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

用圖紋訴說來自土地的故事 — Ata。卡塔文化

走進座落在台東糖廠園區內的「Ata。卡塔文化」,偌大的倉庫空間,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木雕、編織、金工、刺繡等原住民生活工藝與飾品;更往裡走,工作室的窗玻上一幅排灣族琉璃珠譜,一顆顆色彩鮮麗的圖紋珠子細細數述著它們所象徵的涵義:勇士之珠=功成、英明,眼睛之珠=守護、平安,太陽之珠=誓約、承諾,鳳蝶之珠=靈敏、聰慧…。

2013-03-01

打造夢想與感動的創作力 ─ 公東高工木工營

台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台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台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台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台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台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這所學校就是位於台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台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2013-02-01

為部落青年建造一條永續歸鄉之路 ─ 余水知歡民宿

偏鄉部青壯年為尋求就業機會,往往必須離鄉背井到城市發展,久而形成嚴重的部落中空與隔代教養現象。為結構性改善這個問題,公益平台嘗試在台東長濱以余水知歡為培訓地,透過民宿管家培訓,為在地青壯年打造學習經營的機會,再造部落生機

2012-12-31

穗科手打烏龍麵 ─ 傳承最純淨的愛與感動

推廣感動服務理念已經好一段時間的嚴心鏞,在不斷四處分享與演講中感動了許多人,但是他想他應該還可以再多做一點事情,為更多的人服務,於是他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並且也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

2012-12-01

走出部落的自信與未來 ─ 三仙台比西里岸的故事

位於三仙台附近的比西里岸,從pawpaw鼓樂團成立開始,凝聚成一股部落改變的催化力量。隨著部落文化中心的成立,及勞委會「培力計畫」的進駐,讓部落自發性的投入改造,也重建了整個社區的產業與自信心。

2012-11-01

為偏鄉孩童開啟另一扇眼睛 — 讓公益之愛不斷延續

公益平台「捐出你的舊相機‧為偏鄉孩童開啟另一扇眼睛」活動,歷經二波各自為期二個月的募集行動,總共募得超過4000台相機。所有募集到的相機已經全數處理完畢,除了送往花東偏鄉學校外,爲了讓公益的力量繼續延續,公益平台也將部份募得的相機,轉捐贈給九個原本即長期致力於偏鄉服務的友好基金會及企業,包括研揚文教基金會、研華文教基金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立賢教育基金會、文向教育基金會、國際藝術公益協會和台中亞緻飯店等。同時公益平台也分享相機整理分派的標準作業流程與攝影志工教學的經驗,希望這些夥伴基金會能在其他縣市推動更加順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