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均一中學部實驗課程與計畫

均一實驗教育開始於2016 年,學生的學習圖像為「做人、生活、做事」。透過「創意學群、社會實習、自主學習與專題」實驗課程與計畫,讓每一位學生在「試探、啟發、成就」的過程中,累積挑戰未知的經驗,並且更加認識自己。發現孩子獨特的天賦,是教育的本質。

「創意學群」從試探課程到學群分流 迎接學習的挑戰 

高中部的「創意學群」以餐旅、藝術、建築為主軸,透過「學群」的概念設計3年的系統課程,利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導向學習」,透過真實世界的問題,持續深究與探索,最後產出行動方案,這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及自我當責的能力。

10 年級上學期先進行試探性課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接觸基礎的「國際餐旅、當代藝術、綠能建築」課程,課堂老師會藉著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個性、潛能與學習特質,並引導學生看見自己的學習,學生接著會在分流的〈自我推薦函〉裡寫下對於自己的期待與學習反思,並選讀專精其中一個領域,直到高三畢業。學生們常問:「興趣和學習特質哪裡不一樣?」、「我好像什麼都可以,但是我怎麼知道哪個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為什麼不能依照我選填的志願進喜歡的學群?」

學習特質反映的是學生的個性以及與生俱來的天賦,學群分流會依據學生的特質來選擇、判斷,而非學生或家長的期待。通常適合藝術學群孩子的特質是能外放也能內斂,他們情感豐沛、想像力天馬行空、創意無限,在自由的學習中,要收斂發散的思考確立方向;建築群的孩子善於觀察、思考或喜愛動手操作,因此要中和理性與感性,在實作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設計思維;餐旅群的孩子通常內斂、樂於分享、與人為善,也擁有敏銳的觀察及反應,總是處於幕後服務大眾,需要挑戰「動靜皆宜」的學習能力。若孩子可以先不被主觀的喜歡或不喜歡限制,願意接受挑戰,他們的學習結果總會讓自己與老師驚艷。學生與師長、家長與學校之間需要先建立「信任」,面對未知,掌握不斷的學習,孩子們就能找到自信與確定感。

4、5 年前創意學群推出之初,常有人抱持疑問:「學校是否走向技職教育?」實際上創意學群的課程核心緊扣在培養學生「做人」與「生活」的素養,學群的分流是為了在「做事」的學習上,同時兼顧興趣與職涯探索的目的。目前均一已有兩屆實驗教育的畢業生,三屆正經歷實驗教育的孩子,透過以下分享,讓我們了解孩子的學習特質與他們的學習內容。

12年級 翁顗媗|綠能建築
上學期試探課程結束後,原本我的第一志願是國際餐旅,第二志願是當代藝術,第三才是建築。把建築放在第三志願,有可能是上學期最先上的是建築,課程記憶太過久遠,也可能是還未完全釐清,更多的是害怕建築課程太難,適應不來。後來,輔導老師菀妍來找我,她看得出來我對於藝術有興趣和潛力,但在當代藝術的戲劇課程裡面,我不太擅長戲劇表演,能發揮的空間有限。或許綠能建築更適合我一些,希望我可以仔細想一想。聽完菀妍老師的話後,我覺得可以給自己一次機會,挑戰未知的領域。
兩年半下來,一開始的擔心完全是多慮了,自己反而樂在其中、主動學習。社會實習也毫不猶豫的選擇沛淳老師的事務所。這些日子累積的能力,讓我有勇氣選擇建築為未來的志向。
 
108 畢業生 胡宇濤|綠能建築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大一
試探性課程結束,我優先考慮的是綠能建築和國際餐旅,那時老師建議可以選擇對自己覺得比較困難的組別,加上我從小就對建築師很感興趣,所以最後決定綠能建築作為我的第一志願。
我在綠能建築除了學到專業能力外,最多的是領導能力,每個人學習消化的速度都不同,擅長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我比較擅長思考現場如何施工、運用什麼工法、解決問題等方面,所以經常是我帶著大家操作,面對不同能力和態度的人,讓我思考該用何種方式請他們協助我完成工作,這在前期是蠻大的困難,花了一段時間磨合。有關專業能力的養成包含平面、立面、立體繪圖、木工、鐵工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自身安全。
準備申請大學階段,我最後選擇與醫療相關的科系,我發現自己最有興趣的是人,並非建築物,雖說建築物本身就是設計給人用的,但當我自己嘗試設計的時候,我的出發點都是以人為主,像是思考椅子的設計,需考量椅子的高度、深度、寬度、椅背的高度等等,我都是先思考人的活動度、姿勢、出力方式,比如怎麼樣的坐姿最不會有代償動作,能夠把全身力量傳導到地面,再去測量自己的動作,最後設計出椅子的尺寸。當我設計越多不同東西的時候,我會去思考更多人的運動方式,以及了解更多自身的感受,才確信自己對於人體是更加感興趣的。
 
