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初任教師志業導入輔導暨知能研習
每年全台約有 2,500 位初任教師進入公立學校展開教育志業,公益平台參與籌辦的「初任教師志業導入輔導暨知能研習計畫」是影響全國性教育翻轉規模最大的專案,2017 至 2019 年共邀請 258 位教學現場的傑出教師,開設 1,310 堂工作坊,並導入「教育共學群」機制,招募超過 500 位由資深教師擔任的共學輔導員(以下簡稱共輔員)陪伴 7,000 位以上的初任教師。
在計畫臻於成熟之際,公益平台逐步將執行工作交棒給彰師大團隊,完成階段性任務。然而 2020 年因疫情爆發,教育部決定將培訓課程線上化。為建立適當的線上學習模式,公益平台決定持續參與,與彰師大團隊共同規劃線上研習課程,也藉此契機推動共輔員的「分層培訓」,邀請資深共輔員擔任種子講師,肩負起北、中、南三區新血招募和培訓工作。
挑戰全台最大規模線上教師研習
過去幾年,許多大專院校已建構線上學習平台,然而要提供多達 2,500 位初任教師集中在暑期限定期間內完成線上研習,無論是使用流程規劃、課程品質、網路設備,或是協助講師了解設計線上課程及錄製影片的技巧,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公益平台與彰師大團隊緊鑼密鼓地蒐集各類線上教學執行經驗,盤點相關資源,並就各個環節討論推演,最終採用遠距非同步線上課程,邀請歷屆研習備受肯定的 42 位講師,依照不同學齡層,錄製課程影片,並搭配課後測驗及問卷回饋。課程於彰師大學雲端學院上架後,共有 2,118 位初任教師參加,並開放共輔員瀏覽課程。
共學群精神的傳承與實踐
「共學輔導」是為期一年的陪伴機制,由一位共輔員與 8 至 10 位初任教師配對組成共學群,過去三年以來已經成為初任教師研習的特色之一,也於今年號召了 40 位累積了二至三年共輔經驗,兼具溫暖、專業和熱忱特質的種子共輔員協助培育生力軍,並且邀請連續三年參加,每一屆都號召許多志同道合的教育夥伴加入的鄭麗卿主任擔任共輔員召集人。今年的「分層培訓」機制,先培訓種子共輔員成為各區域的推廣講師,除了協助招募各區新進的共輔員,也更清晰完整地傳承共學群的核心理念和四種共學聚會的方法。為此,公益平台邀請嚴董事長和范希平顧問錄製一套「教育共學群」短片作為培訓的標準教材,內容包含:一 . 教育共學 群簡介、二 . 啟動會議、三 . 例行會議、四 . 充 電會議及緊急求助會議,讓共輔員後續在陪伴初任老師時有一致性的操作方法。
在七月率先舉辦的種子共輔員培訓中,嚴董事長和老師們分享:當世界趨勢改變、局勢動盪,教育是改變社會的基礎。他從對疫情衝擊、新課綱實施等議題作為引導,鼓勵資深共輔員提升視野、反思行動,除了陪伴初任教師提供教學現場經驗,也秉持共學精神,持續精進。共輔員也以公益平台提供的培訓架構為基礎,舉辦了北、中、南三場各具特色的分區培訓:北 區種子共輔員融入自身在課堂上的創意教學方法,讓新進夥伴熟悉共學群的操作;中區種子共輔員以深刻的現身說法,帶大家重溫參與的初衷,也為可能面臨的挫折做好心理準備;南區種子共輔員們做足功課,忠實重現「教育共學群」影片引導方法。無論是首次參加或自願回流再次受訓的共輔員,就在手把手的帶領演練下,蓄積共學的能量。
終身共學 成為更好的教師
教育共學群的運作有三種角色:主持人、值日生、成員夥伴;其中由共輔員擔任的主持人是共學群成功的關鍵。主持人必須確定所有的溝通語言保持正向積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避免變成批判而無建設性的對話。麗卿召集人說,共輔員除了對教育有熱忱之外,還要有「終身學習」的意願。「有能力、有時間協助陪伴的,大多是資深老師,甚至是像我一樣的退休教師」,然而在社會觀念、科技趨勢都快速變化的現代,豐富的經驗是寶貴的資產,也可能成為侷限。因此,要能開放地和新世代教師交流,從夥伴關係的心態,以「I Statement」的方式一起探索多元的可能,甚至精進溝通技巧、會議管理、彙整判斷、同理心、鼓舞激勵等領導力。
今年有效問卷中超過九成的初任教師認為「情感上的支持」是參加共學群最大的收穫,這些支持包括透過彼此討論減輕不安、獲得勇氣與自信、連結夥伴情誼 ……。而藉由彼此的經驗認識不同教學法、理解工作場域生態等,也都是共學群發揮的作用。許多初任老師也提到在共學聚會的過程中體認到「原來資深的共輔員也不是一路順遂」,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都是未來面對困境的能量。
三年來,教育共學群讓更多老師在教職生涯的起步階段,就能透過經驗與新知的分享、教育理念的傳達,幫助彼此成為更好的老師。嚴董事長期許共學群的每一位成員在不同的教學職涯階段都能持續學習,傳遞共學的精神,成為改變台灣教育的重要力量。
初任教師志業導入輔導暨知能研習
• 線上課程 54 堂,共 2,118 人報名
• 種子共輔員 40 人(邀請推薦制)
• 共輔員招募 361 位(154 人回流,約 42.66%)
• 教育共學群培訓影片 https://bit.ly/3f7rTl0
本計畫由教育部主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師培中心承辦,公益平台負責課程、共學輔導機制規劃及講師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