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教育創新,讓台灣成為教育輸出國
2016 年公益平台基金會與誠致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為學思達幕後的行政團隊,除了提供人力資源,更助力聚焦學思達推廣的策略,而由誠致基金會研發的教學分享平台 ( ShareClass ),讓學思達最關鍵的「講義」得以共享,打破校際藩籬,加速學思達成長。 今年學思達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從小學向下延伸到幼兒園並向上延伸到大學,甚至跨出教育圈,受邀到企業分享。海外部分,除了原本新馬港澳的在地網絡,也與中國大陸洋蔥數學、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小牛津教育集團等組織合作,甚至有兩所中小學正全力轉型為學思達學校。
2017 TC 音樂推廣
連結台灣,用音樂走向世界 「可不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的土地上,讓台灣沒有接觸過古典音樂的人,也能有機會聆聽?」時任亞都飯店總裁的嚴長壽董事長,在幾度遇到返台演出的旅美小提琴家胡乃元時,總不忘提上這一句。 當 2003 年胡乃元( 以下稱胡老師) 和一群音樂家返台演出時,嚴董事長趁勢安排他們到花東舉辦兩場音樂會,讓十一歲就出國學琴的胡老師第一次真實地認識花東。2004 年底胡老師邀請嚴董事長共同發起 Taiwan Connection (TC),聚集海內外傑出音樂家,以一期一會的方式,每年透過在台舉辦音樂會,開啟與故鄉台灣的「連結」。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匯聚深化
無論是海內外教師皆渴望為在地教育帶來新契機。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報名者近千位,除了全台 ( 含離島 ) 的教育夥伴,更有一百多位亞洲地區的教師、教育領導人和教育創新組織參加。年會也受到官方的重視,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蒞臨開幕致詞,蔡清華政務次長出席了壓軸的教育願景座談。蔡次長提到,108 課綱的三個主軸「自發、互動和共好」,這是下一代國民面對人工智慧必須具備的能力,與學思達培養學生自學、思考、表達能力不謀而合。 為期十一天的學思達增能之旅
均一國小部六年完整的學習圖像,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
創校至今,均一歷經幾番辛苦摸索與轉型的過程。在校服務滿 7 年的正昇老師在一次分享中表示,過去五年來均一最大的改變,就是老師們都在努力學習如何變成更好的老師,讓孩子有能力去面對真實世界的各種挑戰。從行政工作回任國小部教師的他,十分享受當老師的感覺,尤其是透過華德福教育的學習與滋養,讓他可以看見並接受每個孩子的不同氣質與個性,而給予不同的養分,也讓他願意用更多的耐心與等待,陪伴孩子慢慢地往前走。 均一國小部自 2013 年引進華德福教育後,在老師們的努力孕育,同時推廣「家長工作日」的活動,終於在 105 學年度,建構均一完整六年的華德福教育學習圖像,學生人數也從早期的五、六十位,首次突破百位,讓國小部開始邁向穩定的成長之路。
打造英語學習環境,開啟學生國際視野
洞悉世界趨勢,具備國際視野,是嚴長壽董事長對均一高中每一位師生的期許。為了讓老師更清楚學生未來可能的學習路徑,嚴董事長每個月定期和均一老師分享世界最新教育的趨勢;而副校長 Anthony Cluver 則帶領國際部九位英語教師 ( 含五位外師 ) 致力營造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校園環境。 在「國際雙語」與「正向創新」兩大核心價值下,均一的英語課程首次嘗試混齡分級教學,並規劃節慶活動、飲食文化等各項學習主題,結合多元遊戲,讓不同學習進度的孩子都能熟悉外語的語感,累積聽說讀寫的能力。
自造獨木舟航行 太平洋勇氣之旅
十年級學生的生命探索課程主題是「自製格陵蘭獨木舟及航行太平洋」,自 2015 年 9 月開學歷經九個月時間,從第一學期讓學生認識獨木舟構造、水域環境、試划、翻船與復位、兩人一組動手製作,蒙皮、彩繪,到下水典禮試划,都給學生們極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