108 畢業生 李褆|國際餐旅
東海大學 歷史學系大一
三年的國際餐旅課程,是我高中生活裡重要的一個部分,這些食材讓我了解在餐飲課中,充滿許多等待我去研究、改變與掌控的發現,並找出專屬自己的料理方式,讓我在享用料理的同時也獲得成就感。
國際餐旅的課程不只是煮熟食物再吃掉的一門課,其中也有業界老師上的國際禮儀、調酒,同時也有民宿經營等課程,讓學生實地體驗;而我認為課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前往業界實習,我們要把自己調整成全身心注重在工作上的員工,應用課堂所學知識,靈活應對上司與顧客的種種意見,會產生壓力是正常的,但在這之中我也學到了做人的方法。
收獲最多的是同學間的情誼,餐旅的課非常講求合作分工,有時是幾個人煮一份餐點,而有時則是動員全部人籌備一場餐會,之中少不了許多同學間的溝通、摩擦與相互了解,我也跟ㄧ些人變成了國際餐旅中的工作夥伴,甚至到大學後還會互相交流料理食物的心得。
 
107 屆畢業生 杜佳馨|當代藝術
淡江大學 俄文學系大二
學群分流時,我選擇的是國際餐旅,因為我覺得藝術的課程需要很多的呈現跟表演,國際餐旅好像單純一些;然而和老師談過之後,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選擇,最後選擇面對、發掘自己的人格特質,所以加入了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學群除了可以認識作家、不同時代下的作品理念,更棒的是我接觸了戲劇,原本我以為只是單純的演戲,但老師帶我們做了很多走路、呼吸、和想像的練習,這些比我演過的角色更讓我覺得受用,更有感於日常生活。像現在,我也時常意識到自己的呼吸,思考自己為什麼下意識地使用這個姿態等等。
在當代藝術課程裡,我們也嘗試將音樂、舞蹈與戲劇結合,曾發想了兩個實驗小劇場和準備一齣經典百老匯音樂劇等。

 

「創意學群」在經驗中創造新的學習脈絡

升上 11 年級後,創意學群以專案、特定學習任務作為學習主軸,在實際的情境中,透過同儕合作、探究、建構個人知識觀來完成團隊任務,呈現各階段的學習成果。

藝術群模仿音樂劇及創作實驗劇場、建築群實作校園地景專案、餐旅群以主題餐宴為目標,三個領域的製作方向及呈現內容會以當屆學生的學習特質與發展而定,而學生正向的回饋,總會激起老師想給予更多,教與學的成就因而在互動中建立了默契與信任。例如音樂劇《異形奇花》充分展現107 屆學生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學習特質,他們像吸收力強大的海綿,在戲劇藝術、音樂及舞蹈的課程中,跨越害怕、矛盾與不安的情緒,在舞台上自信表現;108 屆學生善於動腦思考,在戲劇藝術課中加入文學的基底,編劇以《惑。拾玖》之名,以實驗劇場的形式演出,這是學生們從高一開始創作發展的劇本,結合音樂及舞蹈創作做為畢業呈現。學群間的合作,則給予師生另一種合作機會,像是藝術學群的舞台設計是由建築學群負責,他們考量不同角色的需求,也兼顧視覺美學、燈光音響技術等學問,兩個學群有各自的期待,如何利用雙贏思維完成一件專業挑戰,對所有同學們來說都是考驗。

當餐旅與建築學群一同現身,結合空間設計打造移動式餐車,作為餐點的陳設,是一場視覺美感與滿足味蕾的饗宴。餐旅學群的學習目標並非專業技能,而是藉由對於旅宿實務的學習,豐富生活知識與素養,均一於每年會在節慶或是劇場公演後舉辦感恩餐會,邀請幕後支持均一實驗教育理念的天使們參加餐會,表達感謝,餐旅學群同學從在廚房準備食材、宴會前的餐桌布置、餐飲準備到宴會時的餐間服務,他們所展現的款待服務,都是一點一滴學習歷程的最好展現。

「社會實習」讓自己更有勇氣與自信

20 天的職場實習是均一高中學生畢業前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之一。踏出學校舒適圈,擴展多元領域的經驗,向職場前輩學習正確的工作態度與技能。職場和學校的大不同,往往讓學生有許多不適應,但最終學生看見自己的特長和潛能,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與成長。

高三生 林昕妤|九太音響工程有限公司
在社會實習時遇到了很多問題,但也學習到很多,同時也發現很不一樣的自己。從最初如何和團隊相處、說話的態度拿捏就是一門學問,隨著面對不同角色而調整自己。在專業技術部分,觀察燈控的技術⼈員工作,學習前置作業、設計、現場的反應與控制。最重要的是,透過技術人員的回饋,我才看見自己其實是願意在問題發⽣的當下就⾺上去解決的⼈,我也獲得「你是值得託付的夥伴」的回饋。
 
高三生 蕭柔恩|誠品行旅
在進到餐廳工作之前,一直覺得餐飲服務業是很簡單、不需要專業的工作;但開始工作後,發現細節很多,必須什麼都要會:後場、現場、收銀台酒杯跟布巾都得注意,更需要了解整個流程,才能順利維持一家餐廳。在房務部,我在態度上學習到更多,在很累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更要磨練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很多時候都是獨自作業,我也學習到要當一個誠實負責的人,即使只有我單獨工作也不偷懶,將事情好好完成。在房務部也發現了很有趣的現象:身體不停重複性的勞動,雖然感到疲憊,卻也幫助自己思考,獨處的時間想清楚了很多問題,是很特別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