學員認識刺青之於原住民部落裡是生命、尊榮與能力的象徵,並示範排灣族傳統的「拍刺」紋身法;謝博剛老師分享部落地圖、布農族小米文化和苧麻織品的傳承、狩獵和古謠的傳唱;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帶著學員們到鐵花村,感受音樂縈繞、充滿故事的市集攤位如何營造出台東的藝文聚落;校外教學當天,有「公共藝術教母」之稱的賴純純老師讓大家從大自然中取材,在她工作室的木板門上,以拼貼完成各具風格的創作。 

為了在成果發表時「說好故事」,營隊邀請現居都蘭、擁有 30 多年編導與攝影經驗的陳建鄂老師,他以學員拍攝的照片為素材來剖析攝影的奧秘;CNEX共同創辦人蔣顯斌老師則以提問:「如果是你,會想拍怎樣的紀錄片?」讓大家挖掘出自身關注的社會題材;音樂課李承宗師,不僅將音樂融入生活,更融入生命。他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覺得不被了解的時候,這時候就讓音樂療癒你,從音樂裡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與人生,或許就不會那麼孤單了。正式演出前,每堂「表演力」課程和小組討論,都以不同角度回應著「我什麼都知道,可是 ……」此提問。思慧老師的劇場課讓學員躺下,感受呼吸與身體的重量,再透過行走速度的快慢切換與肢體雕塑,學習專注自己,同時關注周遭;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蹈課引導學員伸展肢體,靜心感知每一塊肌肉的力量、調整自己的音調、傾聽,與教室內每個人的頻率融為和諧的一體;在月光海音樂節的微風細雨中,每個人以最自在的姿態在草地上舒展開來,放慢步調感受自己和大自然的關係。老師們傳遞的不只是專業知識,而是從內心出發,根本地引導學員們透過藝術認識自己,也打開感官去認識周遭的人與世界。

從課程的參與者轉為產出創作的人 

果實營以「小果實」稱呼當屆學員,「老果實」則是回流擔任工作人員的前學員,彼此在營隊中開展雙向的學習。剛到營隊時,小果實就像剛落下的種子,摸索著如何打開感官、遲疑著是否要以真實面來面對創作和身邊的夥伴,時而孤單、時而自我懷疑,而老師們在一旁灌溉並觀察著每顆種子的生長,讓小果實逐漸凝聚,也會在正式排練外邀約小組加強練習,一起從課程的參與者轉為產出創作的人。 

2020 年有四分之三的老果實回流。老果實們一次次回到營隊擔任不同角色,就像每年定期充電。不同於以往由兩位導師負責各小組的演出,2020 年由老果實以創作陪伴的導師角色帶領小果實創作。一路摸索著組員的性格與興趣,並結合自己在戲劇、音樂或編舞方面的專業。面對最初凝聚力和動力都還未建立起來的組員,老果實也曾感到緊張、擔心,但他們一 次次的引導,為小果實搭建一方空間能重整並面對自己。 

最後一晚的成果發表,總結了七天密集吸收的養分,結成形狀與顏色各異的果實,四個組別以不同形式詮釋創作。正值高中的小果實,以柔軟觸角認識世界的年紀站上舞台,用青澀而勇敢的聲音表達對青春的困惑,完成一場初試啼聲的動人演出。經過這段歷程,期待每一位成員都能帶著在台東的回憶,日後當迷惘時在心中浮現那個熱愛創作、全心感知世界與自我的模樣。 

* 本文改寫自公益平台封面故事,原作者丁昱瑄

果實藝術創作營

■ 目標  以不同角度思考、學習及生活,在團隊合作中切 磋創造力、思考力、整合力、策劃力、溝通力與經營力 
■ 學員 非花東地區 48 人,花東及離島地區 12 人 
■ 工作人員 前學員回流與新招募大專志工,共 23 位 

本計畫由果實文教基金會與公益平台共同主辦

特別感謝指導老師王耿瑜、杜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