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2021年過得又快又慢,好像沒做什麼事一年就過去,但另一方面疫情的封鎖讓我們不敢確定,未來的人類是否能像過去一樣,開放、關懷與擁抱彼此。公益平台成立12年以來,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對於目標有一份篤定,但從觀察問題、想出解方,到最後的落實,到底還是需要時間來實現。

COVID-19是一場持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危機,影響所有人與所有事物——我們看見在家上學,讓同儕間減少互動,在缺乏學校及同儕支持下,青少年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發生率均以雙倍増加。公益平台面對疫情與世界變化,2021年推出「傾聽者計畫」線上系列影片,從憂鬱症防治的角度,提供傾聽技能培訓教材,希望國高中第一線老師與家長透過自學,成為青少年心靈的支持者。但如同我2008年於《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書裡寫道,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個人都要有「自療」的能力,即使沒有人能來安慰我們,都要學習自我安頓的能力。

邁向下一個階段,我們投入諸多心力推廣藝術家江賢二的藝術。在公益平台的行政支持下,2020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江賢二回顧展」雖在疫情期間,仍創下佳績。令人感動的是有許多年輕人前來欣賞。目前我們正積極協助江老師籌建在台東的藝術園區。借鏡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經驗,它串連瀨戶內海幾個小島,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在不同島嶼闢建美術館,舉辦三年一度的國際藝術節慶,成功帶動在地的活化。2019年江老師和我前往觀摩,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除了藝術展覽,也把國際一流的活動帶到現場。當年我們的夥伴中華暢聲亞洲音樂協會陳鳳文董事長所創辦的「Vocal Asia Festival」也應邀進行人聲合唱的表演。由於台東擁有豐富的原住民藝術、音樂、舞蹈、工藝、設計等人才,我們有信心台東有足夠豐厚的文化資源成為台灣版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加上台灣是南島文化語族的發源地,有文化上獨特的吸引力。

為了有計畫地向國際友人介紹花東藝術家,2021年我們籌劃「嚴長壽會客室」線上對談節目,未來兩年,我們將邀請幾位藝術家前來分享他們的創作與夢想。這項計畫源自於過去幾年我數度到美國演講,集合一群熱心的朋友,近年因為疫情,這些朋友無法回到台灣,遂希望透過視訊及紀錄片繼續認識花東。台東本身就是前往綠島、蘭嶼的必經之地,我個人認為台東將成為小的區域轉運中心──先從連結日本、香港等地開始,從台東經由海岸線北上花蓮,一路上有絕美的海岸風景,包括將來的江賢二藝術園區,以及我們十多年前開始陸續耕耘的成功、長濱、豐濱等地,一路通往太魯閣;再經由縱谷線往南到瑞穗、玉里、池上,甚至到南迴地區。花東擁有許多很好的條件,相信未來在許多人的努力和公益平台的幕後支持下,它將成為推廣慢生活、慢旅遊,代表台灣永續的生活寶地。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我認為目前台灣正在「轉大人」的關鍵點。過去台灣的觀光市場客群大多是對岸的旅客,希望下一階段,透過我們的努力能培養更多通曉國際語言與文化的人才,嘗試帶來新的客群。為了台東的轉型,我們以位於台東的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為基地,努力讓偏鄉教育不一樣。過去幾年透過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CFI)支持,有14位孩子前往國外求學,有些在完成兩年社區大學學業後,接軌四年制大學。他們原來多數出生於平常、甚至貧困的家庭,但藉由這樣的歷程改變了命運和視野。

雖然過去我們在台東的耕耘像是鴨子划水,逐漸地,花東永續拼圖圖像愈來愈完整清晰,我們相信未來三到五年這些努力將有真正開枝散葉的結果。2021年底,我們在均一學校接待了21位監察委員及教育部政務次長等各級教育機構的參訪長官,他們觀察了均一學校的教育理念及地方願景藍圖後,幾乎一致抱以很大的肯定。相信疫情過後,我們為花東永續所做的規劃,將會更完整地呈現。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