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培育人才並開拓其視野  才能真正走得遠

各位親愛的台灣未來希望投資者:又到了向您深深致謝的時候了。教育影響的是台灣整體的未來,這些年來,因為有您的熱情支持,公益平台才得以一直走在前端實驗、讓教育不一樣,陪伴下一代及青年朋友的未來與成長,串連整合資源,支持有動能的老師專業增能、改變教學模式。

過去幾年科技的進展來勢洶洶,全球教育產生翻天覆地的大改變,從國際面來說,各種教學工具從國中、小學到大學已全面網路化,許多以英語為主導的世界級免費線上課程大行其道,各種世界一流研究報告期刊也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再加上無校園線上大學的革命性發展,國家的疆域已然被打破。面對這波全球教育大改變及快速的科技浪潮,我歸納起來,台灣的教育必須朝五個方向突破:

1.用「獨一」來取代「齊一」,試著把每個人的獨特之處引導出來。
2.「雙語」、甚至「三語」( 國語、英語、程式語言 ),掌握與世界連接的溝通工具。  
3. 「技術、學術、藝術」三術缺一不可,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4.「做事」的能力、「做人」的能力、「生活」的能力三者兼具,成為生命豐富而具有自信的公民。
5. 強化 4C 能力:合作 (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思辨(Critical Thinking)、創意 (Creativity),走出科技與機器人的威脅。

因應時代的改變,過去的教育偏重記憶與背誦, 現在的教育更該培養的是感性、同理、思考、創新的能力,這正與均一實驗高中及華德福在教育理念與未來人才培育的方向相互呼應。為了讓均一未來的畢業學生在銜接美國二年制大學時有在地支持系統,2017 年我們在美國成立了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CFI) 非營利組織;九月,我也前往美國了解幾所二年制大學的學習面向,希望能讓幾位即將畢業的均一第一屆高中生能到國外,用兩年時間學好英文,明確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學習最基本的國際觀與正確的學習態度。我相信當他們回到台灣,一定會比許多目前四年制大學生擁有更好的能力及生存條件,一旦如此,花東偏鄉就會有更多國際人才。而對於仍想繼續深造的孩子,我們已為他們準備好了上進的樓梯,往後就必須靠他們自己往上精進。

此外,我們也逐步從偏鄉擴大走向支持全國教育改革的行政平台。2016 年起,我們開始協助張輝誠老師推廣他所創辦的學思達教學法及舉辦學思達亞洲年會,並提供鍾昌宏老師所發起的 Sci-Flipper 教學社群的行政協助,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專注專業發展、加速影響力。今年暑假,我們更受教育部師資培育司之託,重新規劃「初任教師志業及教學專業導入」研習課程,扮演公部門與第一線老師的串連角色, 邀請三百位優秀老師將豐沛能量灌注給台灣的初任教師,以專業發展共享,促進教育創新, 共同培養新時代的良師!同時,我們也擔負Taiwan Connection (TC) 古典音樂推廣宣傳及行政支援的角色,透過音樂讓台灣連結國際, 並藉由進入企業與校園分享,讓每位 TC 音樂家肩負起推廣古典樂的使命,提升台灣古典音樂演奏與賞樂的環境。同時我們也把在花東舉辦四年的校園攝影深耕經驗,擴散到新北地區的偏遠學校,使之成為主題式跨領域課程的活化教學工具。

在部落青年培育方面,我們從 2010 年開始藉由每年暑假為不同年齡層學生舉辦的英語、音樂、動畫和工業設計等主題式學習營隊,讓超過二千名花東子弟得以探索自己的天賦、啟發學習動機;此外,我們更先後安排不下四十多位花東及原住民優秀青年到國外接受歷練與培訓,包含楊百翰大學亞洲經理人培訓、夏威夷文化永續學習之旅、台灣原住民青年海外遊學計畫,藉由走入世界,找到自己的文化優勢與定位。未來更希望凝聚這些播下的種子,透過定期的議題討論,培養台灣原住民青年領袖人才,帶來更多正面的鼓舞力量。

在這個穿透國界、教育競爭已然成形的環境, 許多精英社會的孩子有多樣的選擇和自由的空間,找到未來投身的出路,但是對於面對家庭或社會限制、機會有限的偏鄉孩子他們該怎麼辦?他們在這樣的體制內,還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嗎?我想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需要透過教育改革,提供學生更活潑、更多面向、更能自主思考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天賦。我相信唯有在教育上做出真正成功的範例,才能對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讓我們一起努力改變偏鄉孩子的宿命。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