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從教育中找到自己的樣子——不老部落原根職校

「Bulaubulau」源自泰雅族語,意謂閒晃、漫步。當旅客踏進宜蘭寒溪村,進入這個以「Bulaubulau」為名的不老部落,在它背後有著部落族人堅持「生態、生機、生產、生活、生存」的故事,以及近20年來,貫徹於環境、部落營運到人才培育努力的成果。這個以部落永續為原則的地方,成為了台灣體驗原住民生態與文化的示範基地。 順勢而為,循環往復,與自然和諧相處  2004年,...

2023-03-15

親手造一艘船、做古老的阿美陶——在長濱的土地上 找回阿美族的文化傳統

阿美族藝術家Lafin Sawmah有一個美麗的計畫,他想藉由造船進行一個藝術創作,繼承阿美族的海洋文化。為了更具體實現這個計畫,不太會划船的他,還苦練三個月,跟其他部落的原住民組成了台灣第一支支架大洋舟隊伍「南島台東隊」,到新加坡參加國際賽事。「我想要繼承我們祖先的海洋文化,那種不畏懼、勇於挑戰的精神。」 他造一艘船,但意義又超越造一艘船,「很多南島民族都有造船的傳統,阿美族也是,...

2023-02-07

一場拾取靈感的遊戲 《無名的繆思 INVISIBLE MUSE》江賢二+林友寒+周裕穎 跨界聯展

創作能量源源不絕的當代藝術家江賢二,去年(2022年)底才於「給他第二個藝術生命」的台東結束個展,此時在「出生地」台中舉辦《無名的繆思 INVISIBLE MUSE》聯展(展至3月11日)。由江老師、「江賢二藝術園區」建築師林友寒以及時尚設計師周裕穎三位創作者共創,拾取了未知的、瑕疵的、畸零而古怪的物件,成為各自藝術的「繆思」。 此次展覽跨足繪畫、建築與服裝三個領域,從「撿起」到「發現」,...

2023-01-15

台灣觀光亟需轉骨——嚴長壽:從「匠」到「藝」展現文明

(本月封面故事轉載自《聯合報》為新年之始企劃的「2023名家新視野」| 原文出處)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口述、記者何定照整理 陸客來台走馬看花 旅遊變成一次性消費 台灣曾有段時期有大量陸客前來,回頭看,那些快速倉促的行程,其實沒為台灣帶來更多經濟成長,只是種短期夢幻。近年疫情衝擊全球,我認為這恰好是台灣觀光轉型契機,也就是應告別走馬看花,轉而重視並提升在地生活文明。...

2022-12-14

行走於藍海的太空人——喚醒台灣海洋文明的DNA

(攝影 / Offshore Life Studio 王睿) 根據考古資料推測,4000多年前,居住在台灣的史前居民與鄰近島嶼有著密切往來,這些島民擁有能頻繁穿梭在這片海域的航海能力。源自台灣的古南島語因此散播開來,先後傳遍了島嶼東南亞和大洋洲群島,南島語成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龐大的語言,分布在夏威夷、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與拉帕努伊(復活節島)之間。(註一) 「我們的祖先就像是太空人,...

2022-11-14

勇於做夢,初心不改——訪走風的人 獵人學校創辦者 亞榮隆.撒可努

延伸嚴長壽會客室第三集(來賓撒可努與戴雲),本月封面故事轉載自 人本教育札記396期 讓吹來的風流動,灌進,我們叫替風開路的人; 凡經過的地方,讓風跟進追流,我們叫風的路; 替風開路的那個人,我們叫走風的人。   煙會說話,風有顏色, 天上的星星來自於母親的眼淚,鹿的跳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