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為台灣厚實下一代的人

給親愛的台灣未來希望投資者:

2009年八八風災過後,我和幾位朋友立刻啟動了募款活動,當天伴著原住民歌手無奈的歌聲讓我落下眼淚,也是那一天我決定成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承諾為花東的永續而努力,希望下一代的花東青年,尤其是原住民孩子,能用更多的智慧與方法面對家園的未來!於是公益平台、均一學校成了我實踐這項使命的希望,從早期的民宿輔導、保存原住民文化,到後來的教育事業,這條路至今已經走了九年光景。

這些年來花東已有了一些變化,但無可否認的,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開發和永續常常是競爭的對手,而絕大部分都是開發走在前面,文明與教育落在後頭。真實的情況,其實不該如此,兩件事是可以相輔相成的,可是台灣無論在教育,或對花東邁向永續所擁有的特色都著墨不多,並且常被政客釋放的短利所綁架,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我大半時間都著重在教育改革,因為我深深相信教育是改變社會結構的基礎。

均一的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已經執行六年,今年有了第一批高中畢業生,我們深深體會除了強化學生的英語能力、生活技能,唯有讓經濟弱勢孩子有機會看到國際,部落社區才能改變。因此無論孩子選擇國內進修或到海外深造,讓他們看見國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今年均一有六位學生出國就學,希望他們以兩年為目標奠定基礎,在許多天使的支持下,我們將透過第一批孩子的經驗和回饋,持續支持更多孩子展翅翱翔。

均一這幾年在黃景裕校長的帶領下穩健成長,2018年新學年開始,我們邀請了三位教育界傑出教師加入團隊。一位是Anthony Cluver,重新回到學校擔任副校長;另外兩位原本都是在公立學校任教的老師 ─ 藍偉瑩老師,辭去終身保障的教職;鍾昌宏老師,從都會借調到偏鄉,都是台灣教育體系少見的例子。鍾昌宏老師原來是台中市課程督學,對翻轉教學有獨到的見解,創辦了Sci-Flipper教師社群,2018年剛榮獲師鐸獎,我們邀請他擔任學校的副校長,除了借重他的長才,也盼望這段借調,能讓他未來重回體制內教育現場有所助益;藍偉瑩老師原來是台北市麗山高中教務主任,也是台北市教育局借調的課程督學,現在為了理想放棄原有20年教學工作的終身保障,我們邀請她擔任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扮演陪伴教師的角色,也是希望協助她發揮影響台灣教育的宏願,目前她帶著一群教師夥伴在全台陪伴近20所學校。我們希望在均一試圖改變的關鍵時刻,不只是獨好,更希望能為偏鄉教育改革帶來影響。

從2017年起,基金會受彰師大師培中心之邀參與教育部初任教師研習計畫,協助規劃課程、邀請講師、招募並培訓共學輔導員實施共學群機制。每年平均約有2,500位跨幼兒園到高中職的初任教師,參加分成四個梯次、每梯次三天的研習課程,為了帶給初任教師更長遠的影響與支持,我們邀請超過340位資深老師擔任課程講師和共輔員,每位共輔員陪伴8-10位初任教師,讓他們在研習後回到學校、甚至是到偏鄉服務時,可以持續有資深老師和同儕的支持。這是過去兩年基金會對台灣教育改革所做的一項很有貢獻的工作。此外,我們也以專業的行政管理能力支持學思達、Sci-Flipper、藍偉瑩老師共備工作坊等教師社群,成為其推廣教育理念的後盾。

九年來,我們協助過的一些部落,有些成長了,也有些衰敗了,在第一階段蘇國垚老師走遍了花東民宿,最近已經有明顯的改變,尤其是介於台東和花蓮中間的長濱與豐濱,一方面在2016年仍被評定為全台平均收入最少的幾個鄉鎮,另一方面因為未被破壞而保留的山海特色,也逐漸長出獨有的文化特色,包括在地原住民朋友開發的山海體驗、特色餐飲,以及揚名國際的吳神父腳底按摩等等。這幾年長濱、豐濱一帶民宿增加,餐廳也更加多樣化,有了更多吸引旅客的條件,但是多半仍是點的分布,缺乏由線到面的整體行銷策略,尤其近來整個花東先是受到陸客減少的影響,今年二月更因為發生花蓮地震,花東觀光產業深受衝擊,我們認為當前正是凝聚共識、共創未來的關鍵時刻,於是四月我們啟動「長濱 / 豐濱地區觀光產業推廣」計畫,以兩地做為花東重新包裝整合的試點,希望透過培力以及促進業者對話,讓當地走向永續。目前我們已經舉辦多次工作坊,並進行探訪輔導,希望提升業者的服務品質及經營績效。接下來我們將展開試點的旅遊行程安排,鼓勵業者學習彼此支援整合,後續也規劃邀請香港、日本,以及具影響力的媒體與人文旅遊作家參加踩線團,一起推廣花東深度旅遊。

面對未來,花東原住民文化是南島文化重要的資源,過去幾年在吳亦圭董事「為慈基金」的支持下,基金會每年徵選一位青年參加夏威夷楊百翰大學亞洲經理人計畫(AEMP),同時也陸續組織考察團集結部落領袖、文史工作者、藝術家到夏威夷觀摩學習,截至目前有近50人曾參與計畫。從2019年起,我們將整合歷屆參加者,定期舉辦「共學群」聚會,針對部落、花東及台灣永續的發展找到共識,互相協助成長,解決面臨的問題,最後希望集結團隊的力量,以花東為起點,讓原住民文化邁向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台灣的驕傲,達到永續生存的最終目的。

看著這麼多計畫的進行,年年增加的受惠者,大家的支持從台灣到海外,從捐款、捐物、捐人,我內心有極深的感謝,感謝您們一直以來呼應我們的夢想,用教育為台灣厚實下一代的人才,相信這也是改變台灣未來唯一的方法!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