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2017 花東青年實踐工業設計營「覺醒」

「找到『問題』,才能開始整個設計流程」。現今的生活無處不設計,滿足人們極大的需求;然而在我們的生活裡,仍是無處不需要設計-許多細節都值得被重新審視。 啟發尋找議題的能力 今年工設營以「覺醒」為主題,引導學員提升對周遭細節的敏銳力與觀察力。 一開始學員透過「發想劇」展開設計思考的源頭。發想劇中設定五個主角:藝術家、冒險家、遊牧民族、繭居族與老人,依照每個角色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生活模式所設計的情境劇,讓學員擔任「小探員」觀察自己所抽中的角色的行為模式,蒐集元素,甚至與角色互動,開始一連串的發想。

2017-12-28

2017 花東青年實踐媒傳設計營「哎呀,小心肝!」

今年主題「哎呀,小心肝!」是當創作者經過夙夜匪懈的努力,終於完成作品時,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嘆,它也暗喻著設計系日以繼夜創作的日常。每年媒傳設計營的主題都饒富新意,呼應著營隊的核心精神:不設定框架,鼓勵學員大膽探索,透過團隊思辨與溝通,成就出完整的「心肝」作品。 不止於技巧增能,不只是天馬行空 營隊的最終任務是,每組五位成員合作提出完整的作品集,包括一支三分鐘以內的短片、海報以及作品說明簡報。每年營隊都不曾為成品設定主題或框架,而是讓各組從無到有自由發想。許多學員一開始感到困惑,不知從何著手。經過隊輔的提點、每天的專業課程技巧學習, 與體驗課程的創意開發,千奇百怪的創意與故事紛紛應運而生。

2017-12-28

2017 花東青少年英語生活營

在所有計畫中,英語生活營是惟一幾乎與公益平台同時誕生且成長至今的計畫。2009 年底基金會成立,次年暑假便開始了第一屆的英語營。面對國際化浪潮,英語是打開世界的鑰匙,讓花東孩子能與世界的學習平台接軌,有機會翻轉命運;這是為什麼基金會一開始便把英語的資源帶到花東,也希望能夠啟發孩子對於英語學習的動機。而「英語生活化」相當重要,營隊上午的主課程 ( 科學 / 英文 / Hello World ) 和下午的選修 ( 音樂 / 藝術 / 舞蹈 / 體育 ) 都設計了大量互動學習的活動,當學員很投入時,都踴躍地想表達,英語便在有趣的情境下學習了。

2017-12-28

2017 花東青少年合唱音樂營「冰雪奇緣」

今年音樂營學員除了花東地區的國中生,有三分之一來自全台社福機構及特教班。僅僅 104 位學員卻來自三十二所學校與機構,而四十位志工有半數是連續第二年回到這裡;音樂營像一個小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而每一個人是如此獨.一.無.二。

2017-12-28

志工成長計畫 Make a Difference (MaD)

彼得 ‧ 杜拉克說,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之間的一項基本差異,在於典型的非營利組織擁有更多重要的人際關係。志工即是重要關係之一。 公益平台每年超過二百位志工,是基金會珍貴的資產。志工即使暫時無法繼續服務,基金會有合適的學習機會時,仍邀請參與,希望他們的公益心和行動力,能在各個崗位上帶動改變。2017青年志工成長計畫藉由MaD年會、7個習慣(7 Habits)及導師計畫(Mentoring Program),培養青年志工找到創新動能,在探索中發掘自己的優勢。以下以MaD為例分享。 Make a Difference

2017-12-28

2017 台東體中 生態旅遊課程

公益平台自 2013 年起與台東體中合作,以體中學生先天優勢與條件,結合花東產業發展特色, 規劃「生態旅遊」課程,引進業界教練與講師,為學生各階段的養成注入養分;學校扮演校內溝通的橋樑,讓課程依照規劃進行。計畫邁入第五年,基金會持續連結企業提供見習機會,讓有潛能的學生在不同工作中找到方向,實踐自我價值。   思考與行動,作為突破自己的起始點 胡家瑋 / 軟網 我熱愛海洋,偶然的一次機會接觸了衝浪店的工作,便喜歡上衝浪;週末回衝浪店幫忙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中時常有國外客人,只能用簡單的單字或比手畫腳,這是我最大的挑戰, 而職場上的互動與溝通,是學校裡學不到的事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