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8

2021 均一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

嚴董事長自2012年接管均一學校以來,即推動偏鄉教育種子培育計畫,期許每一位孩子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良好的品格與雙語能力,找到自己的天賦與自信,成為未來社會發揮正面能量、改變部落的優秀青年。這項極具使命意涵的計畫在過去十年間,累計培育了182位來自中低收入、單親、隔代教養,或是積極投入原住民文化工作,但無法全額支應學費家庭的孩子,其中約八成是原住民學生,涵蓋了阿美、卑南、布農、排灣、魯凱、達悟、太魯閣等不同族群的部落孩子。

2021-12-28

2021 校園攝影深耕計畫:新北、花蓮地區

2017年公益平台將「孩子的另一扇眼睛-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延伸至新北地區六所學校,35位志工以三個學期的時間,伴護孩子透過攝影開啟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位於淡水的屯山國小在經過「我做你看、我們一起做、你做我看」三階段陪伴過程後,2019年至今,由許茹菁老師和長期陪伴的志工,持續讓攝影課在校內扎根。

2021-12-28

2021 均一課後學習活動

自2020年(109學年度)起,均一學校考量住宿型學校的學習型態,及住宿生活以培養學生生活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的目標,調整中學部學生放學後回到宿舍的晚間或隔週週末時段的學習節奏,於正式課程以外規劃「課後學習」活動,作為均一實驗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課後學習活動是由學校引進各類學習資源,依據學生的興趣發展、生活節慶、實驗課程的延伸等面向所設計的多樣型態活動,讓學生在探索志趣的同時也練習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

​ 攝影高信宗 ​
2021-12-28

2021 布拉瑞揚舞團推廣計畫

文|布拉瑞揚舞團執行長 廖詠葳

2021-12-28

2021 實習生計畫

志工對於非營利組織是重要的資產,而非營利組織的教育訓練與領導,則影響志工的工作投入與使命承諾。公益平台每年花費大量人力培訓志工,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志工能透過專案能力的培養,產生工作成就感並維持高度服務熱忱。對於一些具有高度使命感並期待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的大專青年志工,公益平台更提供進階行政培訓計畫:大專生「實習生計畫」,透過專案深度參與、一對一前輩(mentor)指導以及增能課程,在日常合作裡,實習生累積實戰經驗,發掘自己的優勢、拓展未來職涯選擇的可能,也探索熱忱所在,成為公益平台得力助手的同時,或許更堅定社會使命之於自己的意義,燃起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的興趣。 2021年四位實習生都曾是公益平台音樂營或英語營的志工。當短期營隊結束後,那些留在心中的熱情、與孩子交會的感動,成為他們想要創造社會正面改變的火苗,透過實習生的視角有了更深度的轉化與延續。

2020-12-28

2020 Tamorak 阿美族共學園計畫

位於花蓮港口部落的 Tamorak 共學園,是全台 灣第一所全阿美族語的共學園。創辦人林淑照 (Nakaw)多年前在港口國小任教的經歷,讓她看到許多原住民孩子在體制教育下,因低學習成就而失去自信。2009 年她離開教職,前往宜蘭接受三年華德福師訓,發現這套強調自然與藝術,大量運用唸謠、故事、遊戲和動手做的學習方式,相當適合部落孩子。於是完成師訓後,她開始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自學,漸漸地吸引幾位認同的家長加入。2015 年成立結合 華德福和母語教育的 Tamorak 共學園,並獲得公益平台嚴董事長允諾,在草創時期支持部分經費,期待共學園成為部落重視並傳承母語文化的基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