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與造船工作坊
以造船與航海為主題的跨領域學習 2016 年學苑以均一實驗高中已經執行的生命探索領航課程」為基礎,以師資培育為目標, 邀請業界師資重新規劃「航海與造船夢想計畫」工作坊課程,提供東部地區有意願發展山海體驗教學、生命教育等相關課程的學校和教師,從做中學了解主題式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
運動健護工作坊
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形態與 對待生命的態度 運動不只是發生在運動場上,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運動健護包含了心態、運動、恢復保健、影養四霸領域,是發展運動休閒產業的基底。對於大眾而言,這些專業只適用於發展運動競技專項,或是體育相關背景教練或教師,然而從全民健康的角度,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與需求,是開始運動前的首要功課。
教育領導力共學群工作坊
相互理解、支持陪伴、分享貢獻的歸屬與連結 嚴長壽董事長依據對台灣教育的長期觀察, 他認為透過社群的力量可形成教師間的支持系統,在互信、分享的基礎上共同提問、尋求解決方案;這個機制同時也將激勵教師專業成長的動能。為了培訓教師發展帶領社群所需要的領導力,每一次工作坊,學苑都邀請歷屆參加者回流,藉由不斷熟悉工作坊精神和帶領方式,逐漸培養更多主持人(moderator),為形成在地教育社群播下種子。
台東共同備課工作坊
千里之行始於彼此支持 被嚴董事長喻為「教改黃埔一期英雄」之一的藍偉瑩老師,現職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曾任台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一直以來以教學設計、教學提問及班級經營為工作坊主軸,經營國中、高中跨校各學科的共備社群,除了讓老師能透過社群成員彼此支持得到專業成長,也期許透過共備機制,改變教室的學習文化,讓教育現場產生質變。
台東學思達工作坊
台東學思達的在地扎根 2014 年公益平台首次邀請張輝誠老師到台東分享學思達教學法,吸引超過一百位花東老師出席,開始帶動少部分花東老師重新檢視教學模式,他們就像是學思達在台東播下的種子,藉由前往外縣市觀課、參加研習, 慢慢地從自己的課堂嘗試轉變。 時隔兩年,學思達在教育界已經打開知名度,有更多資深的學思達種子教師受邀至全台分享經驗,也加入李崇建老師以「薩提爾模式」為基礎、強化師生對應的班級經營內涵。因此,上半年舉辦的兩次工作坊以及三場校園推廣在活動形態和內容上更為豐富, 除了邀請輝誠、崇建老師講座分享,也以公開觀課、議課的方式,讓參與老師真實地感受學思達教學現場的情境和教師所需具備的能力。
2016 花東青年實踐動畫設計營「有一天我撿到腦」
靈感沒有外帶的「懶人包」 「實踐動畫設計營」是由公益平台與被譽為台灣設計圈的哈佛—實踐大學共同舉辦的暑期主題營隊,六天五夜的課程希望啟發高中職學生的設計思維,以及對於動畫與多媒體的興趣。今年第六次舉辦,七十位來自全台的學員參與,其中二十九位來自花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