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學堂「為2030做準備」一個鍛鍊思辨行動的實驗教室
「如果世界一直變,未來怎麼準備?」 「如果人的思維不是寬容開闊理性的,徒有民主制度是不夠的。」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致力於培養台灣青年人的全球視野,2022年1月首度推出「思學堂」,以「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鍛鍊為核心課程,內容涵蓋「永續、民主、科技與未來」。5天4夜的營隊於台東舉行、部份課程在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進行,40位25歲以下的青年(包括3位均一高中生)...
了解特殊學生需求,成為支持孩子生命的教練
公益平台「傾聽者計畫」 2021年8月上線後,「特教生與融合教育」該系列受到頗大的迴響。錄製內容的曲智鑛老師從小就有明顯過動特質,大學時期陸續陪伴許多特殊需求的孩子,他發現特殊教育在學校體制與家庭的諸多鴻溝,因而在學期間便成立了特教工作室。「光是努力改變孩子是不夠的,也要同時影響他們身處的環境,」曲老師的經驗談對於身邊沒有特教生的人,也往往具有相當的啟發,或許那是一份做為人的覺察,比如,...
接納自己 才有前進的動力 —「傾聽者計劃」之自我覺察與安頓
大眾對於老師及第一線助人工作者有很高的期待,彷彿「態度溫和」、「隨時保持正向」、「有能力解決問題」都是必然的。但老師也是普通人,也會面臨無法解決問題、情緒低潮、甚至發脾氣。然而,就像卸不下的偶像包袱,老師常壓抑情緒、不敢說出內心真實感受。久而久之,當累積下來的壓力和挫折排山倒海來時,可能傷害了自己與他人。如同一條緊繃著的橡皮筋,很快就彈性疲乏或斷裂,必須適時鬆綁才能持續保有彈力。
跨界的再創作 — 當江賢二藝術走上Runway
「現在沒有太陽,所以也不一定看得出來海水是藍色,再過一個鐘頭,彩霞出來的時候會更美,雖然是灰色、淺灰色,但還是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點藍色。」藝術家江賢二坐在金樽工作室前,跟時尚設計師周裕穎分享他日日夜夜面對的台東海邊,每日太陽落下時,海面上瞬息萬變的顏色。台東給了他創作的第二個生命,因此他也希望將這樣的感動傳遞給其他創作者和藝術愛好者。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這樣的感動,會轉化成另一個創作的起點...
歌聲背後的故事 ─ 胡德夫 X 嚴長壽
公益平台2021年全新企劃一系列對談性線上直播節目【嚴長壽會客室】,嚴長壽董事長與這幾年一起在台東耕耘的好朋友們,聊聊大家在不同面向為花東永續所做的努力。 嚴董事長認為花東是台灣邁向永續最有潛力的示範點,2009年他成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發掘部落文化特色、提供部落青年更寬廣的學習視野,鼓勵在地人以更尊重土地的方式生活,讓花東能走向我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嚴長壽會客室】...
從阻力到動力 ─ 跟著「傾聽者計劃」認識「壓力」
公益平台因為「傾聽者計劃」認識了陳永儀博士,她說在廣泛的心理學探討的議題中,最喜歡研究壓力與情緒兩個題目。雖然我們都不喜歡壓力,對於「有情緒」的人,也常貼上負面標籤,但無論是負面壓力或負面情緒,都有其積極存在、推動前進的意義。 現代生活的本質容易產生壓力。在農耕時代,一整個村莊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般,不分彼此,互相幫忙。孩子不需要褓姆,村子裡總有幾個鄰居可以幫忙看孩子,家裡更是不用請人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