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與部落共生的民宿實習
2012年初,「廣告界教母」余湘為支持嚴長壽董事長的「偏鄉人才返鄉就業與創業計畫」,買下鄰近真柄部落舊稱「真柄老舍」的民宿,改名「余水知歡」後交由公益平台協助經營,作為培訓花東在地青年民宿經營能力的基地。 最能落實「在地化」精神的培訓方式
以對話開啟雙濱共好永續的契機
台灣四面環海,若要選出最美海岸線,絕非是沿著台十一線的花東一帶莫屬,從花蓮縣豐濱鄉一路南行,左手邊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海平面,右手邊則是壯闊逼人的山嵐景色,直至台東縣長濱鄉,沿途皆是「山海雙拼」的絕美風景。在這裏,生態環境優美,當地有著豐富且多元的原住民文化,處處充滿著讓人一玩就上癮的魔法。 交通與經濟,長濱與豐濱的先天發展限制 雖有著充沛的觀光資源,當地卻也有著地理環境、經濟條件造成的先天發展限制。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沒有火車站、沒有客運站,旅客若想到這兩個鄉鎮,沒有自備交通工具的話,就得要花上半天時間,從最近的花蓮玉里火車站前往,單程至少也要四十分鐘。
2018 學思達教育推廣計畫
學思達五年來,除了量的增長,我們也看到質的轉變。2016年,第一批實踐學思達教學法的老師,透過經驗分享,鼓舞了海內外更多老師願意嘗試;2017年,藉由社群的力量,學思達老師們持續深化了學思達的內涵,在教學方法上擴大應用科目,而海外教師也在各自的情境制度下,發展不同的實踐模式。2018年則是學思達快速成長的一年,許多核心講師主動出擊,在各地自主舉辦工作坊或自組團隊站上海內外工作坊舞台,並深入思考什麼樣的內容、研習方式對不同區域或經驗值的入門老師更有幫助,因而規劃出包括實做、更細緻的主題工作坊,使培訓坊有了系統化的特質和實質影響力。如此深化的工作模式也讓核心講師快速自我提升,不斷精進且更加自信。
2018「108課綱」入校陪伴計畫
近幾年,因應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實施,教育部規劃如:教師增能及教師專業發展支持計畫、培訓課綱宣導種子講師、研發教學示例、前導學校試行等多項配套,期望能逐步協助教師獲取落實課綱的教學知能。然而,多數計畫儘管有其理念,對第一線的老師而言仍不接地氣,此外,教師參與培訓後,因缺乏後續輔導陪伴,在課程執行上仍面臨許多挑戰。 社群是成功推動新課綱的關鍵
Sci-Flipper 為學生而學
2018年,Sci-Flipper (以下簡稱SF)社群創辦人鍾昌宏老師榮獲教育部師鐸獎和GHF創新學人獎,SF社群也二度入選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選。對他而言,這些成就絕非靠一己之力得以達成,應歸功於每一個參與的夥伴和曾給予協助的貴人。 2014年,當時已有六年翻轉教室經驗的昌宏老師,試著在臉書上邀請有志一同的老師聚會共備,首次便有十人參與,討論了七個小時,欲罷不能,這個經驗便催生了Bio-Flipper社群定期共備行動。隨著參與人數逐步增加,吸引理化、地科領域老師的加入,一年多後,社群也由Bio-Flipper更名為Sci-Flipper,逐漸走向跨領域共備。
2018 初任教師研習 — 以陪伴共學啟發初任教師熱忱
過去兩年,教育部所舉辦的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在公益平台與其他民間組織的協作下,開始產生了一些變化。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邀請公益平台和誠致教育基金會參與委由彰師大師培中心執行的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計畫。公益平台負責串連國內數個創新教學社群共同規劃研習課程,此外,也協助建立共學輔導機制,招募跨校共學輔導員(以下簡稱共輔員),陪伴初任教師度過第一年的教學適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