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部落孕育改變的希望種子
為了讓離鄉或在鄉的青年找到一條永續生存的「回家之路」,結構性改善部落中空問題,公益平台多年來持續透過部落輔導、實習創業、部落旅遊整合及國際人才培訓等面向,一路伴護部落青年學習及面對課題,除了提供在地的培訓機會外,我們也讓這些年輕人有機會到外地實習,藉此培養實務能力,拓展個人疆界與視野。 2012年加入穗科手打烏龍麵實習的比西里岸PawPaw鼓成員林志偉,如今已升任幹部,正邁向內場值班主管學習,他同時帶領 2014 年畢業、已加入實習行列的成功商水林韋呈 ( 阿美族 )、及育仁中學鐘明軒與陳靜雯 (卑南族)。目前總計有 10 位台東高中畢業生在穗科學習,2015 年他們將成為預計在台東市區開設的「穗科公益烏龍麵店」的種子人才,為更多的家鄉弟妹鋪一條永續的希望之路。
空間改造 ─ 傳承與圓夢的甜蜜手藝
2014 年,公益平台有兩個合作店面空間改造工程的案子,一個是成功豆花,一個是鄰家蒸餃。這兩家店都是本身已具備有很棒的產品,加上老闆都是具有求新求變企圖心且願意分享成功經驗者,只需協助他們讓製造與服務流程更加順暢、找到特色、幫忙包裝, 他們就可以成為最具台東特色的店家。 被形容為「好吃到心坎裡的古早味」的成功豆花,是台東成功鎮非常有名氣的老字號豆花店。經營近十年的成功豆花是老闆賴一丞為傳承家族手藝、一圓兒時夢想而回鄉創業所打造。賴老闆一心認真想要做出好吃的豆花,也希望在豆花本質上求創新,但由於其店面原本是鐵皮屋,既沒有招牌,內用座位也有限,因此上門的大多是外賣客人。
《中小型 NPO 會計實務手冊》出版
源於對教育議題的熱切關注,公益平台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在 2012 年年底逐步接觸並認識在台灣各個角落默默陪伴弱勢孩子們的課輔單位。藉由網站搜尋及各課輔單位創辦人的彼此引介,我們展開了拜會訪問的歷程,在過程中我們發現每一個課輔單位在組織營運、規模、陪伴孩子的方式上各有不同的特點,卻也都同時面臨了人才不足、經費籌措、教學專業需要加強等相同的問題。
2014 培育師資 校園攝影深耕
(攝影/ 志工 陳修元) 當「捐出你的二手相機,為偏鄉孩童開啓另一扇眼睛」活動於 2011 年底啓動時,原本只是試探性地募集 50 台相機,最後卻意外募得超過 5000 多台。公益平台將這些相機分送至花東百餘所小學,同時招募攝影志工到學校教學,啓發孩子們對攝影的熱情。孩子獨特的視野,不斷拍出令人驚艷的作品,讓大家得以一窺不擅長口語表達的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而許多孩子也透過這項學習獲得肯定,提升了長期在學業中受挫的自信。
2014 鄰家蒸餃輔導暨實踐工作營
名列台東十大小吃之一的「鄰家蒸餃店」,店面大、產品好,很適合大的旅行團前來用餐。從1997 年創立至今,為了達到最完美的口味,從揉麵擀皮、製作餡料、包餡成型等程序,完全採用手工製作,務求每一顆蒸餃都能夠滿足客人挑剔的味蕾。其蒸餃以美味的湯汁聞名,製作餡料時即與熬煮的高湯混合,蒸熟後湯汁清甜餡料紮實,豐富口感令人讚不絕口。
用新科技帶動教育翻轉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由方新舟先生於 2010 年 11 月創立。基金會的宗旨是「本著誠信、致遠的精神, 透過教育,促進幸福人生,創造平等祥和的社會」。我們除了服務新住民、偏鄉社區及偏鄉學校外,最重要的工作是提供免費的線上教育「均一教育平台」給所有老師跟學生,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熱忱,同時也讓老師轉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改採啟發式教學, 以達到因材施教、人盡其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