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陪伴我們持續積累  不斷創新改革的宏願

給親愛的台灣未來希望投資者:

轉眼間公益平台已經成立十年了!回顧當年,我從反對產業東移、蘇花高開發,其目的就是期望為花東爭取一些時間與空間,讓在地文化能夠站起來被看到,這個理念延續到後來我擔任觀光局國際光點計畫總召集人,期待讓國內外旅客以慢走慢遊的心情,深入體驗花東獨特的魅力。十年間,時代快速的變遷,在大家的支持下,公益平台除了在台東扎根部落青年培育、部落文化保存,亦投注偏鄉教育,希望下一代的花東青年,尤其是原住民子弟,能用更多的智慧與方法面對家園的未來;甚至在全球教育翻轉的浪潮下,我們扮演許多教育改革先驅者幕後的支持平台,希望轉變教師的思維與教學理念。

因應學校發展需要,均一在2019年八月順利改制為「均一國際教育實驗高級中等學校」,下一個階段的使命,就是具體落實國際教育的任務,讓居住花東偏遠經濟弱勢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展翅翱翔。透過國內及美國ACFI(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所提供之「創新留學教育基金」,截至目前已經先後支持10個均一學生到海外留學,其中5位在美國就讀兩年制的社區大學,5位在UWC(United World Colleges)不同分校(加拿大、德國、波西尼亞、哥斯大黎加、荷蘭)。2019年九月,我和執行長蔡慈懿、副執行長江麗梅也特別到美國、加拿大一趟,除了感謝在地志工、捐款人,分享公益平台的工作內容,同時拜訪幾所community college,探視我們送到海外學習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

對於台灣未來教育的方向,公益平台最關注的仍是老師與教育體系的改變,雖然台灣已經開始實施新課綱,然而大部分老師的教學方式仍受傳統師培系統所制約。均一師培中心執行長藍偉瑩老師自2018年推動「108課綱入校陪伴計畫」,以校為單位,進入中小學或教師社群進行為期一年的陪伴輔導,108學年度申請接受輔導的學校已擴增至120多所,因應如此龐大的需求,偉瑩老師於今年五月成立「瑩光教育協會」,希望能募集更大能量,持續培訓更多能入校陪伴老師的教育顧問;此外,公益平台支持學思達近四年,學思達核心老師的教學內涵已日益成熟,除了規劃培訓課程,也獨當一面在各地經營學思達教師社群,今年更連結雨果文教基金會、嘉義大學師培中心,在嘉義舉辦「學思達亞洲年會」,而後張輝誠老師也計畫於2021年成立基金會,讓學思達能在華人社會開枝散葉;除了以上的工作,今年我們第三度接受教育部委託,和彰師大師培中心共同舉辦全國初任教師研習,負責課程規劃,3年共邀集258位教學現場頂尖老師開設1,310堂課,同時每年培訓200多位資深老師擔任共學輔導員,陪伴每年2,500多名初任教師,此「教育共學群」已成為初任老師彼此間重要的支持力量。今年我們也把過去籌辦、執行的經驗有計畫地交棒給彰師大師培中心團隊。這些都是運用我們行政專業,將工作方法擴散到教育領域。

暑假是公益平台最繁忙的季節,和台灣原聲教育協會與慧智文教基金會合作的luma計畫,13個原住民青年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後,於六月底啟程至美國奧蘭多參加UNITY(United National Indian Tribal Youth)年會,為期一個月的行程也參訪芝加哥、灣區及夏威夷等地,這些寶貴的學習經驗讓團員持續累積引領改變的力量。

每年幾乎從暑假第一天開始,均一的校舍就由營隊志工接管,接連舉辦音樂營、英語營,全國自走車比賽、台東廚藝教室,讓校舍空間充分獲得運用。這幾年,我們在舉辦營隊的過程中看到許多感人的故事,有些參加營隊的孩子,後來回頭變成志工,甚至參加了公益組織或是學校的教育工作,有些偏鄕孩子因此立下更大的願望,走向國際。這些都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不斷創新改革的宏願,最終才能夠看到成果。過去十年花東英語生活營已經變成一個品牌,是花東孩子每年努力爭取的學習機會。未來十年,我們也思考英語營的轉型,結合均一和台北美國學校的資源,透過主題工作坊的方式建立兩校學伴交流的關係。最後,在Taiwan Connection的音樂推廣方面,感謝施振榮會長、邱再興及洪敏弘兩位副會長的支持,TC除了每年舉辦音樂節,也安排TC小團進入校園、企業舉辦導聆講座,並讓偏鄉孩子進到音樂廳欣賞古典音樂,讓音樂涵養成為文化生活的一部份。

花東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尤其原住民文化是花東的重要資源,他們是天生打造出來,讓都市人可以謙卑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處、生活的最佳老師。我於三月應饒縣長之邀,擔任台東縣政府一級主管兩天共識營的講師,分享我所看見台東未來十年的發展願景──成為一個區域轉運點。台東是前往蘭嶼、綠島唯一的銜接站,也是連結花蓮、屏東的重要節點,可以透過重新規劃、整合,讓台東的優勢往外擴散。針對長濱、豐濱,經過兩年的在地陪伴,我們規劃出適合深度慢遊的路線提供給縣府參考,也持續邀請媒體踩線,讓這塊土地上的業者、返鄉部落青年、藝術家有展現的舞台,也讓長濱、豐濱以大自然和文化與世界做朋友。

盤點目前的工作,並展望未來,對於一些已經成熟的專案,我們開始輔導獨立,一些值得永續的專案,我們分享經驗,希望將影響力擴散開到台灣各個角落。我曾經過去的書中提到「這時代發掘問題不難,想出解決方法也是可能,最大的挑戰是能夠捲起袖子把理念付諸實踐!」基金會的每個專案看似一個小拼塊,當所有拼塊展開後就是花東,甚至台灣未來永續的大拼圖。在十週年的當下,謹向每一位出錢、出力的「台灣未來希望的投資者」、志工,以及在第一線的基金會夥伴致上最深的感謝。公益路上有您真好!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