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戲劇教育,激發思考力、創造力與表現力
戲劇的本質是生活、生命的反射,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戲劇教育的層面不僅止於教孩子演戲,它可以鼓勵孩子從戲劇的元素、形式中思考問題,感受各種情感;當孩子多方面思考後,便可以開展他們的想像力而創作,同時激發表現力。由於戲劇教育能引導學生在沒有壓力下學習知識,嚴董事長特別邀請相交多年,旅居美國的莎翁戲劇大師楊世彭博士參與各種戲劇教育的交流講座與工作坊,和教師們分享戲劇可能在學校推動的模式。
攝影/電影導入教學,回應教學現場的需求
創新教學系列以花東地區教師的教學環境與實際需求而設計,以校為經營單位,校本課程為經營核心,讓學校成為孩子生活中多元學習的基地。在有效教學的前提下,師培課程讓教師學習如何將教學工具技巧融合學科內容與知識,提供符合學生學習特質的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課程以翻轉思維為核心,透過參與式、連貫性(4-5次課程)的工作坊,以「觀念建立-協作共備-教學應用-回饋分享-修正精進-深化推廣」六個發展階段,讓講師(引導者)與參與者在實作過程中不斷建立教學內容;透過共學社群,讓老師獲得真實的支持,帶動教師深化各領域及議題的教學。
教育領導力 — 共學群工作坊
透過交流學習 成為彼此的支持 信任,是夥伴間相互支持的基底; 傾聽,是領導者令人傾心的特質。 教育領導力共學群的目標是建立花東教育工作者共學機制,透過定期聚會,讓校長、主任與老師們,透過問題討論,相互支援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藉由敞開心房的分享,建立團隊默契,找到彼此支持的力量。
公東高工 技術與品格的學習
公益平台自102學年度起與公東高工機械加工科合作,於模具製造課程引進業界師資與學校老師協同教學,透過業師傳授學生最新技術與工作所需的態度與品格,讓學生所學與市場接軌。 課程初始,透過卓嶽設計公司詹銀河董事長與業師王豐瑜先生的連結,安排學生到台北參訪幾家具規模的製造工廠,讓學生藉由一條龍的生產線,包括產品設計、模具製造、射出成型,最後組裝後製等流程,觀摩業界最新的技術與設備,也了解到工作職場中需具備的敬業態度,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產生憧憬與想像。
公東高工「玩建築」讓建築融合自然
東海岸是世界最美的海岸線之一,為了找尋到花東的建築語彙,而非移植國外的建築外觀與形式,我們希望透過建築觀念的培養,讓花東就讀建築系的學生了解,適合東海岸的建築應是與自然調和、減低環境衝擊及達到居住舒適性三大特性的建築形式。
2015 台東體中 生態旅遊課程
投入體中的第一年,公益平台陪伴學生追尋夢想前的最後一哩路,透過多元的課程,找到體中學生的學習特性與天賦,慢慢從養成教育開始扎根,帶入專業技能訓練,我們目睹學生的成長與改變,而職場的見習是直接能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認同文化價值的最佳體驗。 東台灣獨特的地形與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文底藴與自然生態景象,讓近幾年來東台灣旅遊型態從過去的走馬看花轉型為深度旅遊。近期更因為國人開始注重個人健康,提高參加三鐵與馬拉松的風氣,類似單車走讀部落人文、攀登山岳、探索山林。體驗海上運動休閒旅遊成為市場的新寵,這正是東台灣最適合發展的旅遊型態。而從事結合運動休閒並融合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旅遊工作,也成為熱愛戶外運動的年輕人夢寐以求的職業。