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融入教學工作坊 — 陪伴孩子探索生命的精彩
I am different but not less. 我跟別人不一樣, 但沒有比較差。 ——電影《星星的孩子》 「五大洲電影學習法」是陳建榮老師十年前就帶領班級孩子實行的影像閱讀教育,他從世界五大洲五個國家中選擇獨立製片的小品,與學生分享與討論,甚至讓孩子自創結局,發想創意。這種由帶入異文化觀點去思索的方法,不僅能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裡和世界接軌,更讓教師也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
攝影遊戲工作坊 — 自由之心.探索之眼
改變世界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 楊雅棠老師透過「遊戲」開啓大家對感官世界的好奇心,引導獨立思考、合作溝通與思辨。這個工作坊並不是按步就班教攝影技巧,也沒有告訴大家拍出好照片的法則,因為雅棠老師想讓每個人都能挑戰的是「膽大心細的觀察」,以培養敏銳的美感經驗,讓每個人能學習放開心中看待事物的框架。 ( 以下為學員分享 ) 體會自然的美感與頻率,成為一種生活能力 張世宗 / 嘉義東石高中教師...
2017 藍偉瑩老師共備社群
素養導向課程發展 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的提問與主動學習的動力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若要教會學生釣魚,老師必然要先學會釣魚,在教學場域便是「教學生教材,不如先教會學習」, 這即是課程共備存在的價值。 主持共備的藍偉瑩老師認為,透過共備社群成員們的對話、溝通、交換彼此不同的教學經驗,才能創造教師更多元的觀點、引導深度思考的提問、聆聽討論與反思、促進學生主動學,達到教學精進的目標。...
2017 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工作坊
學做事也要學做人,教育不只要發展孩子的天賦,更要培養公民素養,因此均一教育學苑成立之始,「生活與品格」就是課程架構中重要的類別,強調從老師自身先內化、再慢慢影響學校團隊和學生的 7 個習慣工作坊便成為學苑長設的課程。 過去幾年 7 個習慣工作坊在花東的推動面臨瓶頸,雖然每位老師都認為品格相當重要,但在校園中,教師考量自我增能需求時,對於品格教學未必有急迫感,尤其當多數老師還不認識 7 個習慣,...
2017 初任教師研習 — 教育路・結伴行
如果一年影響二千五百位初任教師的觀念,十年就可以影響二萬五千位,相當於全台近十分之一的十二年國民教育教師。近年來台灣教師社群日益活絡,由下而上的力量已經幫助許多老師改變教學思維和方法,找回教育的熱忱和自信。除了在職的老師,這股教育新浪潮是不是也有機會提前影響準教師,甚至是仍就學中的師培生。基於這個動機,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師藝司) 張明文司長結合公部門、...
學思達教育創新,讓台灣成為教育輸出國
2016 年公益平台基金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為學思達幕後的行政團隊,除了提供人力資源,更助力聚焦學思達推廣的策略,而由誠致基金會研發的教學分享平台 ( ShareClass ),讓學思達最關鍵的「講義」得以共享,打破校際藩籬,加速學思達成長。 今年學思達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從小學向下延伸到幼兒園並向上延伸到大學,甚至跨出教育圈,受邀到企業分享。海外部分,除了原本新馬港澳的在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